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
《Pokémon Go》的爆红,不仅是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影响力展示,更是增强现实(AR)类游戏的初试啼声。当互联网消解了地域之间的界限,造就一个个“身体在场精神却在九霄云外”的低头族后,技术的下一步是要消解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Pokémon Go》是AR游戏的初试啼声
7月7日,AR手游《Pokémon Go》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首发,随后引起了全球口袋妖怪玩家的热烈响应。《Pokémon Go》的爆红,不仅是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影响力展示,更是增强现实(AR)类游戏的初试啼声。当互联网消解了地域之间的界限,造就一个个“身体在场精神却在九霄云外”的低头族后,技术正在消解着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约书亚·梅洛维茨敏锐地意识到,媒介技术的演进让空间阻隔越来越不重要。曾几何时,亲身参与是经历一件事的先决条件。而传播媒介发展至今,互联网几乎能够赋予人“灵魂出窍”的能力。手机屏幕之外的世界固然真实,却比不过屏幕里计算的一串二进制数字更有吸引力。以《Pokémon Go》为代表的AR(即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类游戏,让屏幕内外同样重要而“真实”起来。
这种“真实”,即便美化着平淡的生活画面,带来的却可能是皮肉之灾。短短几日,全球已出现数起捉口袋妖怪而坠崖、出车祸的悲剧,即便是安然无恙的玩家,也纷纷感慨精力不够。一边是看马路,一边是看屏幕,两个场景都必须分配同样多的精力。
技术消解着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用“拟像理论”分析技术演进中真实让位于拟真的现象。在他看来,人类技术与真实的关系经历了三次变革。文艺复兴以降,许多宗教禁忌被打破,人类开始用技术模仿自然,仿造一个形似自然的真实。这一点从西方绘画中对“形似”的重视可见一斑。工业时代,人类学会操纵原子生产出一个与自然等量齐观的人造自然,造物主仍然伟大,却已经不足以束缚住人类的手脚。
今时今日,人类从事的已是没有本体的符码生产。头脑中幻想的种种在世界当中本无对应,却一遍遍地被生产和再生产,直至创造出一个比真实世界更值得信服和留恋的拟真世界。《黑客帝国》、虚拟现实(VR)让屏内屏外的两个世界陷入了齐天大圣和六耳猕猴的真伪莫辨。AR游戏不打算用一个360度的池塘动画取代真实的池塘,而是让你通过手机看到一个平淡无奇的池塘中跳动着精灵蛙,你的辛苦追寻可以从真实的水塘中将这只精灵蛙收入屏幕之中——拟真世界无声无息地融入到真实世界中直至彻底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当你五年后脱口而出这片水塘“有过精灵蛙”时,你记忆中认定的究竟是那片已经干涸的湿地,还是手机屏幕里显现过精灵蛙的影像?
商业逻辑或将操纵大众
个人记忆中一片水塘的真假无足轻重。引人深思的是这种混淆真伪的技术背后,蕴藏着大众被操纵的可能。鲍德里亚将之称为“代码统治的暴力”。
当我们盯着被“增强”过的现实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的地时,丧失的不仅是亲近自然的快乐,更有分辨虚拟与现实的能力和记忆力。一副有色眼镜过滤掉的光泽不仅不会被记忆,甚至会让那些光泽永远不会被注意。AR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副有色眼镜。
现实世界太复杂、太绚烂,不可能被不加筛选地纳入掌上的方寸天地。决定谁能够占据注意力的是直白的商业逻辑。业内人士透露,《Pokémon Go》接下来可能会携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入华。届时口袋妖怪们很可能会被安排在各商业网点,玩家需要到特定的购物场所完成任务抓取精灵。所有不利于广告主的信息将不会显示在屏幕中,玩家要做的就是开开心心地跟着地图上闪烁的点走动,这将会是一个“要么花钱买装备要么在买装备的路上”的世界。当一切都被掘地三尺,按照商业标准分配价值,真实与虚拟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资本从来不拘泥于虚拟的数字还是现实的钞票。批判、反思、记忆?抱歉,更不属于这里。
好消息是,一款《Pokémon Go》远不会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坏消息是,只要资本的逻辑不断滚动,也许终有一天会有足以如此的技术和产品问世。狂欢到虚无的将不仅是广告中期许的虚拟场景,甚至可能将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真实世界。
□大嘟(传播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