骑猪兜风

基因检测+互联网惠及普通消费者

骑猪兜风 2016-07-18 07:43:36    200819 次浏览

  陌生人互相认识寒暄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话题就是:“你是哪里人?”但对很多人来说,由于几百上千年来的人口迁徙,要准确描述自己的家族谱系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深圳早知道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WeGene检测套件,或许能给那些不知道自己祖先来自哪里的人带来答案。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个人DNA检测服务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最早提供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的美国23andMe,先后获得了Google Venture、、药明康德等众多知名企业和风投的多轮融资支持,已经成为估值11亿美元的“独角兽”级明星公司。

  而在国内,包括WeGene、基因猫、360基因等众多初创公司也蜂拥而起。和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颐和等业务线丰富的业内大佬不同,这些创业团队大多瞄准了2C业务,试图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基因检测这个“高大上”的科技服务推向普通消费者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实习生 洪霞

  消费者个人基因检测服务曙光初现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类基因组服务商,23andMe创办之初就因创始人安妮·沃西基是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妻子而备受关注。2007年,23andMe发布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基因检测服务,这项服务一年后就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发明。

  2015年10月14日,23andMe宣布完成了1.15亿美元的E轮融资,该笔融资由Fidelity领投,GoogleVentures、Casdin Capital、药明康德等跟投。据估计,目前该公司的市场估值已达到11亿美元,成为估值最高的个人基因检测创业公司。

  之所以能够得到高估值,很大程度上与23andMe花费10年时间积累的100万例数据量有关,随着基因数据应用的发展,其手中巨大的基因数据库成了众多药企虎视眈眈的大金库。

  在国内,23andMe也不乏追随者和效仿者。

  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和博奥颐和等业内知名的大公司,均曾推出针对酒精监测、女性乳癌监测等方向的基因检测服务。其中达安基因和博奥颐和更是直接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了直营店。将普通消费者也囊括进目标用户,而非局限于基因检测服务的传统用户——科研和医疗机构。

  WeGene、Hi基因、360基因、基因猫等创业公司,也同样瞄准了这个市场,但更聚焦于消费级基因数据的解读与个性化健康服务。以WeGene的产品为例,通过与Affymetrix和Illumina两家生物技术巨头合作,其推出可以提供检测60万个位点的高密度生物芯片,并据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风险、运动基因、遗传病筛查、药物反应、遗传特征和营养代谢7个方面解读,累计200多项检测结果。

  WeGene联合创始人陈钢透露,A轮资金到位,其团队也从最初的13人增长到20多人,眼下正考虑投入数百万元自建实验室,“完成后应该能保证完成检测5万-15万份样品的年产能。”

  在陈钢看来,由于目前基因检测领域上游设备耗材基本被美国垄断,而中下游的科研和医学检测服务已经有不少大公司盘踞,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检测和分析业务将会是新的蓝海。“对大公司来说这个市场太小,很难投入太多资源精力来做。”

  但他也坦言,由于受制于当前东亚人群基因数据小,研究还不够深入等原因,导致包括WeGene在内的消费级基因解读报告准确度有待提高。“比如我们检测报告中有一项关于香菜气味喜好的分析,因为是根据白人数据做的解读,对中国人基因的判断基本上都不准。”

  “23andMe已经做了很多年,但一直被外界诟病给普通消费者的报告没什么用。”陈钢说,直到2014年23andMe开始跟医药企业合作,其积累的百万级基因数据开始显现出独特的价值。能够通过个人消费者的基因检测服务,积累东亚人群乃至中国人的独家数据库,这将是WeGene未来的机会。

  国内尚无同类企业提供祖源分析服务

  “出来创业做这个公司,其实是跨界碰撞的结果。”陈钢回忆说。

  陈钢的博士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毕业后进入了深圳华大基因。在历任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华大科技肿瘤研究员、华大科技云平台副总监,在华大科技负责互联网和云计算业务副总裁等职务的同时,他又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华大基因联合举办的生物信息与基因组学硕士项目中兼职助理教授。这条“产学研结合”的科学家之路,无疑平稳而前景光明。

  2015年,他遇上了以后的合伙人、WeGene的CEO郑强。与陈钢的科学家气质不同,郑强是一位连续创业的IT男,曾创办了开源问答程序WeCenter、工业设计社区Billwang,有着丰富的互联网社区运营经验和资源。

  郑强曾经担任CEO的深圳微客互动,是华大科技、华大研究院、华大医学等的IT供应商。在合作的过程中,郑强和陈钢越来越觉得,类似23andMe这样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他们一开始打造的社区,便是为23andMe的检测数据进行免费的中文解读。

  “基因检测的利润由检测硬件和手段决定,相差甚大,但国内能做到60万点位监测,并自行设计定制芯片的只有我们一家。”陈钢说,团队的专业技术背景,让WeGene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国内独一无二的祖源分析服务,同时还能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用户的解读报告。

  “我们的目标是将WeGene发展成为一个基因组数据管理、研究和应用的平台。”在产品发布会上,陈钢和郑强宣布启动WeGene的开放平台计划,投入资金吸引开发者加入平台,为用户提供基于其自身基因数据的专业分析,不断丰富用户的解读报告。

  在成立之初定下的策略,是为WeGene带来了众多细分领域市场的合作伙伴。例如在家谱研究机构推荐祖源分析功能,在运动设备上推荐运动基因分析功能,更有效地寻找目标人群,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与WeGene合作的企业包括inWatch、壹心理、新我握力器等。

