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后 赶集网被曝发布虚假职位信息

游客 2017-08-20 08:17:21    201700 次浏览
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后 赶集网被曝发布虚假职位信息

李哲李静

8月以来,互联网招聘平台事件不断,先有李文星事件让Boss直聘深陷舆论漩涡;之后曝出赶集网发布虚假职位信息。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招聘平台频繁出现虚假信息的背后,单一的盈利模式似乎或是真正的痛点。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告诉记者,目前来看,主要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基本都是依靠会员费、广告费以及增值服务来盈利,主要以用户数量为盈利基石,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招聘平台激烈竞争,企业想要生存,似乎也只能“混水摸鱼”,放松审核。

审核不严

8 月 16 日,记者在中国互联网信用认证平台的“互联网诚信示范单位”检索中已经无法找到Boss直聘的名字。然而,这距离Boss直聘拿到“互联网诚信示范单位”的证书仅仅过去了29天。“诚信网站”认证实施机构北京盘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表示,Boss直聘的“互联网诚信示范单位”资格已被取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李文星的尸体在天津静海被发现的第五天,Boss直聘拿到了“互联网诚信示范单位”证书。

无独有偶, 8月11日,赶集网招聘平台出现大量认证为“上海乐园”“川沙游乐园”等信息的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包括大量薪酬与工作不符的虚假职位。有求职者参加面试后才发现,不仅被以各种名义收取了几百元费用,而这份所谓的高薪工作也是不存在的。据《解放日报》报道,一天内多达百余名求职者上当受骗。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网络诈骗事件中,有34.5%是通过虚假招工信息进行诈骗,40.8%是通过网络兼职诈骗。

为何互联网招聘平台成了一众骗子公司行骗的温床?招聘平台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Boss直聘CEO赵鹏在李文星事件发后公开回应称,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

根据给记者提供的内部资料中显示,任何企业在58集团招聘业务中发布招聘信息,都需要经过企业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审核,另外还包括组织机构代码审核、对公账户、企业法人等。对于具体招聘信息的发布人,58集团目前已经全站实行了实名认证制度,目前认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芝麻信用认证、银行卡实名认证、人脸图像及其身份信息认证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未真正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在58同城的控股公司赶集招聘平台中被曝光出现了大量的虚假招聘信息。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告诉记者:“招聘平台竞争激烈,除了全国性质的58赶集、(纽交所交易代码:ZPIN)、51job、中华英才、猎聘、Boss直聘、拉勾网等等,还有各个区域的招聘网站,对于这些平台来说,盈利和规模最重要,所以平台对于企业的审核往往难以做到严谨,一般企业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和缴纳平台服务费即可入驻并发布招聘信息,甚至有的平台地区还会‘帮助’企业进行虚假认证。”

记者了解到,Boss直聘面市之初就以去猎头化、中介化为卖点,直接采用MDD,即“移动 数据 直聘”模式,为老板与应聘者提供直接的交流机会。但是,这样的设想真的可以实现吗?

“我们关注到有形形色色的人需要找工作,也有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需要招聘。这就好比一个金字塔。在塔尖的是大企业,在下面的是很多初创型的小公司,我们这个平台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招聘环境。”Boss直聘工作人员向记者答复道。

智联招聘工作人员说道:“很多初创企业人员有限,这时公司很可能都没有自己的HR(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话求职者接触到老板相对容易。但是,一旦企业突破了小型企业,人员急剧增加,老板怎么有可能有时间去和求职者聊天。”

Boss直聘设想的是在减少沟通成本的情况下为求职者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将主要目标瞄准初创公司,这样的做法确实增加了Boss直聘的活跃用户数量。Boss直聘创立于2014年,如今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千万,而这或许是资本市场最为看重的东西。

“红海”厮杀

事实上,近几年互联网招聘平台一直事件不断。2016年3月国家网信办曾依法关闭16家失信招聘网站,2017年6月智联招聘内部员工私卖求职者简历,再到现在的李文星事件以及赶集网虚假职位事件。

事件频发的背后,互联网招聘市场实际上已经是一片红海。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智联招聘、为代表的综合类招聘平台;第二类是以58赶集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第三类是以BOSS直聘、猎聘网等为代表的垂直招聘平台。这些垂直招聘平台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特定人群,比如,猎聘网主要面向高端人才,Boss直聘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

虽然招聘平台众多,盈利模式却比较雷同。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传统模式,即招聘平台同时从B端(企业)和C端(个人用户)收取费用,综合类招聘平台均采用此模式。第二,C端免费模式。招聘平台以求职者用户为中心,主要向B端收费,如企业完成招聘后平台按单提成等。然而,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用户数量都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中国移动招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招聘用户规模达到1.07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1.38亿。庞大的用户数量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2016年8月,Boss直聘完成了共计2800万美元的C1、C2两轮融资。这两轮融资分别由华映资本和高榕资本领投,老投资方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猎聘网也在2016年6月完成了D轮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

众多资本在2016年杀入互联网招聘平台。此前,在Boss直聘C1、C2轮融资发布会暨帝都Boss千人大会上,领投方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表示,投资Boss直聘主要考虑到该平台基于移动端获取丰富数据,Boss直聘将这些数据进行用户分析和画像,从而实现产品的精细运营、对接,与淘宝、天猫等电商APP强调的“千人千面”是一个逻辑。

记者发现,进入2017年后,互联网招聘行业鲜见融资消息。 “互联网招聘行业发展多年,已经趋近饱和。上游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8同城都已经上市,中等企业如拉勾网、Boss直聘、猎聘网、100offer、脉脉等均在去年完成了一轮较大资金的融资,应该能运行1~2年。新生的创业型公司,如纳人(人工智能招聘)、智筹(高端人才兼职平台)遇到今年的资本寒冬,在没有用户数据和收入数据的情况下,很难受到资本的青睐。” 一位从事投融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年末有可能会有相关企业的融资或者合并消息,也不排除一些企业会选择转型。”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