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
链家连续并购背后的资金来源终于水落石出,为实现“万亿平台”的设想,链家和多家并购方牢牢绑在了一起。
刘诗洋
链家已经不是左晖一个人的链家了,这家过去一年最能折腾的中介公司,现在成功将一干并购对象和自己绑在了一起。最新工商资料显示,由左晖一手创办的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2015年12月29日发生连续变更,1位股东退出,13位新股东入局,这家囊括了链家最主要资产的公司,同时将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1046.0251万提升至1591.5065万元。
这次密集变更工商资料意味深长。链家过去一年连续发起11项并购,公司业务迅速从北京扩大至华东、华南以及西南。不断的收购让业界一直质疑它的资金状况,而去年底原股东鼎晖投资撤出后,其新的融资计划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过与外界猜测的A轮融资不同,此次变更与融资无关。记者仔细查阅相关信息发现,此次退出的为1名自然人股东,新加入的13位股东是7家公司和6位自然人。其中这6位自然人分别与链家去年并购的成都伊城、广州满堂红、深圳中联及大连好旺角的6位高管重名;唯一退出的股东周育松,则与一家已注销的名为北京链家展览展示中心的公司执董重名。
新加入的这7家公司几乎全部于去年11月初成立。除由原上海德佑董事长邵非参股的上海站本投资管理公司,原高策机构董事长陶红兵参股的北京合诚创投投资合伙企业之外,其余5家皆由链家高管与上述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在这些公司中,链家高管与上述各自然人的出资比例皆为0.01%和99.99%。这也意味着此次增资几乎全部来自链家原有股东或其他已并入链家的中介高管。
此外,链家一位高管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此次新增加的股东基本均为过去一年通过换股并入链家的企业,没有牵扯融资的新股东。该高管透露,过去不少收购是通过高管换股的形式完成的,此次变更是过去一年并购的集中表现。因为并购频繁,彼此信任度又足够,所以约定在年底进行统一变更。
这次变更似乎可以回答此前业界关于链家资金链的质疑。过去一年链家陆续拿下多家大型地产中介,业界对其急速扩张下资金链能否继续维持产生疑问,链家也从未公布过任何一笔并购的具体金额。
在连续并购之后,链家还在各地掀起急速扩张浪潮。以并入上海德佑为例,在并购发生之前,德佑在上海拥有超过200间门店,链家则仅有20间,而目前链家在上海的门店总数已超过1200家。高昂的门店成本更引发了资金质疑。
左晖本人此前曾在多次采访中表示,这些并购大多数是通过高管换股形式,并未动用太多企业自有资金进行收购。这次变更印证了左晖此前的说法。
以换股形式加入,确实可以节省更多资金,但也意味着新加入的企业主们需要与链家共同进退。高速前进的链家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模式,过去,中介之间竞争激烈,合作和合并鲜有发生。过去十年,链家在北京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在其他地方却扩张乏力,这也成为左晖“万亿平台”设想最大的阻碍。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复制在北京的成功模式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得到不同城市的人才支持。这些新纳入的伙伴让链家收益不小,以扩张速度最快的上海链家为例,其在2015年共计完成7.27万单交易,总业绩高达35.5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20%。如果没有此前德佑在上海多年打下的基础,仅靠链家自己是无法完成这样的逆袭的。
但在连续的扩张计划下,资金问题依然严峻。上述链家高管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链家新一轮融资计划应该会很快启动。
2015年是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风云突变的一年,链家是众多中介中最先出招的,这次完成变更之后,链家形成了合伙人式的管理架构。这个组织架构能帮助链家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