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游客 2017-08-20 15:39:50    201679 次浏览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在美国面前,华为只是一个小弟弟。

当年任正非说到这句话时,曾让人唏嘘不已。

华为,这个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在通信设备核心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专利、业务已经遍及全球的中国明星企业,在面对美国的“贸易战”时,仍然要感叹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8 月 14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行政备忘录,要求其最高贸易谈判代表莱特西泽根据《1974 年贸易法》,研究决定是否对中国在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政策和行为发起“301 条款调查”。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这个“301 条款调查”,属于美国国内法的一部分,贸易代表将先以贸易补偿或者消除贸易壁垒的形式与他国政府进行协商;如果协商破裂,美国政府将会采取征收高额关税或者对进口设限等手段来进行制裁。

在冷战时期,这个非常具有“单边主义”色彩的条款曾被多次用于美国与他国的贸易纠纷,但当 WTO 框架协议开始通行之后,“301 条款”就很少再被提起了。

这一次启动尘封已久的“301 条款”,虽然美国方面表示“无意挑起贸易冲突”,更不是针对中国,但此次调查主要关注半导体微型芯片领域,显然会对华为、中兴这样的在美发展通信设备厂商产生影响。

尤其是华为,这些年因此受过的“伤”应该差不多可以写一部编年史了。

华为的美国征程是一部血泪史

任正非与美国的渊源,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了。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他就总是喜欢去美国考察。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在他写的一篇名为《六点美国印象让我心酸》的文章中,他就曾感叹道,美国优美的自然环境、领先的教育制度、人性化的社会制度、发达的科技、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影视艺术等令人钦佩,而中美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距,也着实令人感到心酸。

中国人不出去看一看,闭门造车,不仅不可能赶上别人,而且可能从时代的列车上摔下来。

美国,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骄傲的国家,不仅拥有基于此的广阔繁荣市场,也在技术、人才等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华为也一直在以向美国市场进军为目标做着努力。

据说曾经在与美国一家通信公司谈合作计划时,华为的招聘人员是这么说的:

你们的团队需要多少位工程师?几百位?这不是问题。

不是财大气粗在显摆,在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到现在的三十年间,华为早已从当年的交换机销售代理商成长为了世界顶级通信设备供应商,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是华为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底气。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但是即便已经在全球取得领先地位,在美国这里,华为依然步履维艰。

2010 年,华为曾经试图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但美国政府认为这项交易会“威胁到国家安全”,下令终止了交易。

2011 年,华为又与服务器技术公司 3Leaf 达成了专利收购协议,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又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搅黄了这笔交易。

到了 2012 年之后,这些指控更加变本加厉。美国众议院曾发布报告,称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发起了长达一年的调查;2013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还签署了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设备采购要提前评估,尤其是涉及到中国的厂商时。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在这些压力之下,华为一度“放弃”美国市场,转而前往欧洲拓展海外业务。

不过面对美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华为的重心转移也只是卧薪尝胆。任正非就曾提出,“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的,什么叫潇洒走一回?光荣去走进美国。”

在华为的业务门类中,网络通信设备是其中的主力选手。鉴于这一业务在美国市场频频受挫,近年来,华为转而通过个人消费者业务和企业级业务来“曲线救国”。

2015 年,华为与 Google 合作发售了 Nexus 6P 智能手机;2016 年,华为旗下荣耀系列手机在美国的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后来,华为又和微软联合要在美国推出 Matebook。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尽管做智能手机和 PC 并不是华为的传统项目,但随着近些年的技术深耕,华为智能手机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专门负责消费者业务和终端产品的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就曾提出:

华为要在五年内超过三星和苹果,成为市场份额超过 25% 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与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不同的是,智能手机等个人消费品很难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进行“发难”,因此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并没有在政策上遭遇太多挑战。

