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活不过来就当为医学做贡献

游客 2017-08-17 08:01:21    201377 次浏览

原标题: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了贡献

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活不过来就当为医学做贡献

展文莲(资料图片)

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活不过来就当为医学做贡献

人体冷冻的步骤

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

继重庆女作家、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杜虹接受人体冷冻手术之后,49岁的山东普通义工展文莲不久前因肺癌在济南去世,之后她立即接受了人体“冷冻”手术,成为第二个被低温保存的中国人,这也是首例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

研究员:是一种牺牲不保证复活

不同的是,2015年5月为杜虹进行手术的是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阿尔科(Alcor),杜虹也只冷冻了大脑,头部被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遗体则捐献给了阿尔科用于冷冻人体的研究。按照阿尔科的科学家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而此次,为展文莲操刀的则是山东济南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冷冻的也是完整的人体。“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现在的条件,也并不能保证展女士未来一定就能够‘复活’,可以说她为医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牺牲。”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

2017年5月8日,49岁的展文莲因肺癌去世。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决定在死后接受一项人体冷冻手术,将她的遗体存放在容积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内——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术。

丈夫:我们只能期待以后的事情

5月10日,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桂军民见到降温完成以后的妻子躺在特制的床上:她的头露出来,锁骨以下盖着看不见,但从脸部可以看出,因为脱水,稍微瘦了一点,像睡着了,很放松很安详。15秒后,展文莲被转移至超低温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期待未来有一天可能被“复活”。

人体冷冻术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期许,但也是一项前沿而有争议的技术。世界上有三大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其中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在1976年进行了他们的首例人体冷冻术。但目前为止,世界上的人体冷冻机构能操作的只有冷冻和保管,“复活”尚无先例——冷冻和“复苏”过程中可能面临严重的细胞损伤,使得保存尤其困难。因此,这项技术更多被认为是一种商业行为。

49岁的桂军民是济南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向健康的妻子突然患上肺癌后,他的生活骤然改变,得知妻子疾病无法治愈后,他将妻子送进临终关怀医院,机缘巧合接触到人体冷冻技术后,他没有经历太长世俗观念的挣扎。

夫妻俩都很赞同遗体捐献,觉得人走了,“总得给社会留点什么,能用的全给人家用了,用不了的剩下骨头架子,给送到学校的解剖室去,挂那儿也行。

“未来的技术,我们只能期待以后的事情了。即使活不过来,也可以为医学做一点贡献。”桂军民对记者说。

■对话当事人

“刚开始有世俗压力后来想明白了”

对于冷冻妻子的原因和前后的一些挣扎,桂军民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一些想法。

问:从今年二月份得知这个项目到最终做出决定参与这个项目,经历了多久?

桂军民:没有经历多长时间。一开始知道这个项目,之后谈拢了就直接决定可以做了,然后就是履行一些手续,等待时机。

问:你的家人对这项计划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桂军民:他们没什么意见。除了最早的时候,她大妹子考虑世俗的压力,大部分人都觉得入土为安吧,人已经去了,再折腾她也没什么意义。她没有考虑过我们什么感受,总体来说我们沟通完了以后,这件事情就没什么问题。

问:你和家人对这项计划最大的担忧是什么呢?

桂军民:人体低温的状态下是很脆弱的,一个很轻微的搬弄,人可能就碎了。他们提出了一些操作的方案,我感觉还是能接受的。

问:会不会感觉到压力?

桂军民:从我内心而言,刚开始还是有压力的,后来想明白了以后就没有压力了。刚开始会考虑到一些世俗的问题,比如说后事的处理,后来通过律师了解到,医疗团队会为我们提供完备的法律手续,就没有什么压力。我们没有做坏事,只是做了一个先行者而已。怎么向人家解释比较困扰我们。人不可能无声无息地就没了,还要牵涉到她的朋友,怎么给人家送信,这也是有压力的,后来我们就发了朋友圈,买了墓地——衣冠冢,和父母葬在一起。其实,活着好好对她,走了没必要做给别人看,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是对她最好的安慰。

问:你觉得人体低温保存技术,会涉及到哪些伦理问题?

桂军民:假如她五十年以后活过来,人的身份怎么界定?我只希望她好好的待在那里,我也希望医学加快进度,将来能治愈她的疾病。更加希望低温、复温的技术有新的发展。

问:手术的花费是多少,你承担了多少?

桂军民:大部分是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支持的,我们自己几乎不用承担。我们把遗体无偿捐赠给他们,他们在费用上照顾我们。

据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