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闪存门”后 华为全球出货量为何还能迫近苹果?

游客 2017-08-19 10:23:16    201569 次浏览
“闪存门”后 华为全球出货量为何还能迫近苹果?

 

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闪存门”对于华为手机销售的影响似乎已经渐渐消除。

近日,包括Strategic Analytics、IDC在内的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遭遇了“闪存门”事件后,华为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在第二季度不减反增,达到3850万台,同比增长19.6%。

当“闪存门”在几个月前爆发时,不少用户都表达了对于华为P10这款机型质量的担忧。包括知乎在内的多个论坛上,不少用户都发帖称,华为此举有偷换概念之嫌;更有用户将这种担忧引申到了华为的其它手机产品上。一时间,对于华为手机的质疑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

由于P10的上市时间正处于今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初的交界时刻,“闪存门”具体会对华为手机在第二季度的销量带来多大影响,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但从各家机构提供的数字来看,“闪存门”并没有在第二季度中给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它依然成为了国内卖的最好的手机品牌,并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逐步迫近。

至少,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无论前一阵子对华为的质疑在网上炒得多么火热,华为还是一个相对值得信赖的手机品牌。

1

闻名全国的电子一条街——深圳华强北,零星分布着近百家手机店铺。尽管其中的业务构成已经在重新开街后逐渐经历着转型,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华强北依然是他们找到自己心水机型的最好地方。

某种程度上,华强北的卖场依然在当今的国内手机市场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只要一个品牌能够在这里畅销,那么在全国的手机市场中,它的表现也不会太差。

一家手机摊位的售货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几个月以来,在她的摊位上,华为、OPPO、小米等品牌,都是比较畅销的机型。

“之前这几个品牌的一些新机型刚刚上市的时候,你要买我们这里都不一定有现货,还要调货,”这名售货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而在一家华为手机的专卖店内,一位售货员也告诉记者,店里这几个月的销量波动并不大。就在这时,一名顾客买下了一部几个月前刚发布的华为nova 2。

“你说的这个闪存门,几个月前我好像听说过,不过没什么印象了,”在被问到对“闪存门”事件是否会有担忧时,这名顾客如是说,“总的来说华为还是个大牌子,用起来体验比较好,所以我也没想太多。”

这或许能解释以下事实:虽然不少用户在论坛上大肆质疑华为手机的质量,但华为依然保持了出货量的稳定增长。

对此,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研究总监闫占孟认为,对于华为而言,“闪存门”事件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了其用户群体的小部分之中;绝大多数的用户未必会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这是华为手机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没有收到太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闪存门’事件带来的舆论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内部人员、媒体、线上用户、极客等群体,但他们不是华为手机的主要用户,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所以即便事情看起来闹得很大,影响其实有限,”闫占孟表示。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无论是‘闪存门’,还是疏油层缺失,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太专业了,不一定会影响到用户的购买选择,”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从“闪存门”前后的舆论环境来看,对华为产品发出批评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中,并且建立在他们对于产品的高标准上。在华为的产品体系中,P10正属于高端机型,因而“闪存门”事件也让这款产品备受质疑。

Strategic Analytics的手机行业分析师吴怡雯总结道,尽管“闪存门”降低了已购买用户的满意度,拉低了P10的口碑,进而打击了用户购买意愿,影响产品的销量;但由于出货量和销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P10在华为的整体出货占比又相对较少,所以“闪存门”对二季度华为出货量影响较小。

另外,即使华为的“闪存门”事件很容易让用户联想到三星此前出现的炸机事件,前者给企业本身带来的影响却要远小于后者。究其原因,三星的炸机事件已经确实地给用户带来了损失和安全威胁,该次事件的恶劣程度是“闪存门”所没有达到的。因此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大部分用户群体中,口碑依然得以留存。

除此之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手机在第二季度保持增长的原因,还在于它们在市场扩展以及品牌方面的长期积淀。

“华为的终端产品经过了几年的铺垫,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到了收获的季节,所以会出现比较快的增长,出货量稳步上升。”付亮认为,华为在过去的积累使得它们足以在当下的手机市场中建立起一定的优势。

闫占孟则表示,华为手机产品目前在全球范围的拓展脚步正在不断加快,而且所推出的产品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整体客户群,这也有助于它们在出货量方面保持增长,并逐渐赶上排在前面的其他品牌。

2

华为的紧紧追赶,直接威胁到苹果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至少从数据上看,两家企业的差别已经不大。

但这只是苹果危机的冰山一角。

这几个月来,国内市场围绕着这家科技巨头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先是今年4月和微信发生的“打赏”之争,在苹果的施压下,微信被迫关闭了在iOS端微信的打赏功能,随后不断扩大到了、、今日头条、映客等国内各大社交平台。

