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信息化膨胀的今天,流量的使用量任然居高不下,因此相对低成本的WIFI也就成了人们手机连接互联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了WIFI,我们可以尽情的聊QQ、刷、发微信朋友圈、看视频等等。可是有利就会有弊,冒然的连接一个陌生WIFI,就如同冒然上了别人的车,光想着省事、省钱、难道就没有风险吗?下面,我们就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些看似平常的蹭网究竟存在着多大的隐患。 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休闲娱乐的场所,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人人都在捧着一个手机玩的不亦乐乎,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彻底占据。但是光拥有手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连上Wifi,就像进餐厅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服务员询问WiFi密码,仿佛只有连上了无线网才可以放心用餐,真是有种拥有了Wifi便拥有整个世界一样,寂寞烦恼统统都抛在脑后了。
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随着手机用户的越来越多,人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路由器、随身WiFi等设备也迅速的发展普及,与此伴随而来的设备漏洞和黑客攻击也消息也不绝于耳。曾经有媒体报道一位女子在门前举牌抗议,表示其使用的公开WIFI上网被银行账户被转走了几千元,那么究竟是谁通过免费WIFI伸出了他的黑手?
随便蹭网的安全性,究竟有多危险?
在3.15晚会上,记者给我们做了一个现场实验,让大家加入一个免费的公共WIFI,然后我们发现不仅搜集到了大家的各种信息。屏幕的左边显示了我们搜集到了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现场随机抽取了观众验证了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结果无论是订餐APP、定电影票、打车软件,还是购物软件,你消费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看到,截取了这些信息进行组合,一个人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甚至个人隐私,都可能被不法分子一点一点摸透,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虽然WiFi环境中隐藏着诸多风险,但是大家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也不是连上Wifi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比如我们常用的金融支付类和社交即时通讯类软件,都在转账、支付、还款等关键环节对账号、密码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但消费者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比如设置复杂度较高的登录密码,在官网或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同时,我们也呼吁软件开发商对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切实承担起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
蹭网软件种类繁多,黑客趁机钻空子
虽然现在WiFi无线网络都很普及了,但有些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而无法上网,这种时候人们就会提前下载蹭网的软件,避免有手机而没有网的痛苦。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快速破解一些周边密码简单的WIFI,从而实现免费上网的目的,但蹭网软件本身也并不安全。如今蹭网软件不少,但是还是存在安全的,当你第一次安装并打开这个蹭网软件时,在引导页就会自动勾选分享热点,并自动备份,在不察觉的情况将曾使用的WiFi密码分享到云端。当我们回到自己家中,连上自家WiFi的时候,密码就会被自动共享,这也是蹭网软件之会有很多可连接的WiFi原因。黑客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将连在网络内的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监控,获取到你的隐私。
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呢?
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信息泄露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因为无线网络登录加密的等级较低,或者路由器本身就存在安全漏洞,很容易被黑客入侵,截获无线路由器所传输的数据。另外一个,是因为手机上有些软件没有按工信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信息数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得黑客能从所截获的数据中提取到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WiFi陷阱多,如何才能避免“中招”
面对这么多免费的WiFi陷阱,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预防被诈骗的发生呢?首先我们要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要选择也是官方机构提供的而且有验证机制的WiFi,最好在连接之前与工作人员确认。然后要尽量使用仅需密码或手机号码 短信验证方式的公共WIFI,如碰到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进行注册的情况时,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连接了。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WiFi使用习惯,手机会自动连接相同名称的WIFI,所以在公共场合把WiFi调成锁屏后不再自动连接,以保证手机不连接上来路不明的WIFI。在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时,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的操作,避免重要的个人敏感信息遭到泄露。最后,对于微信、QQ、、邮箱等重要应用还要说一下,我们要定期更新密码,让黑客无可乘之机。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对了解了随便蹭WIFI的危险性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连接。WIFI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是让人头疼的是WIFI的存在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方便,所以我们在以后使用WIFI时需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