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共享汽车新规:私家车也能共享

游客 2017-08-09 11:32:16    201038 次浏览

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8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分时租赁新业态发展,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

租车人和企业都要“实名”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鼓励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从“共享单车”目前的发展来看,鼓励“免押金”以及类似基于支付宝、微信的“免押金”用车方式已经相继出现,这表明“不收取押金”也能实现对用户的合理约束。

在实名制方面,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增加了“为维护公共安全”和“并按要求采集和报送有关信息”等表述和要求。《指导意见》要求分时租赁的这种新兴业态,实名制登记、实名制使用等政策,是作为基础政策来保证使用者是符合要求的。无论是租赁企业还是租车人、租车企业,都要“实名”。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身份查验所需的设施设备,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查验,将有关信息在车辆租赁合同中记录,并载明所有驾驶人身份证件和驾驶证信息。

人脸识别等或将成“标配”

《指导意见》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利用卫星定位装置、地理信息系统等远程监控技术和车联网、“电子围栏”等智能技术,强化对租赁车辆安全的管控力度。此外,一旦发生了交由其他人使用的情况,马上予以制止或者中断服务。同时也是要求企业通过突破技术手段来做一些风险防控的措施。比如在车内装一些视频识别系统或手机软件识别系统,来保障实际注册人与车辆使用者是同一个人。

鼓励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

《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分时租赁是否要实施总量控制?《指导意见》强调,“科学机制,协调发展”,即“研究建立与本地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协调发展。”

共享汽车3问

1   信息安全咋保证?

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

《指导意见》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调度和日常管理,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加强停车管理;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汽车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2   “停车难”如何解决?

鼓励探索城市路内停车费优惠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停车难”是分时租赁经营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同时,受停车场地限制,用户只能定点取车、定点还车,影响了使用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对此,《指导意见》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展积极探索,通过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只需每年缴纳固定费用,其车辆即可在市区内合法划设的路内免费停放,极大便利了社会公众的使用,也促进了分时租赁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3   私家车“入行”有何条件?

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规定

分时租赁的出现,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对于私家车能否从事分时租赁业务,按照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此前的解释,分时租赁车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且以此营利,服务对象更加广泛,使用强度通常比私家车高,需要在车辆技术性能、安全检测、保险税费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保护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因此,如果将私家车的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有关规定,也是可以从事分时租赁业务的。

企业回应

继续提升服务 做好技术探索

相比于自行车,汽车的分时租赁面对的难题要多很多。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共享汽车企业大多用的都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160-200公里的最为普遍,因此找地方充电成了一个难题。另外停车难也不得不面对,一方面汽车不能像自行车一样随时随地停放,另一方面南京等城市市区内本就捉襟见肘的停车位很难承受大量涌入的共享汽车。

Gofun出行相关负责人昨天向扬子晚报记者表示,目前Gofun出行南京所运营的全部车辆已加装卫星定位装置,而且内部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地理信息的远程监控、车联网和电子围栏等的智能技术。在今年四月,北京、佛山启用了“人脸识别”步骤,在用车之前,确定身份的二次核验。还有疲劳驾驶的检测、用车前后车况的自动评估和推送等技术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将很快应用到全国,用多项举措来提升监管的责任,降低业内的安全隐患。而“易充”和“EVCARD”两家企业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还没有做出回应。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