同期,6月,苹果推出iOS个人转账业务,同时正式规定将在虚拟货币的打赏中抽成30%。

这些举措被看作是苹果希望在中国市场推广其支付业务的无奈之举。极速发展起来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让苹果感觉到了危机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苹果也许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引发了国内不少应用开发团队的激烈抗议。不少开发商在苹果的抽成政策出来之后,都选择抱团反抗。本月初,达晓律师事务所就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一封举报函,称App Store在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认为苹果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侵害了中国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系列的危机,最终影响的是苹果手机近期的销售情况,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市场。

IDC数据显示,苹果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800万台,被小米反超,排在第五位;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9.2%下降至7.1%,和2016年同期相比,下滑7.6%。除了小米的后来居上之外,苹果和华为、OPPO、vivo等国产品牌的差距依旧存在。

除了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外,苹果第二季度的财报也说明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滑落。财报数据显示,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为80.04亿美元,同比下滑10%。

而全球范围内,苹果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约为4100万台,同比增长率只有1.5%,虽然第二的位置依然有所保持,但是和身后的追赶者华为相比,差距已经极小。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经表示,华为有信心在三年内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厂商。现在看来,他的计划可能能够提前实现了。多位分析人士均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华为极有可能在第三季度于出货量上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总的来看,苹果近年的产品并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外观上,而这又是中国用户比较看重的特性,”闫占孟认为,这是苹果手机销售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从数据来看,iPhone 6等老款产品,反而在过去的季度中销量较好。

另外,对于新品的等待也导致了用户在第二季度对于苹果手机的购买欲望不高。目前来看,苹果极有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后期发布iPhone 8等新品。因此上述人士均认为,苹果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迎来出货高峰。

但对于华为来说,今年下半年也是它们希望抓住的一个重点。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华为将在今年10月16日发布新一款旗舰产品Mate 10。狙击iPhone 8,将会是Mate 10在市场上的最重要任务。

以出货量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就当下而言,华为已经基本赶上了苹果,两家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短期来看,双方之间的竞争依旧会存在。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在之后逐渐超越苹果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华为手机不仅覆盖中低端市场,也拓展了高端市场;相比而言,苹果的市场就相对高端,这给华为保证出货量带来了天然优势,所以从长期来看,华为必然会在出货量上逐渐超越苹果,”闫占孟表示。

吴怡雯则认为,由于苹果下半年的潜在爆发可能,华为在今年反超苹果的机率相对较小,“但在2018年,这一事件的机率将会比较大。”

3

在华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国内手机市场却在经受着下滑。

台湾《电子时报》引述科技市场研究公司Sigmaintell Consulting的报告称,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发货量为2.3亿部,同比萎缩了1.4%。

出现这一状况实际上并不让人意外,在经历了智能机时代早期的狂飙突进后,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在近年的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市场出现衰退,只是早晚的问题。

这无疑会引发国内手机市场的一次洗牌。事实上,国内不少手机品牌都在近期遭遇了滑铁卢,其中还包括了诸如酷派这样曾经在市场上占据过一定地位的老牌厂商。相对地,头部厂商的增长还在持续。从数据来看,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在国内市场上的优势已经越发明显。

可以说,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基本进入了稳定期,集中化趋势越发明显。头部厂商在供应链以及渠道方面的布局,确保了它们能够在现有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

一名手机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控制库存事关重要,因为这能够保证厂商将出货量控制在一个效率最高的范围内。”

他认为,目前用户对于手机产品的需求越发多样,这就需要厂商能够确保产品供应的灵活性;就目前而言,在国内厂商之中,只有华为、OPPO、vivo等少数厂商在供应链上有足够的能力,确保供货量能够和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匹配。

“以一些小规模的厂商而言,它们在现有条线下已经很难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很多时候在供应上不一定会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所以竞争力就会无法保证,”这名行业人士说。

当然,如果将目光放在当前国内市场前三位的厂商上,不难发现它们在线下都已经建立了坚实的渠道。在互联网模式逐渐被市场看淡的今天,回归线下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的主题。

对于华为、OPPO等厂商而言,本就在线下有着深厚积累的它们无疑能更快适应这一节奏。数据显示,在渠道上,华为全球零售店数量超过42300家,同比增长19%,这是它们能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即便是以互联网模式起家的小米,在今年也把拓展线下渠道作为了一个战略重点。

付亮认为,在之后的国内手机市场发展中,前几位的厂商基本不会出现大变化,变化只会出现在头部厂商的相互排名之间。

“整体来看,Top 5厂商的整体份额在稳定提升。这种情况下,对于其它厂家而言,如何在越来越小的整体份额中提高品牌认知度,成为市场上第6或者第7的品牌,会是它们最主要的任务,”他表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