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餐饮外卖“攻占”大学校园

骑猪兜风 2016-03-17 15:58:45    200831 次浏览

餐饮外卖“攻占”大学校园

餐饮外卖“攻占”大学校园

在写字楼忙于职场拼杀的白领常常没有工夫下楼吃饭,于是可以送到电梯口的便当帮了大忙,餐饮外卖由此兴起。近年来,获得了资本支持的外卖订餐O2O项目层出不穷,各种APP竞争激烈。在北京,拥有几十万师生的大学校园自然不可能是一方净土。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发现,大学生叫外卖已经非常普遍。从早晨到夜里,各种送外卖的电动车穿梭校园,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餐饮外卖进校园,大学师生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它便利了生活,反对者则认为餐饮外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并且送外卖的电动车在校园里“横冲直撞”,威胁了校园交通安全。面对餐饮外卖的大举“进攻”,不少高校已经主动作出应对,推出官方版APP送餐服务,以求在食品卫生和校园安全中双双突围。

宿舍楼下上演美食大派对

“我们宿舍楼下,每天都会‘举行’至少两次美食大派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小杨对记者得意地说,川菜、鲁菜、淮扬菜、日本料理、西式牛排……应有尽有,去楼下走一圈,就好比走遍全中国,玩转亚非拉。

时至中午,记者走进人大西门没多远就迎面遇上好几辆知名外卖APP的送餐电动车。送餐师傅一手驾车疾驰,一手握着手机,在四级北风中声嘶力竭地冲着手机喊:“我快到楼下了,请下楼取餐。”电动车目测时速超过20迈,紧急避开多批刚刚下课的学生后在知行宿舍楼区戛然刹车,两名披着羽绒服的学生已经在等候。送餐师傅熟练地从保温箱里取出餐盒交给学生,全程不到两分钟。

人大品园6号宿舍楼前就更热闹了,门前停放的送餐电动车几乎把整条道路都堵塞了,记者数了数,最多的时候同时有8辆电动车在等候。取餐的学生一批批进出,楼门口飘着各种炒菜的味道。正在等学生下来取餐的王师傅说,这是他当天第三次进人大校园,一共送了13份外卖。送完这单,王师傅还得去一趟北大,“45楼还有一份宫保鸡丁饭要送。”

连续几天走访下来,记者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诸多高校都活跃着一批外卖送餐大军。小杨所说的“美食大派对”情景也每天在那些学校的中午、晚间上演。北大一位宿舍管理人员笑着说自己现在闻着外卖就能知道属于哪个学生,“好多人几乎天天订外卖,有个山东孩子,爱多放蒜;湖南来的孩子,辣椒放得狠。”

除了上课和如厕皆可外卖

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外卖逐渐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由于省去了挤食堂的劳累,又能获得那些融到资的O2O项目的慷慨补贴,不少大学生都爱上了在宿舍里“手机一戳、美食到家”的便利。很多人成为了深度外卖依赖者,刘寅就是其中一位。

在海淀某高校读大二的他暂时还没有升学、就业的压力,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在宿舍里看视频、打游戏。因为不爱出门,网络购物成为了他生活物资的主要补给渠道,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一日三餐——中餐、晚餐、宵夜。刘寅笑着说,除了上课得自己去,卫生间得自己去,其他地方均可以通过外卖,“连床都不用下,因为有手机。”

刘寅的手机里装着时下最热门的几大外卖O2O平台软件,哪家有补贴、哪家有优惠他如数家珍,每家的送餐员外卖送达时间他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他笑道,自己每个月在外卖平台上的花费超过1500元,但食堂的饭卡已经很久不知所踪。他已经记不清上次去食堂是什么时候,他向记者回忆起的学校食堂中,有一家已经在去年下半年被拆除。

对于为何如此迷恋外卖,而不选择去更加卫生的食堂。这位95后只用了最简单的一个词做解释——“不好吃”。记者采访30位订外卖的大学生中,有27人选择了跟刘寅同样的回答,另外3人的回答是:“食堂太挤,找不到坐的地方。”

刘寅也坦言,过度依赖外卖有时候让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害怕,“感觉太过于便利,无穷地助长了我的惰性。”他说十年前他一个表哥大学毕业,把印有学校名字的搪瓷碗给了他,这个碗几乎承载了所有他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现在手机流行了,吃饭在宿舍了,搪瓷碗也没了。”

大学生加入外卖赚第一桶金

在大学校园里,有人享受外卖带来的便利,也有人选择加入餐饮外卖“大军”,赚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朝阳某高校的小林这两天赶了多场招聘会,他不是毕业求职,而是作为“老板”寻找合适的外卖送餐员工。从最早给人送快递、送外卖“卖苦力”,到如今他已经开始组建网络,雇人帮着一些餐饮店家送餐,形成一个小型的O2O项目。

小林告诉记者,大一结束的暑假,他没有回家,在京找了一份帮送外卖的兼职。一个暑假下来,小林赚了一年学费,瘦了10斤,“每天至少要爬50层楼。”他说。正是这次兼职,让他发现餐饮外卖市场中蕴含的商机,“大学生点外卖的越来越多,校园周边的小饭馆送餐根本忙不过来,知名O2O平台限于人力,送餐时间很难保证,并且对学校也不熟悉,他们的夹缝中就有我生存的沃土。”他说。

于是他开始联络周边的餐饮、水果商家,正为送餐苦恼的对方自然是满心欢喜,合作关系迅速建立起来。小林没有透露通过这种模式挣到了多少钱,他笑称从那时到现在,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再也没问家里要过,去年底他还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联系业务用”。对于未来,小林说自己没想过和几大知名外卖平台PK,还是选择小而精的路线,做出自己的特色,“这个时代,要的就是细分市场、能精准把握商机的创业者。”

高校推出官方版订餐APP

对于餐饮外卖大量进入校园的现象,接受采访的师生褒贬不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小于表示,他支持外卖进校园,“有助于学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不会被学校服务机构的作息时间牵着走。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这非常有必要。”他说,更重要的是,外卖进入校园,起到了“鲶鱼效应”,有助于激发学校食堂的危机意识,提高餐饮服务的质量。

也有师生对此表示了担忧。北京大学的多位教师就表示,送餐饮外卖的电动车速度太快,威胁到了校园的交通安全,“还是应该予以严格管控。”他们坦言,学校食堂的就餐体验不理想,给了外卖以可乘之机。教育学博士侯正方就认为,对于餐饮外卖进校园,学校要重视,因为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的是师生的健康,但也不能视作“洪水猛兽”,因为外卖已经在师生中建立口碑,堵不住,只能疏,一方面要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应采取教学区、宿舍区的交通精细化管理,同时苦练内功,提高食堂的餐饮质量,拓宽就餐空间。

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都已经作出了积极探索,开发官方版的订餐APP,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出了“航航快点”订餐APP,北京师范大学自主开发了手机订餐系统“多来点”,信息化、便捷化服务师生,同时又通过校内监管保障了食品安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