然而好景不长,2016 年 6 月,美国商务部向华为公司发出行政传唤,要求华为提供过去五年间向古巴、伊朗、朝鲜、苏丹和叙利亚出口或者再出口美国技术的全部信息,用以配合美国调查其是否违反了美国有关出口管制的相关规定。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虽然没有直接把东西卖到美国,但在华为的网络通信设备中,使用了很多美国本土公司制造的电子元器件,比如建造基站时的 FPGA 半导体电路(基本由美国的英特尔和 Xilinx 垄断)、CPU,以及软件方面的数据库(主要有 Google、微软和甲骨文垄断)等等。这可能会与美国对以上几个国家的出口禁令相冲撞。

一旦调查结果属实,美国政府可能会做出限制向华为提供美国技术设备的禁令,这无疑会对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通信设备业务产生不小的影响。要知道,另一位家同样饱受调查之苦的中国好哥们中兴,就曾因此项指控被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后来,中兴还是通过裁掉自己的多名高管、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让美国暂时解除了禁令。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这一次,调查又毫无意外地降临了。不过特朗普这次针对的,不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而是美国企业要通过转移技术、下调价格、跟中国企业合作等方式来进军中国市场。他们担心的是,为了获得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充满诱惑力的大市场,美国企业会不惜送上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威胁到国家安全。

这样充满熟悉的画风、熟悉的味道的调查,早已是华为在美国遭遇过的重重阻碍的一个缩影。只要华为还在美国市场一天,这场斗争就应该不会停止。

为何被针对的总是华为?

当过兵的任正非有着军人一般的雷厉风行和心直口快,他曾指出:美国虽然提出了经济全球化,但也在逐渐退向贸易保护主义。

就拿这次对中国提起的“301 调查”来说,表面看是调查知识产权,其实本质上还是一场贸易战。一位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就表示,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只是特朗普在“政治上的权宜之计”,虽然短期内会使部分美国人受益,但长期来看,此举无益于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华为陷入中美信息技术领域的贸易纷争时,它在网络通信领域的老对手思科,都会准时出现在这个博弈场上。

事实上,这个梁子早在十几年前就结下了。2003 年,思科在美国起诉华为和华为美国分公司,指控对方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虽然后来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但当 2012 年美国众议院发起对华为中兴“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指控时,思科再次旧事重提,称华为曾在 2003 年的那次版权案中涉嫌虚假陈述。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多年来,随着华为的迅速成长,双方的博弈并没有弱化的趋势。思科在美国鼓吹华为侵权,中国这边的舆论就把思科当成阻碍华为海外发展的幕后推手,就连双方的员工,也经常剑拔弩张、互不相让。

说到底,思科和美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处处针对华为,怕的不是“威胁国家安全”,而是担心华为的崛起威胁到自己的商业和贸易利益。

2016 年,华为在国内申请的专利数量为 52550 件,国外申请专利数达 30613 件,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如今就连苹果公司也需要向华为购买专利许可,华为已成为与苹果、三星、高通、爱立信等巨头一样的技术专利大户。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不断在技术创新、商业拓展上面进步的华为,如果说十几年前就已经被思科视为了“眼中钉”,如今更是成为了“心腹大患”。有人说华为的企业文化是“狼性”,在这匹正变得越来越强壮的狼朝自己奔来时,思科和美国政府必然会出手阻拦。

尤其在特朗普这届政府中,用“贸易保护主义”来重新夺得美国在全球市场的统治地位,正成为一件越来越习以为常的事。

被特朗普任命为美国最高贸易代表的罗伯特·莱特西泽,一向公然宣称自己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而另一位出任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的彼得·纳瓦罗,则是著名的对华鹰派人士;担任美国商务部长的亿万富豪威尔伯·罗斯,也是“美国至上主义者”。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为什么总是华为受伤?

这三位美国贸易政策领域的核心人物,可能直接决定了,美国将对外采取比较激进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在面对中国这样越来越被视为“威胁”的对象时,一场前所未有的中美贸易战可能随时会打响。

作为中国出海企业的代表之一,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被率先拉来开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就像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处在对立面一样,在各国经济的依存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贸易战”和经济制裁,最后造成的只会是一损俱损的局面。这样一来,以后受伤的可就不只是华为,而是更多中美两国的企业以及消费者了。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