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移动支付开启新一轮补贴“大战”

游客 2017-08-04 07:52:05    200822 次浏览

移动支付的发展,让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不带现金出门,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微信支付创立的“8.8无现金日”还没到,支付宝就发了个大招,宣布8月1日-8月8日举办首个“无现金周”。专家认为,移动支付已是大势所趋,微信、支付宝的举措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方式,“无现金社会”的提法与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驰,部分老人以及儿童以及不用支付宝的人,不应该被排斥在“无现金”之外。 实习生 郭美宏 扬子晚报记者 马燕 李冲

新闻事件>>

移动支付巨头

8月再燃烽烟

7月31日,支付宝宣布,将从8月1日到8月8日一周时间内,提高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支付宝称,在无现金周期间,将有超过1000万线下商家参与,全国的支付宝用户只要在支持支付宝收款的商家消费超过2元,就有机会获得奖励金,最高可达4888元。

微信支付也于同日宣布,从8月1日开始,持续整个8月,微信都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据微信支付方面介绍,今年的无现金日会在三个方面有提升,一是今年鼓励金可积累可分享给好友,借助社交优势,给商家引流,商家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群里发优惠券;二是会投入巨额资金;三是会有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各类营销玩法。

这不是两大巨头第一次“相爱相杀”,但从力度上来看,这次可能是比较大的。

在“无现金”的提法上,微信、支付宝最近两年一直都在铆足劲比拼着争相发力——2015年,微信支付发起首个“8.8无现金日”,喊出“现金,再见”的口号。而自年初喊出“5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后,支付宝相继在杭州、武汉、天津、福州、贵阳开建“无现金城市”,并推出了一系列活动。

消费者感受之一:

说好的“奖励金”,我咋没收到呢?

对于两大巨头的最新举动,网友们的反应非常迅速。扬子晚报记者发现,支付宝补贴活动的第一天,已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得到的“意外惊喜”。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有的支付宝或微信用户表示收到过补贴金,有的则表示没有。

南京市民刘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一直都在使用移动支付,有时候用微信、有时用支付宝,这次看到支付宝和微信在进行“营销大战”,自己也特意进行了体验,没想到,8月1日晚,她用微信支付购买了一件10元钱的物品,没有收到鼓励金。8月2日,她与朋友一起去超市买水果,选择了支付宝支付,依然没有任何奖励金,而她的朋友选择微信支付,支付完成后就收到了0.88元的鼓励金。“我不是为了这些奖励金、鼓励金而去使用移动支付的,但还是心生疑问,为什么我就没有收到任何意外惊喜呢?”

消费者感受之二:

有没有“无现金周” 我都已离不开移动支付

“‘无现金周’是干啥的?说实话我对这个也不关心,因为不管有没有奖励,我都已经离不开移动支付。” 家住南京鼓楼区的市民李女士表示,她在刚过去的一个月内几乎没用过纸币,买菜、逛超市、给孩子报补习班、到医院就诊……她都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

据李女士观察,像自己这样带部手机就出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菜场里还拿现金支付的大多是老年人。

6月份,李女士整个月几乎就没用过纸币。而且所有的小额支付都用手机还有个好处,就是记账方便。交易记录直接调出来看就行了。“以前一个月买菜花多少钱我都没数的,现在一看就知道了。”移动支付的便利使李女士养成“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习惯,但尴尬的是有次开车外出,在停车场交5元钱停车费时发现没带钱包,幸亏车上有以前摆放的零钱才救了急。

采访中,还有多位市民与李女士的心态类似,认为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习惯,不管有没有“无现金周”,都会选择移动支付。

专家观点

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

但“无现金”提法与普惠金融背道而驰

对于两大巨头提出的“无现金”概念,业内专家表示,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但双方努力推进“无现金”支付,背后更多是基于利益的考量。“无现金”支付只不过是商家又一次的宣传包装而已。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在全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

也有专家表示,在“无现金社会”和“无现金日”的概念中,将那些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排斥在“无现金”门外,对社会而言,形成一道门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无现金社会”的提法与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驰。

人民日报8月2日也发表评论称,“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再等等一批人。评论中表示,虽然中国特色的无现金路径正在逐步形成,但也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无现金社会并不等于消灭现金,移动支付应该与现金支付相互补充。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