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家电圈
最近20年来,原装进口家电在中国市场占比都非常小,不足1%。只是满足少数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仅不是中国市场的主角,甚至连配角都不是。如今,原装进口家电更是没落的没有立足之地。
何辛||撰稿
原装进口家电,当前在中国还有市场吗?商业蛋糕到底有多大?
最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的欧美日等外资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自主经营,转而以品牌租赁,或原装进口等方式,参与中国高端市场的争夺。由此在一段时间内带动中国家电市场上“原装进口”产品热潮。
包括三星、日立、伊莱克斯、夏普、LG等一大批的外资品牌,都曾在中国市场上以“原装进口”的营销手段,试图在中国不断做大的高端家电市场上“分一杯羹”。一方面,利用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品牌和原装进口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则清楚看到隐藏在中国高端家电市场上的利润空间。
相对于本土制造,原装进口家电从一开始,就是少数外资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的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概念”。利用中国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于洋品牌的先天性认知度,以所谓的“原装进口”家电作为吸引中国部分消费者的一种手段。让外界认为“原装进口”的品质、技术更好。
不过相对于10年前,甚至20年前,原装进口家电这一特殊产物赋予的特殊标签,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对于用户的认同度和号召力,已经越来越低。来自家电圈对于主要渠道商的调研发现,原装进口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一直都非常小,最高的时候都没有突破1%的比重。同样,很多家电渠道商已经不再将“原装进口”作为洋品牌的卖点。
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随着夏普被富士康集团收购,并采取低价手段参与彩电市场的竞争,全面放弃高端洋品牌的身份和定位。过去,让夏普引以为荣的“日本原装进口面板”概念不再作为主打,很多消费者购买夏普电视后发现其面板还有来自台湾的面板工厂。
虽然这些年来,一直不乏个人,或者贸易公司,甚至是外资家电企业,从海外原装进口家电产品,包括当前最知名的“海淘”。但是,由于受到产品的实用性、体验性,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影响,一直未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大量用户群体的认可。只是一部分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士,以及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精英人士,习惯洋家电,或者信任洋家电。
不过近年来整个中国家电市场的品牌和商业格局,正在对原装进口家电产品的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当前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认知度,开始回归常态,褪去品牌和品质的光环,甚至一些洋家电受到成本压力,产品质量不合格事件频发,将大量洋家电推下品质的神坛;
另一方面,大量本土企业的品牌和质量,在中国市场不断提升,也在压缩外资洋家电的生存空间。特别是海尔、美的、格力,以及海信、TCL、方太等均成为中国制造在世界家电业的一张张响亮的名片。
由此,洋品牌、洋家电,原装进口,这些曾经撩动中国家电高端市场、高端家庭和人群的标签,如今已经变得暗淡!这显然成为中国本土企业新一轮高端化崛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