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爱立信财报不振:贵族的沉疴 转型的困局

骑猪兜风 2016-07-20 08:44:17    200926 次浏览

(原标题:贵族的沉疴: 爱立信转型困局)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7月19日,电信巨头爱立信发布二季度财报,收入541亿瑞典克朗(按财报汇率约64.4亿美元),同比下降11%,环比上涨4%;净利润为16亿瑞典克朗(约1.97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跌了26%。

受此影响,爱立信股价开盘63.5瑞典克朗,跌1.78%,不过,其后却出人意料的上涨反弹,最高涨幅4.56%,但至记者截稿时,股价又回落至62.5瑞典克朗,跌2%。

此前,爱立信于4月21日发布一季度财报时,收入、利润分别为522亿瑞典克朗、21亿瑞典克朗,相比于2015年Q4分别下滑了29%和70%。当日,爱立信股价从78.85瑞典克朗跌至67.35瑞典克朗,暴跌14.6%。

一贯给人印象“稳健”、“领先”、“专业”的爱立信,不知不觉在转型困境中越陷越深。2016年至今,爱立信股价跌幅达21.7%。过去的12个月里,爱立信股价跌幅达31%。

贵族的沉疴

最让人吃惊的,是爱立信超低的毛利率。2008年至今,爱立信的毛利率仅在2010、2014年达到过36.5%、36.2%,其余财年均低于35%。而最新的财报里,其毛利率已降低至32.3%。

事实上,在电信行业,爱立信一直等同于是高质量、高价格,在绝大多数市场上爱立信售价高于或等于华为。

但2008年以来,华为业务毛利率仅有一年低于40%,其余时间均维持在44%左右,如果排除中低利润业务的影响,毛利率还会更高。除华为之外,以价格战著称的中兴通讯2015年运营商业务的毛利率也达到40%。

由于统计毛利率时并不计算研发成本、销售费用,毛利率的巨大差异只能说明爱立信设备的元器件成本价远高于华为、中兴通讯。

“公司文化并非结果导向。所以在供应商的商务谈判中,一直没有注重价格,元器件的采购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很多。而且,很多供应商已经尾大不掉了。”爱立信内部人士介绍,“此外,设备复杂度太高、质量要求高,寿命设计几十年,增加了很多成本。”

从供应商角度来看,爱立信的元器件采购数量、付款周期、付款方式等条件远远优于华为。以2015年为例,爱立信应付账款天数53天,应付账款26.7亿美元,而华为应付账款天数95天,应付账款95.3亿。2008年至今,爱立信的的应付账款基本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应付账款天数均低于60天,而华为的应付账款均远高于爱立信,且应付账款天数均超过100天以上,基本是爱立信2倍。但遗憾的是,爱立信始终未借助这些优越的筹码获取成本优势。

毛利率、净利润的持续走低,让爱立信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供应商管理上。“今年,我们在产品成本要做很多改进。换掉尾大不掉的供应商,精简产品设计,希望可以把成本降低到去年的1/3。”

一条腿走路

更重要的风险是爱立信的严重偏科——它只是无线巨头。

除了广为人知的无线网络,电信设备市场还包括光传输、IP设备、回传设备、固定宽带等庞大业务,而后者的业务规模始终大于无线网络。据一位华为内部人士介绍:“基站业务被归类到无线领域,而其他部分基本都被划到固网业务。华为运营商BG,固网的收入超过无线。”

除了爱立信之外,诺基亚网络、华为、中兴通讯基本覆盖了电信市场的所有业务场景,而爱立信只覆盖了不足50%。

而电信运营商的投资规划一直存在周期波动性,移动技术商用的前两年,主要的投资会倾向于无线网络,但随后的投资则会向传输、IP网络、固定宽带等领域倾斜。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1-2013年,中国移动用于无线网络的投资分别为732亿、560亿、720亿元,而用于光传输的投资则分别为231亿、356亿、684亿,增速、增量远超无线网络。2014年-2015年,经历4G建设高峰之后,中移动无线投资从1024亿降至919亿,但光传输的投资分别为720亿、680亿,亦比无线网络稳定。此外,美国运营商AT&T在2012-2013年的无线投资分别为107亿、109亿美元,而固网投资则从87亿增至100亿美元。

对于爱立信来说,遇上无线网络的“小年”,就只能勒紧腰带。

事实上,爱立信并非不想涉足其他领域。2005年,爱立信巨资12亿英镑收购光通信设备公司马可尼,一同参与竞标的华为败北。当时的马可尼在中国光通信市场上占比超过15%,而华为、中兴的光通信才刚刚起步。

但从目前来看,爱立信当年的巨资收购以及每年大量的研发投入,未能产生太多市场价值。时至今日,华为在光通信市场多个细分领域占比超过50%,其余市场份额分属中兴通讯、诺基亚、Ciena等公司,几乎从未见到爱立信的身影。马可尼也因此被视为失败的收购。

除此之外,爱立信还曾在2006年19亿美元收购路由器厂商Redback,以弥补IP设备的不足。但如今,爱立信却要与思科达成战略合作进入IP设备市场,10年前的收购也并不理想。

(编辑:黄锴,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