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网联来就来吧,别影响消费者就行

游客 2017-08-08 09:01:26    200692 次浏览

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到2018年6月30日,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被“收编”,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这里说的网络支付业务被“收编”,不是说支付宝和微信零钱背后的财付通都要变成网联的了,而是说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业务每一笔都要经过这个叫网联的机构来进行清算。以前是支付平台自己对接各个银行,现在是所有支付平台都和网联对接,网联再统一和银行对接,起到的是转接清算的作用。简单来讲,网联就是第三方支付版的银联。

网联的诞生就是要把清算功能给收回来。说到这里就有人不明白了,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银联“收编”支付平台呢?这就要从银联和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恩怨说起了。

在还没有微信之前,支付宝是一家独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然,现在也还是最大,却不能算独大了。在没有支付宝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前,银联就是唯一的清算机构,无论从哪一个银行转账到另一个银行,都要经过银联来进行清算,肥肉过手都有油,银联做清算当然是要收钱的,这就是银联最原始的盈利方式。结果,有了支付宝之后,大家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做跨行转账,手续费都不用给,还一个软件快速操作,特别方便。曾经的支付宝上,一个账号不仅可以把自己的钱从一张银行卡里转进支付宝再转进另一张银行卡,还可以通过支付宝把钱转到别人的卡,完全跳过银行,完美绕过清算,虽然银联还是唯一的清算机构,但已经没银联什么事儿了,支付宝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带清算功能的机构。这就等于抢了银联的饭碗,梁子就结在这里。

后来,又有了扫码支付,这次不只是支付宝,还有如日中天的微信。要知道,扫码支付的功能就等同于一张虚拟信用卡,而在收单市场中,本来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是按7:2:1的比例来分成的,如果是扫码支付,又没银联的事了。

中国的清算市场有多大?2016年的金额是50.4万亿元,难怪抢破头。不巧的是,排名第一的收单机构正是支付宝。支付宝和银联积怨这么深,用户在手的支付宝,怎么可能甘心向银联低头?所以不是不想收,是收不了。再造一个新的机构是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还带上了阿里和腾讯的基因,支付宝和财付通各占9.61%的网联股份。

理论上讲,网联的诞生并不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前台业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前怎么用以后还是这样用。当然,网联肯定要赚钱要收手续费,但支付平台不用对接银行,成本互相抵扣,最终差不了多少。至于会不会因为某些行政程序的增加而造成实际成品被抬高,或者各家支付平台会不会以此为借口趁机涨价,就像营改增的时候酒店用改革作为借口提高服务费,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现在支付习惯已经养成,第三方支付开始变成和W i-Fi一样的新时代都市人必需品,没什么太多选择余地。

网联的诞生,大抵是个神仙打架的事儿,支付平台后面的故事,消费者并不关心,也关心不着,还能愉快地买买买就行。横竖支付平台已经在收手续费了,给平台还是网联对消费者没什么区别,谁收不是收呢!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