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银行系P2P:挣扎的贵族

骑猪兜风 2016-01-18 09:28:18    200766 次浏览

小马bank,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开山之作”。当小马bank出现时,业界曾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传统银行对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反击。然而,市场的变化永远在进行——当P2P行业不再野蛮生长、问题一一暴露、本身也难盈利后,小马bank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尤其是,与那些仍在“烧钱”比拼广告的P2P比起来,其声音变得越来越小。

《国际金融报》日前了解到,今年4月30日,包商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开山之作小马bank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届时,原有小马bank功能将正式关闭。

小马bank于2014年6月18日上线,生命周期仅维持了一年多。事实上,这种“弃子”的命运早在2014年底,当时的小马bank总经理张诚离开时就已经显现。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系P2P平台此前表现平平,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戴着镣铐奔跑。如今,随着P2P监管办法的出台,银行系P2P或摘下了镣铐,迎来加速发展期。

内部分歧致折戟

作为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包商银行旗下的小马bank曾备受关注,其上线P2P业务更是传统银行改革先行者之一。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小马bank却未能“子凭母贵”一路顺风。

资料显示,小马bank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上线初期该平台重点包括两类产品:千里马、马宝宝。前者即P2P项目,将包商银行传统的小贷业务的贷款转化成为债权在线上出售;后者则为货币基金产品。

据介绍,小马bank的债权投资项目全部为个人借款,用途集中在养殖、种植、汽修、服装等个体商业项目,单个项目标的额度在2万元至30万元之间。其投资人账户和风险保证金均由包商银行托管部进行托管。

上线之初颇受期待,但仅数月之后,该平台就出现停发新标,甚至部分业务基本停滞。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3月,小马bank团队负责人张诚率领近十人管理团队离开包商银行,小马bank平台由包商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廖石坚兼任。彼时,张诚已然公开宣布创立小马金融,虽然同叫“小马”,但与小马bank并无关系,其大股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1月13日,张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并不愿意多谈及小马bank,仅表示自己已于2014年底时离职,对于小马bank不便发表言论。

但从其离职前夕公开发表的《直销银行终将是过渡品》一文中,可以看出,张诚对于直销银行的模式并不看好。

张诚说,一方面,直销银行在金融产品端没有变化,仅仅是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到线上,过去10多年在欧美市场这一做法还可能获得成功,但在中国市场,这种成功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一个根本的原因,在线上市场拓展上中国商业银行先天没有优势;另一方面,直销银行在金融产品端和传统商业银行没有本质区别,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到监管因素,直销银行目前在售的产品更是十分有限,面临着普遍的匮乏。

张诚认为,目前国内较成功的商业银行大多模仿借鉴了国外直销银行的经验和运营模式,而其所谓的“直销”核心的意味就是直接面对客户,在金融产品品类没有根本的变化,完全还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以P2P为代表的新互联网化、去中心化的形态相比于传统金融产品更具长久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相比于直销银行,张诚更看好P2P一类的互联网模式,而包商银行方面可能更想做的是直销银行。

宣布张诚离职后,包商银行方面曾表示,小马bank团队正在研发新的创新性产品,将选择在适当时间向公众推出。如今来看,“有氧金融”就是其当时所说的创新性产品。

最近,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频繁见诸于各种媒体推介“有氧金融”。据刘鑫介绍,直销银行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类似于ING Direct的便利店银行,一种是纯粹的互联网银行,第三种则是线上银行 线下体验店的模式,而有氧金融的模式是纯粹的互联网银行,他们内部称之为互联网上的商业银行。

刘鑫希望,未来3-5年,在互联网语境下运营的有氧金融模式将获得百万到千万级的用户。

银行系P2P出头难

当然,小马bank的遭遇并非偶然。同病相怜的还有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齐商银行的齐乐融融E、江苏银行的融E信等均已数月不发新标。目前银行系P2P平台共有13家,除了平安银行的陆金所综合实力强,占据绝对领先位置以外,其余普遍表现不佳。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达2612家。2015年1-11月,新上线的P2P平台已达1827家,约为2014年全年新平台数量的两倍。上市公司、风投资本、国资继续不断涌入网贷行业,加速网贷行业布局。2015年11月,国资系P2P平台的成交量、贷款余额较2014年同期,增幅分别高达988.8%、1028%。而银行系P2P平台与之相比成绩显然不如人意,普遍面临流量不足的问题。

按理说,在P2P乱像频生,倒闭、跑路现象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具有银行背景的P2P平台与草根平台相比自带光环,安全属性更强,但品牌的公信力和业务优势却未能让他们受到青睐,反而渐渐淡出大众视线,这是为何?

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跟之前银行对这块并没有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经营有很大的关系。“银行并不是不了解P2P业务,而是因为太了解,一方面受制于监管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平衡自身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导致其发展面临各种矛盾以及内耗,难以迈开脚步。”

一位城商行内部主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内银行系P2P的产品并没有太多创新,主要还是原有理财业务的互联网化,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大多数的银行系P2P只是个直销银行的概念,这和P2P本身就有差别。这就导致了其发展速度的缓慢”。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谢辉认为:“一方面银行系P2P数量少,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做得好的也会偏少,另一方面,银行系P2P业务上面是银行,很多业务重合,相当于同业竞争,所以做好很难。”

峰回路转迎发展

不过,2015年末银监会等四部门共同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出台,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其中,《意见稿》将银行、小贷等设立P2P平台单独提出来,表示将另行制定设立办法,此举或激发银行系P2P的新活力。

《意见稿》第四十三条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设立办法另行制定。

与此同时,近期多地释放P2P监管收紧信号,目前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地均暂停有关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登记。

据流传出来的北京方面通知规定:暂停核准跟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深圳市金融办在P2P细则征求意见稿出炉不到3天的时间,就发布了《关于暂停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事登记注册的函》,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暂停全市新增互联网金融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注册。预计注册暂停至少会持续半年,且短期内不会恢复。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2016年将淘汰一大批P2P平台,此时具有银行背景的P2P平台可能存在更好的发展优势。

易观智库互联网金融分析师沈中祥表示,《意见稿》的出台对银行系P2P会有帮助,“银行在做P2P有一个监管的制约,监管机构没有规定银行可以做这块,所以银行系P2P也只是出于尝试的一个状态。但监管细则出台后,银行系P2P就如同摘下了镣铐,将会加速前进。”

朱明春预测:“2016年可能继续有一部分银行要开始试水了,但也有可能还要再等一年,再观察一年,等这个行业调整完了觉得很好再尝试。个人觉得今明两年会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总体来讲,《意见稿》的出台会给银行一定的动力去做P2P,有了监管、有了边界,大的企业,包括银行、上市公司会更有动力。”朱明春说,第一,市场的前景比较好;第二,它规范合法了;第三,作为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它也愿意在这种新的金融方向里做一个布局,投入也不会很大,会更有动力去做这个尝试。

《意见稿》本身给银行系P2P预留了空间,但这种政策信息不能代替企业家才能,谢辉认为,企业家才能才是最重要的。朱明春同时也表示,要纯粹地市场化运作,对人才的引进、股权激励、推广预算之类的还是要放权。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