  而郑强的互联网创业经验,让主打基因检测这样“高大上”专业技术服务的WeGene,在推广营销上颇有互联网公司的风采。

  由于此前国内尚无同类企业提供祖源分析服务,WeGene在营销上大打特色牌,对标23andMe,努力强调与其他国内公司业务的不同。而通过上线导购平台“什么值得买”、电商平台的众测,以及与分享投资旗下享投就投俱乐部合作推出会员专享产品等方式,迅速为WeGene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

  据介绍,WeGene的业务量在2016年春节后增长加速,到五六月份,增速开始明显提升,目前每月销售额已经达到130多万元。

 前景光明 脚下仍有众多“坎坷”

  要让普通消费者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技术,显然并不容易。即便是自带光环、融资顺利的23andMe,爆发之前的培育市场工作也整整熬了8年。

  23andMe的办法是不断降低价格门槛。在2007年,23andMe检测的价格为999美元;在拿到总计超过6000万美元的B轮和C轮融资之后,其检测价格降低到299美元;拿到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之后,服务价格直接降低到99美元。

  目前,国内大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产品定价大多在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在市场接受度上并不高。

  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基因芯片筛查的SNP点位普遍较少,一些单项监测的点位甚至在10个以内,而相对价格却不亲民。例如达安基因的A 动力套餐,只通过9个基因点位来分析孩子的潜能,价格高达3650元。而23andMe的产品可以检测大约100万个SNP点位,对用户进行包括祖源、运动基因等多方向解读,价格仅需要199美元。

  去年“双十一”大促当天,某电商平台只卖出去了3000元的基因检测产品,包括达安基因的2000元乳腺癌筛查和博奥颐和的1000元肥胖基因筛查。许多此类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月销量都在10份以内,甚至是0销售。

  相比美国同行和国内大公司的价格,创业公司的产品定价主打“亲民路线”,大多在数百元的级别。

  “成本跟目的有关,如果只做酒精敏感性的基因检测,成本只需要几十元,但没有差异化就没有竞争力。”陈钢说,目前WeGene这个产品的定价基本和成本持平,略亏一点,“希望到年底能做到生产盈亏平衡,明年有一些毛利。”

  陈钢解释说,WeGene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是在科研领域比较成熟的产品,但是因为需要定制芯片,给上游供应商的预付款对创业公司压力比较大。而随着用户量规模提升、流程优化和技术进步,公司也能够降低成本。

  “比如流程优化之后降低样品检测失败率,就能省下重新采样、检测的成本。”陈钢说,去年第一批产品就曾遇到了样品保存不当的问题,结果导致不少订单超期交付,不仅要重新采样,还要赔偿客户。但他也坦言,单纯依赖检测本身很难赚大钱。23andMe真正值钱的是手中巨大的基因数据库,而其花费10年做了100万例的检测收入则还不到2亿美元。

  “目前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成果有限,很多疾病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陈钢说,这也是为什么WeGene主打祖源分析这样的趣味性、娱乐性内容的原因,因为根据基因检测给出疾病预防、治疗建议目前还真的只具有参考价值。要提升基因检测解读分析的能力,不仅需要企业去积累更多的数据,也有赖于科学界的研发突破。

  投资人点评:国内基因检测 市场潜力巨大

  当郑强遇到陈钢,一个是互联网上著名的产品经理,一个是基因界知名的科学家,我就认为,WeGene不应该做简单的测序服务,而应该做基因大数据服务。

  美国公司23andme历经十年发展,现已成为美国基因检测领域的独角兽公司,用户数量达百万级。相比美国,国内基因检测市场才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巨大。

  而随着用户数量的逐步累积,基因检测大数据的重要价值也将逐渐显现。WeGene将建立起专属国人的基因数据库,后续将与医院、科研机构、药厂等机构合作,为精准医疗、药品研发、医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也会与健康管理机构、智能硬件、心理研究机构等合作,在运动健身、饮食营养、日常健康管理、慢病治疗、美容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建议和精准管理方案。

  上述任一设想的实现,均将成为国内基因检测数据应用的重要突破,WeGene团队拥有实现这些突破的实力。

  ——天使投资人 刘韧

  第三方点评:有潜力也有挑战

  WeGene是壹心理在探索心理 方向的一个重要的跨界合作伙伴。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们就非常看好基因在未来医疗健康的市场潜力和价值。

  我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属于一个被广泛看好的医疗服务市场,尤其随着医疗改革涉入深水区,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个人对健康追求越来越高,市场红利即将迈入爆发期,所以这个细分领域同样被看好。

  在产品模式到商业模式的探索上,WeGene和壹心理都是把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服务拓展到大众范畴。比如WeGene的消费级基因数据的解读与个性化健康服务,以及我们的在线心理咨询及心理测评等,都是这种将专业知识普及化的尝试。

  当然,每个新兴行业一开始也会面对一些困难,比如从专业领域跨越到大众领域,国内消费者对微基因服务的认知度不高,消费市场教育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而且未来还必须在市场的变化及资本的角逐中赢得竞争。

  在未来,壹心理和WeGene会在人类基因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大样本的追踪研究。希望在探索自我以及个人健康的应用上,基因研究及心理学能形成良性的互补,对于一些性格研究或心理疾病,能找到一些先天的因素以及后天的改善方法。

  同时,在大众用户个性化的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建议等微基因服务上,我们也希望能一起努力,寻找基于基因检测结果,再结合心理学方法的服务,让普通用户的运动健身方式更有针对性,健康饮食的选择更适合自己。

  ——壹心理合伙人 姚圳战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