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就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期间,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气候变化重磅专题,其中包括5篇文章和两篇编者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专题中一篇题为《接近排放峰值》的文章提出,。研究人员认为,这将标志着全球温室气体首次在经济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下降。
2015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
此前,全球温室气体曾经有过下降记录,但彼时是在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期间。当然,该文章作者也警示,这种下降有可能是暂时的,为了避免全球变暖的危险,各国依旧需要实现从石化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在该专题的一篇编者按中指出,研究认为,2014年及2015年全球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数据显示,经济的增长终于不再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
该编者按认为,或许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在能源结构上的改变,使得经济的上行不必继续建立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基础之上。
据悉,目前这一气候变化专题将为第二周部长级别气候变化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证据。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能脱钩么?
在气候变化谈判进入第21个年头的时候,对于减排同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必然负相关关系的讨论和理论建设越来越频繁。简单而言,有不少国家目前倾向于认为,在维持减排的同时,经济依然可以迅速发展。
此次《自然》杂志的文章在计算中发现,在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为3.1%的同时,2015年全球预期将排放357亿吨二氧化碳,这一数字低于2014年的359亿吨。
(图: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来源:《自然杂志》,2015.12.7)
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增长缓慢,仅为0.6%,而在过去10年中,平均年增速是2.4%。同时,根据截止到2015年10月的数据,可以预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降低0.6%。
该文章还指出,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明显。不过文章作者,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廷德尔中心教授勒科赫(Corinne Le Qur)表示,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已经达到排放峰值了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现状,以及中方如何处理经济,即“新常态”。
该文章指出,目前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中国25年之前的水平相同。
与此同时,在其他新兴经济体方面,例如印度等依赖煤炭进行发展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仍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重新上升。
“如果历史重演,印度在10年之内将走中国的老路,那么全球排放会再次上升。”
勒科赫表示,目前,该研究报告显示,在2015年,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出现大幅增长(见图中紫线)。对于数百万还没有机会使用电力的印度人来说,他们仍然期待使用煤炭来提供更多电力。
勒科赫表示,虽然2015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出现了一个令人欢迎的改变,然而如果排放维持在这个水平之上,仍然会导致全球变暖至危险程度,即与工业前时代相比,升温3-4度。“这将是非常非常大的气候变暖,意味着降雨模式的根本变化,沿海地区将因海平面上升受到影响,这两件事情都会增加洪水的风险。”
重要的是2020年之后
目前的COP21谈判中,在长期目标方面,各国立志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之内,不过也有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欧盟以及小岛国等国家,希望将温度控制在1.5度之内。
勒科赫表示,因此巴黎峰会至关重要。“而且未来五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未来五年已经在轨道上了。重要的是2020年之后要发生什么,以及印度是否将取代中国,成为温室气排放最大的生产国。”
“如果巴黎能够有一个五年复审制度,这将对于排放轨迹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他表示。
当然对于此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各界也有不同看法。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全球气候政策总监马丁·凯撒(Martin Kaiser)认为,考虑到中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和去年绝对量的降低,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革命,2014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下降并不是很大的意外。
然而,两年的全球碳排放量下降并不等同于已经成为趋势。他认为,现在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在逼近400ppm,需要全球碳排放迅速降低,这样全球升温才能控制在1.5或者2摄氏度范围内,2015年已经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最热的一年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的同时,一场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带来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自然》杂志在这次气候变化专题的编者按中指出,全球气候系统也给巴黎气候谈判大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
(图:一次严重的尔尔尼诺现象,来源:《自然》杂志,2015.12.7)
在已经到来的冬天,气象预测和以往的数据表明,一个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施加影响,北京今冬的雾霾正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而变得更为严重。如果其强度与预测一致,此次厄尔尼诺将把海洋里的热量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并扰乱全球天气。
2015年正在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而近五年则是最暖五年。事实上,全球的平均温度可能在今年达到比工业化前升温1摄氏度的水平,已经是广为采纳的2度升温目标的半程。
由于太平洋正在形成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可能在今年年末迎来严峻形势。最近的一次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997至1998年,当时气温急剧上升,创下了全球平均气温纪录。
《自然》杂志指出,想要完成将全球升温幅度保持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就必然要限制一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并要在短期内能有所成效。这一目标对技术水平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且相关技术尚未证实可行。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当全球温度上升幅度达到2摄氏度,甚至还不到2摄氏度时,粮食的种植以及珊瑚礁都会受到强烈的负面影响,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
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学者莱克(Kate Ricke)发现,也正因为如此,莱克与她的团队认为,必须及早设定更大胆的目标,毕竟强有力的政策所能带来的效应是巨大且不容忽视的。
《自然》杂志指出,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立即开展减排行动,而不是一等再等。最终目标的设定,也能随着推动力度的加强而相应调整。
同时,《京都议定书》虽存在诸多让人诟病之处,但依然是气候变化议题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成就。《自然》杂志写道:“该协议于1997年9月在日本京都签署,也即是史上最近一次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这一协议或多或少预示了巴黎气候大会在未来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