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儿童智能手表:家长、老师买账么?

骑猪兜风 2016-07-11 07:04:47    200700 次浏览

  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一个垂直细分市场,儿童手表的市场是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起风之后,从去年开始火热,这是业内人的共识。除了以前从事光电鼠标、白牌手机/平板的经销商都在一夜之间转行卖儿童手表之外,华为、360、等巨头也加入了混战。近日,乐视也通过K ID O品牌正式进入儿童智能手表市场。K ID O品牌拥有者是上海艺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艺时)。

  乐视的加入,无疑给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再添一把火。不过,市场泡沫的警钟在去年年底已经敲响过一次。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整体出货量下滑70%左右。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热热闹闹的儿童手表市场,是企业和资本的自嗨游戏,还是真正击中了用户———家长、孩子的痛点?

需求:孰真孰伪?

  K ID O品牌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华为、联想等大公司,在手机行业从业多年。艺时首席设计师杨媛媛向南都记者表示,儿童手表和智能手机的设计最大的不同是用户群,儿童手表的用户群年龄比较小,此前没有太多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并且儿童不是真正买单的消费者,只是使用者。

  那么,设计一款智能手表产品究竟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还是考虑儿童的需求?

  南方都市报一份网络调查(调查样本为1240人次)结果显示,62.74%的家长购买过或者有意向购买儿童手表。大部分家长选择为孩子购买手表的原因是防止孩子丢失或者被拐(31.88%),实时了解孩子动态并监督(32.01%)。

  艺时创始人、C E O吴彬向南都记者透露,K ID O和乐视要做的是“真正能让孩子用起来开心的手表”。K ID O产品面世前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与南都的网络调查结果大致相符———K ID O认为当前的儿童手表都是“家长控制孩子”的工具,比如,“能打电话的手表”、“随时随地知道孩子在哪儿”。但K ID O却认为,这些功能不是儿童手表市场的“刚需”。吴彬指出,儿童手表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安全问题(因为安全本就是D N A),而是小孩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儿童和这个世界的沟通问题,寻找自我和形成自我的问题。基于这个理念,乐视K ID O W atch与喜马拉雅、等平台合作,提供定制的儿歌、故事、科普、国学、英语等儿童教育和娱乐内容,实现内容在线实时更新,随时随地点播。同时,K ID O Watch的后台接入了图灵机器人引擎,能随时绿色回答孩子的问题,通过语音交流的方式提供儿童十万个为什么、四则运算、天气等内容的查询。简而言之,K ID O手表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帮孩子解答问题等,是“儿童版的知乎”。

家长:用还是不用?

  不过,要知道家长才是儿童智能手表的买单者。这样的功能,家长能接受吗?

  在南都网络调查结果中,一组不可忽视的数据是:有超过40%的家长不想为孩子购买儿童手表,这4 0 %的家长中的34 .42%认为,儿童智能手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23 .38%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

  不过,也有家长持“谨慎宽容”的态度。一位85后父亲向南都记者表示,“先让孩子试着用一下,如果会沉迷上瘾影响学习,再强行禁止孩子用。”而他最看重的功能是“防止孩子丢失或者被拐”。他同时还提出建议,如果能够实现手表被解开或关机时自动报警并发送定位信息就更好。

  艺时创始人、CEO吴彬向南都记者表示,好的电子产品,应该符合小孩的使用习惯,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益,所以,在功能选择的时候,K ID O抛弃了游戏等容易沉迷、且对儿童视力有较大伤害的功能,只保留了日程提醒、健康计步、学习辅助、知识问答以及儿歌、国学、幼教、英语等功能。“有的家长因为忙就打开电视让孩子自己看,结果孩子学会了好多大人的脏话,还有过模仿灰太狼烤羊把小朋友烧伤的事,因此内容的定制是非常关键的。”此外,艺时还对应用进行优化,比如K ID O“上课禁用”、“自动开关机”等功能保证孩子在学习和休息时间不会沉迷在把玩手表上。

  冼村小学校长郭海英同时也是一名家长,他曾给正在就读小学的女儿购买过智能手表,“可以定位,知道女儿在哪里,也可以单向联系她,这些功能是家长非常需要的。”郭海英如是向南都记者表达购买智能手表的需求。

学校:学生佩戴比例不超5%

  比家长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学校和老师的态度。“就我的观察来看,学生佩戴智能手表往往是拿来互相炫耀一下,就像玩宠物”,郭海英认为,从各个学校的情况来看,目前儿童智能手表在校园中仍是“非主流”状态。

  南都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有29 .52%的家长表示学校不允许孩子佩戴智能手表,仅有5.24%的家长表示老师和学校主动向家长推广智能手表,65 .24%的家长表示学校不予理会。

  广州市越秀区天秀小学校长赵斌向南都记者表示,学校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而学校不会禁止,但也不提倡。赵斌表示,最主要的是担心孩子沉浸在手表的玩乐中,“家长应该也是与校方有同样的顾虑”,因而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并不多。

  日程提醒、健康计步、学习辅助、知识问答以及儿歌、国学、幼教、英语等功能的增加,能否让儿童智能手表更有吸引力?赵斌认为“不会”。郭海英则表示即使学习等功能增加也没有购买欲望,“从家长角度来讲我是不支持孩子购买的”。一方面,郭海英认为知识学习更多还是在学校场景里完成,同时还能够得到如人际交往等非知识类的学习。再者,手表自身的客观条件———屏幕太小,操作不便,使得相比平板电脑等其他硬件设施而言,其功能竞争力有限,导致学习的意义也不大。

 记者观察 产品热,终端冷儿童手表难过家长、学校关

  冼村小学校长郭海英告诉南都记者,相比智能硬件,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教育类APP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更高,如其女儿和同学们经常会使用英语学习软件练习口语、速算盒子练习口算,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潮流。从家长和学校来看,都不会阻止孩子使用该类产品,但会适当提醒他们要注意使用时长,保护视力。

  伴随智能硬件兴起的风潮,儿童智能手表也层出不穷。但到了消费者终端,一个个遭遇销量滑铁卢,看似风起云涌竞争激烈,实则市场反应冷淡。

  校园市场之大,无人不想争食,如果能抓住家长这一群体,钱途无可限量。但恰恰就是家长们,认为目前儿童智能手表,除了“定位”等基础功能之外,缺乏更多能够抓住痛点的功能,而更大的买方市场———学校“不提倡,不禁止”的暧昧态度,则让家长的购买欲望进一步下降。

  采写:南都记者莫柳 李冰如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