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京东金融“自立门户” 刘强东要打造第二个上市公司

游客 2017-08-21 10:18:03    202061 次浏览

■IT时报 潘少颖

8月14日晚间,集团发布了2017年Q2财报。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已不见京东金融财务数据,这意味着早就传出的“京东金融要走出京东集团”消息正式落地。随着Q2的结束,京东金融重组也完成了交割,未来其财务数据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京东金融历史期间的财务数据,在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已列示为终止经营。京东金融此番“脱离”京东集团之举,犹如当年拆分支付宝。

自去年初开始,京东金融就开始谋划从集团拆分和私有化,今年3月,拆分事宜尘埃落定。在依附于京东生态体系的这几年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下,京东金融的C端用户数过亿,B端用户数超过十万家,业务范畴上也覆盖了闪付、理财、白条、金条、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最近一年多,京东金融通过战略投资快速扩大自己的版图,投资了美利金融、蓝领分期品牌买单侠、租房分期平台会分期、汽车金融平台花生好车、实物抵押平台淘当铺等。

被“剥离”后的京东金融或许可以一举多得,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隔离商业风险,也可以加速推进金融业务,同时还可以做高估值……关键是看“自立门户”的京东金融下一步会如何布棋?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拆分旗下金融业务,无非有三种原因,成为纯内资机构、便于互联网公司获取更多金融牌照以及获得资金市场的支持,像蚂蚁金服和金融的分拆案例,也是这样的逻辑。

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金融拆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获得国内的金融牌照,当年转为内资控股的支付宝顺利拿到牌照后,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发起了一场金融科技革命。由于京东集团有外资背景,对于京东金融来说,要想获得国内的金融牌照很难,拆分出去后,京东金融实现了纯内资身份,更易获得金融牌照。的确,这几年,京东金融的牌照短板也较为明显。目前,其获得了支付、小贷、基金销售支付、保险经纪、保理等牌照,但含金量更高的牌照,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却颗粒无收。

在中国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牌照也正变得越发重要和稀缺。对于牌照,京东金融乃至刘强东都是渴求的,“未来,京东金融不仅会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有计划进入证券、征信、银行、保险领域,并通过自主申请或投资入股的形式获取相应的牌照。”刘强东曾说。目前,京东金融的两大资产端业务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主要是依靠ABS的方式融资,虽然成本已经是市场化融资中的最低水平,但依然没有持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成本低。

不少互金企业是在电商巨头的孕育中萌芽、长大,继而剥离,蚂蚁金服A股上市传闻不绝于耳,京东金融的IPO动向也颇受关注。拆分之前,按照政策,京东金融无法登陆A股,而“脱离”京东集团则扫清了这一障碍。但另一方面,虽然京东金融未披露盈利状况,但据业内人士称,京东金融可能仍处于亏损状态。按照现在上市对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还不满足在国内A股上市的条件。2016年京东集团的年会上,刘强东曾放言要在“未来三到五年,除了集团在美国上市之外,还要打造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并指“从京东金融开始,每个未来上市的公司,集团都会拿出这个子公司大量的原始股发给大家。”但是,从目前来看,未来京东金融在业务上还面临不少挑战,何时能实现盈利还尚未可知。

现在是金融科技的时代,在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比拼中,武林高手的对决不是花拳绣腿的招式,而是静水深流的内功比拼。而有价值的数据,永远是BATJ争夺的核心。数据,也是京东金融最不容忽视的杀手锏。京东金融在用户消费、店铺经营沉淀了大量的信用数据,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数据能够让京东金融在不需要人工审核的情况下提高放贷效率、降低风控危险;同时,这些数据对外开放,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形成补位。这些数据怎么用?说到底,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罢,其本质依然是把控风险,这就要求金融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属性进行精准“画像”。这主要基于用户的“三大维度”:自然属性、行为属性和交易属性,自然属性是指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属性是指用户的需求、习惯和喜好,交易属性是指用户购买产品的价格、是否分期、单次购买数量、购买频次、物流能力等与资金发生关联的数据。京东金融要做的就是,除了拥有数据之外,如何把数据流、资金流和物流链协同起来,连起BC两端,打通线上线下完整的金融产业链生态。

拆分后,京东金融能够搅动金融科技的下半场吗?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