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keso 怎么看(微信 ID:kesoview)
霍炬的文章《互联网完蛋了,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没错,我也认为,大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控制互联网;我也认为,用户让渡了太多的个人隐私;我也认为,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中心化。不过,通过这些现象,我并不会得出互联网完蛋了的结论,不管是已经,还是将要。
霍炬提到了蒂姆 · 伯纳斯 – 李,这位万维网的发明人,万维网联盟(W3C)的创办者和主席,2016 年度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由于发明了万维网,并且放弃对万维网申请专利,从而造福了整个世界。他说:“你不能计划着做一个宇宙一样大的空间,同时保持控制。”
不过令伯纳斯 – 李没想到的是,Facebook、微信这些 “宇宙一样大的空间”,正在被大公司牢牢地控制着,他对互联网从去中心化走向中心化的现状表示深深的忧虑。他认为大公司过分商业目的导向的做法,正在侵害用户隐私,损害互联网,因此互联网应该重新去中心化。
伯纳斯 – 李因他了不起的发明,获得了除财富以外的各种荣誉,甚至包括英国爵位。但是,他仍然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居民,而不是生活在乌托邦里。我不知道,当他看到 Google、Facebook、腾讯这些公司,依靠他所创造的自由开放的 Web,在短短十几年中建立起数千亿美元规模的孤岛般的帝国,是会感到欣慰呢,还是会感到不安。我知道的是,伯纳斯 – 李有着宇宙一样大的情怀,但他并不排斥商业。
2012 年,Google、微软、Apple 等公司提出了一项新的技术标准,让受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保护的商用内容,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播放,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插件。这就是加密媒体扩展(EME),如果万维网联盟批准该标准成为 HTML5 的一部分,内容厂商、互联网公司和用户都将从中受益。
这一规范不出意外地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电子前哨基金会和自由软件基金会明确反对将 DRM 引入 HTML 标准,极端者甚至认为整个著作权系统都应该被废除。为了平息正在出现的各种针对 EME 的过激行为,今年初,伯纳斯 – 李专门撰文解释了为什么万维网联盟对要接纳 EME:
Web 的普世性还应该包括对免费事物和收费事物的支持,因为这是当前世界的客观现实。这就意味着,Web 能够支持电影等内容是一件好事,那么 HTML5 包含 EME 总比不包含要好。
他的态度立刻招致猛烈的批评。自由软件基金会主席 Richard Stallman 讽刺道:
他有爵位意味着他服务于帝国,他现在又服务于另一个帝国…… 通过这样一个标准,他们让 DRM 的不公平变得更平滑而且不那么烦人,他们说服自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Stallman 认为,伯纳斯 – 李爵士应该对 DRM 说不,但 W3C 组织现在控制在企业手中,他们不会为了捍卫我们的自由而抵抗这些企业。他建议人们拒绝有 DRM 的产品。他还呼吁人们在最终做决定的那天,给伯纳斯 – 李本人打电话。
7 月 9 日,伯纳斯 – 李最终批准了加密媒体扩展标准,他也因此成了某些人眼中大公司的利益代表,出卖了用户利益。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那些自由软件的斗士,那些公民权利组织的活动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们在不可能的地方固执地修建着自己的理想国,他们是数字世界的堂吉诃德;那个不反商业的、现实主义的万维网发明人,同样值得人们尊敬,他相信开放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他还相信商业同样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我并不认为互联网孤岛化、山头化是一件好事,就像我并不认为在互联网上标记国界、宣示主权是一件好事,但商业化的结果必定是孤岛化、山头化;国家博弈的结果也必定是互联网逐渐失去互联。这是现实,现实中容不下乌托邦。
那么,互联网完蛋了吗?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互联网,如果你认为那个全世界只有少数人在使用,遍地小网站、小公司,没有墙,没有多少商业氛围,可以自由冲浪的互联网,才是互联网,那么,它确实完蛋了,已经。如果你认为现在这个全世界半数人口都在用,在线服务基本被几家大公司瓜分,发篇文章不到半小时就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敏感被删除,叫份海鲜饺子不到半小时就能送到家吃到嘴里还烫着的互联网,才是互联网,那么,完蛋是什么意思?
从来都不存在一个 “理想的” 互联网,过去不存在,未来也不会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必然的互联网,一个注定的互联网,一个以我们不喜欢的样子继续繁荣昌盛的互联网。
我的朋友 iFire 在转发霍炬那篇文章时,附加的评论是:
霍炬之互联网已死,就如我以前所说音乐产业已死一样,都只是悼念自己向往的那个幻像。从利益链条里挣脱之后,你就会发现,现实存在的一切都在因生态而呈现出不得不有的样子,你借势捞一笔还是卫道士一般怒骂鞭笞,都无法把那条人走出来的路描回你自己期待的蓝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