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地球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压缩至24小时,可以说直到23时59分人类才姗姗来迟,降临到这颗蓝色的星球,开启了对浩瀚宇宙、大千世界探索的征程。从自然万物到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断发问,不断求证,探寻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本期SELF讲坛特邀来自自然教育、科学、媒体、影视、公益等领域的六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他们对自然探索和生命本身的思考和解读。
时间:2016年6月19日(周日) 14:00-17:00
地点:北京·海淀少年宫 DO RE MI剧场(万柳泉棕北路,十号线巴沟地铁站C2口向南1公里)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承办:中国科普博览
特别支持: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 北京市海淀少年宫
演讲嘉宾:
蔡聪:从盲人到父亲,如何练习成为一个妖孽
作为一名视障人,他的人生中面临过诸多怀疑。
“你都看不见了,还能做什么?”
“找个同样看不见的媳妇,你俩怎么生活?”
“夫妻都是盲人,遗传给孩子怎么办?”
蔡聪觉得,这些来自亲人和朋友的关怀,就像游戏中的一个个守关BOSS,阻挡了他融入社会的脚步,需要他一个一个去攻克。“其实每个人都有‘残障’,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度保护,不是口头的怜悯和同情,而是社会从制度和机能上给我们提供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氛围。”他也正在为创造这样的环境而努力着。
蔡聪,公益组织者。公益机构“1 1”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节目制作人。10岁时因药物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仅0.02。2008年,他带领自己的残障人媒体团队加入中国奥运会,拍摄了100集残障人广播宣传片。
蔡石:生活在别处
相信每个人都向往米兰·昆德拉口中的“生活在别处”,但现实生活往往逼迫我们不得不放弃对“诗和远方”的追求,而归于世俗。蔡石却有着不一般的生活轨迹,从金融骄子毅然转行摄影,经历了濒临破产的落魄时刻,最终峰回路转、苦尽甘来。一机一镜头,他走遍世界的山川与河流,留印生活最本真的状态。他说,不问前程,我还要埋头赶路。
蔡石,人文地理摄影师。The North Face亚洲首位签约摄影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首席摄影师、佳能赞助摄影师及官方评委、英国皇家摄影学会LRPS会员、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人文地理摄影界,“大神”一般的存在。
张辰亮:博物君炼成记
博物君,这个让无数博物爱好者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新浪微博上,他拥有近400万的死忠粉,每天回复上千条微博提问,帮助公众鉴定各种稀奇古怪的物种。在粉丝眼里,他或萌或高冷,但最统一的评价是博学。他为何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储备?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两万的微博粉丝做到现在的规模?他的高冷范是怎么炼出来的?博物君张辰亮亲自现身说法,为你讲述博物君炼成记。
张辰亮,《博物》杂志微博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从小对大自然怀有极大热情,2004年曾被评为《博物》杂志的“博物少年”。2006年创办了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并任副会长。
王媛媛:纪录片,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纪录片将真实的人物、空间、事件等真实信息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他们带进新的世界之中,让他们获得全新的体验。” 描绘真实的世界,呈现客观的影像,是纪录片人的使命。中国的崛起伴随着来自国际的各类声音,需要创造更多机会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对于拥有超过100小时国际合拍片经验的王媛媛来说,本土纪录片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水土不服的纪录片该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才能让世界真正地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她在不断思考和践行。
王媛媛,五洲传播制片中心节目中心主任,20多年致力从事电视纪录片,自2004年起与国际电视纪录片合作工作,曾与德国NDR、国家地理频道合拍《鸟瞰中国》,2016与英国BBC合作完成大型纪律片《中国春节》。
张宏宝:在纠缠中生存
140亿前年,宇宙大爆炸出现了时空,自此以后,这复杂的世界再也没有被完整统一。然而,有一种神秘的粒子在操控着时空震颤、星球运转、生命诞生、人类的呼吸,并通过每一次肉眼不可见的纠缠,构成了世界万物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就是量子!量子为何物?能否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时空线索中,找到化繁为简的定理,还原事实本态?
张宏宝,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相对论与全息引力研究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大硕士,系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与滑铁卢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倪一农:自然的向导
在快速发展、急功近利的社会形态下,人类对于自然知识的积累虽摆脱了原始社会蒙昧无知的状态,但对自然的体验却乏善可陈。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活在人为创造的世界中,与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作为中国自然向导科普传播中心的理事长和北大附中生物高级教师,他致力于开展博物课堂,倡导体验式学习,从简单的书本信息变为亲身到自然界当中进行大量的收集和整合,引导青少年回归自然之路,在大自然的阳光下多一些快乐、少一些隔阂。
倪一农,中国自然向导科普传播中心理事长,北大附中生物高级教师,资深环境教育专家,昆虫爱好者,生态摄影师爱好者。“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是他的教学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