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一年后:是否垄断仍在胶着

游客 2017-07-28 09:29:04    201246 次浏览

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一年后:是否垄断仍在胶着

文/郭丽琴

一年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运行,成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腾讯(俗称 BAT)共同持股的公司;一年后,本月刚刚履新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 27 日表示,商务部反垄断局依然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依法进行调查。

2016 年 8 月 1 日,滴滴宣布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彼时,行业人士密切关注的是,涉及到大量 VIE 结构(VariableInterest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案,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到底会不会受理。换言之,VIE 是否应该成为反垄断审查的障碍?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此类并购案的多位核心人士处了解到,多年以来,但凡收购方或合并方涉及 VIE 结构的并购案,商务部均不予受理,这几乎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

一位今年初曾参加商务部召集的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案某个研讨会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时只讨论了具体的财务问题,即滴滴出行的营业额计算,并没有讨论是否同意批准这一并购。

如今,一位曾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任职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从目前商务部的表态来看,依然看不出商务部会否就此立案,或者说,“立案的可能性低”。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对执法透明度颇有微词。他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一引发广泛关注、业界影响巨大的案子,应该会有结果,但不好预计。

四度回应后仍不能确定“立案”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7 月 27 日已是商务部第四次(前三次分别为去年 8 月 2 日、8 月 17 日和 9 月 2 日)公开回应对于该案件的关切。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商务部的回应措辞逐渐递进,区别微妙。但归根结底,没有一次能够让业界确信,是否已经立案。

高峰 27 日称,网约车属于互联网行业的新业态,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商务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竞争规律和特点基础上,全面分析评估交易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经济分析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状况等,“我们将坚持鼓励创新、科学监管的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上述曾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任职的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表态,依然看不出商务部是否已就此立案。他尤其注意到回应中“进一步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状况”等表述。“从‘了解’两个字来看,没什么信息,常理判断(立案)的可能性低。”他说。

去年 9 月,商务部时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举报人举报该交易当事方未依法申报,商务部正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进行调查。他说,商务部反垄断局当时已经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的原因,并按商务部提出的问题清单提交有关文件、资料;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座谈,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

彼时,上述业内人士就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进展还需继续观察”。他说:“约谈是了解情况,一般来说,工作细节不允许说,只有结案之后才会公布。”

再向前回顾。去年 8 月 2 日,沈丹阳首次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尚未收到两家公司的申报,凡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另一次,沈丹阳在去年 8 月 17 日的发布会间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仍未收到滴滴优步的申报。彼时,他还对第一记者专门补充说明,即便没有达到营业额申报要求,商务部也可以介入调查。但并未回应 VIE 是否应该成为经营者集中领域反垄断审查的障碍的问题。

涉 VIE 并购将走向何处

去年末拿到离职补偿,已在国内外旅游一圈的优步中国前员工 Susan(化名)今年初找到了新的创业公司。还在滴滴稳扎稳打一路晋升的林威(化名),如今再看到有关并购案的消息,也恍如隔世,“都(合并)好久了,对我们业务没什么影响。”

时过境迁,从各类公开消息看,不论是滴滴还是优步,合并是否会触犯《反垄断法》,都不是提上议程的大事了。至于这样的合并,是不是影响到了消费者的选择,打车是不是更贵更难,都成为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事情。

大家不由猜测,如果再往后,这个案子还会有结果吗?如果有结果,将会是什么模样?

北京大学教授盛杰民去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商务部若介入,最终可能类似于沃尔玛并购 1 号店案件,附条件通过。“如果断定垄断,(难道)会要求恢复原状吗?”一位业内人士 27 日笑着反问第一财经记者。

对于滴滴,上个盛夏,社会各界还在热烈讨论两家合并后,是不是网约车更贵更难,八卦几家行业巨头老总柳青、柳甄、柳传志的关系;但是到今年 5 月,大家最关注的是,滴滴在 5 个月过渡期的最后时刻,有惊无险地拿到了北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再到今年 6 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在时任北京市市长蔡奇召开于今年 5 月的一次见面会上建议道,“招京籍司机太难了”,而交通委则称“人和车要合法”。

业界不乏乐观者,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滴滴优步合并案应该会不一样,该交易的影响程度和关注度与以往任何一个互联网交易都有所不同。

更多人回忆起 2015 年 8 月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关于携程收购艺龙的回应,与此次非常类似。沈丹阳称,已经收到去哪儿网关于该收购涉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的举报,并向举报人了解了具体情况。并指出,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及相关规定,基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已经约谈携程及相关方调查了解有关交易情况。

但之后,携程依然顺利收购艺龙。由于没有公布相关信息,无法区分携程艺龙申报后获得了通过,还是没有申报,抑或是商务部根本就没有受理。

无论如何,这个代表全球未来创新方向,但从诞生起就在世界各地不断引发波澜的行业,注定还会继续折腾下去。但就中国而言,我们不仅要面对创新与监管的边界,更需要面对执法透明度的提高。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晔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对于滴滴、优步这类对广大消费者影响深远的案件后续进展,应该给予披露。即便经过调查决定通过,也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如果着眼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依然不容小觑。全球经济和金融分析机构 IHS 环球通视首席分析师卡森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分析称,中国已经成为约车服务的最大市场,这会使滴滴置身于下一代网约车领域革命:移动服务和无人驾驶。这个趋势将会在 2025 年之前出现,并在 2035 年之前成为交通领域的主要驱动力。2035 年,中国将拥有最大的移动无人驾驶服务行业,预计有 200 万辆在运车,每辆车都会在4~5 年的使用周期内创造高额收益。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