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电商暑期发力生鲜市场 想吃得“爽”不太容易

游客 2017-08-03 16:54:15    201340 次浏览

暑期是南粤大地生鲜果蔬集中量产的季节,荔枝、龙眼、黄皮等夏季水果大量上市,形成了生鲜果蔬的消费旺季。近期,主要电商纷纷将市场重点瞄准了应季生鲜果蔬,从线上到线下频频互动,让各类生鲜果蔬快速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当中。珠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生鲜果蔬资源,也是各大电商巨头圈地竞争最激烈的省份,加上有发达的电商作为支撑,本地消费者有望成为“最有口福之人”。

不过,生鲜果蔬依然面临着电商在生鲜市场的老问题:物流配送难度大,以及整体价格仍然偏高。消费者想要物美价廉地品味到美味生鲜蔬果,吃得更“爽”,恐怕更要期待未来电商的不断完善。

A

想吃就吃,选择更多

选择更多:生鲜电商不断涌起

电商集中发力生鲜果蔬市场,兴起于两三年前,目前主流电商的产销渠道已经初具规模。以苏宁为例,苏宁易购从前年开始,与从化的荔枝主产区联手,打造荔枝直销途径,并且在苏宁易购中开辟地方特色馆;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与珠三角周边的清远市等地探讨特色农产品(生鲜)合作;此外,一些本地化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电商,也正在开拓自己的生鲜渠道资源。

特别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在生鲜电商领域的投入,意味着生鲜电商成为资本和投资者的“一块肉”。最近一年多,非常火爆的盒马生鲜获得了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天天果园也获得了京东方面的投资,其他诸如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等,都吸收了资本市场的注资。

在与生鲜果蔬相似的肉类以及海鲜市场,生鲜电商平台也趋于稳定。比如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京东、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等几乎同步进行生鲜果蔬和肉类、海鲜产品的销售。随便打开一个生鲜类电商的网页或者App客户端,推送功能已经非常强大。电商后台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消费者推送“猜你喜欢”的生鲜商品。可以说,消费者在生鲜电商方面的选择性更多。

从线上到线下O2O模式下的电商生鲜果蔬体系,有助于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路和品牌影响力;电商的后台大数据分析,将价格走向、消费需求的数据反馈给农户,有助于精准种植与定向销售。目前,这一架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体验更多:“体验式”消费兴起

如果单从购物流程来看,生鲜果蔬的下单购买方式与其他电商购物并无太大的不同;但相比于其他商品,多了一个关键词:鲜。今年暑期市场,电商为了培养生鲜果蔬消费习惯,设计了很多“体验式”消费,将生鲜果蔬消费与农家休闲游、原产地消费体验等方式相结合,近距离感受“鲜”的含义。

以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南方购物为例,近日,南方购物携手广东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深入荔枝主产区从化南平村,以荔枝等应季生鲜水果为媒介,打造出电商购物、助农惠民以及亲子互动休闲游多位一体的电商营销思路。在媒体传播端,“走进原产地”等主题活动通过流行的网红直播、全媒体展示,带动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兴趣;而在电商端,南方购物联手淘宝网和荔枝网,整合荔枝线上线下分销渠道,将“原产”的生鲜果蔬源源不断送达消费者。

由于广东地区果蔬和农家乐资源比较多,预计不久还将迎来热门的龙眼等水果旺季,类似的生鲜电商体验式消费预计会成为一种常态。相比之下,在肉类、海鲜类电商消费中,“体验式”消费受限因素较多。

B

想吃得好,不太容易

配送:“最后一公里”往往“断链”

目前生鲜电商呈现了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状态,但消费者要想快捷地吃到非常新鲜的果蔬,实现“当日达”、“次晨达”等,有赖于电商所依仗的物流配送是否给力,毕竟从原产地到快递车,再到快递分站,最后到家庭餐桌,这是一条很长的物流链条。

主流电商要么像“中粮我买网”那样自建配送渠道,要么像“本来生活”那样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渠道,要么就是“自建 第三方”两者结合。但不管哪一种方式,冷链物流配送做得好不好,决定了最后“鲜不鲜”,这也是目前生鲜电商是否做得好的关键点。“得冷链者得生鲜天下”,是行业真理。

以京东为例,其搭建的生鲜冷链配送物流体系,让以荔枝为代表的生鲜果蔬快速直达,并且京东的冷链物流还成为其他小规模电商的“借道”资源;而亚马逊在美国的生鲜服务,主要以总部西雅图附近地区为主,延伸到洛杉矶部分地区,并没有大范围扩张。

实际过程中,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是,有的生鲜果蔬收到的时候就已经坏了。在日常配送链条中,往往出现“断链”的情况。尤其是从冷链车出来分配到快递点,由快递小哥配送到家时的“最后一公里”,往往通过“泡沫保温箱 冰块”的简易保鲜模式,最容易“断链”,导致生鲜产品变质或者不够“鲜”。

而从目前冷链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看,国家虽然制定了有关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能力评估等标准,但实施状况仍然落后于目前快速发展的生鲜市场需求。据了解,冷链宅配或冷链快递等细分标准还存在着空白点。

价格:普遍偏高波动较大

从电商直销生鲜果蔬的市场均价看,依然存在着价格普遍偏高的特点。今年并非大丰收年的荔枝普遍价格看涨,知名的桂味荔枝在电商直销渠道报价已经达到每斤30-40元,这显然比普通市场上卖得更贵一些。而且,生鲜产品在电商中的报价经常大范围波动。以“本来生活”的一款发自内蒙古的羊肉为例,价格最低时每斤可能只有七八十块钱,最高时则可能翻倍甚至翻两倍。

从价格背后的制约因素看,冷链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或许是主因。比较理想的保鲜方式是“冷链宅配”,即“端(商家)到端(消费者)”的方式,但根据中国物流协会的测算,生鲜产品如果全程严格冷链配送,采用专业冷藏物流车配送入户,成本会相当高昂,平均每单物流费最少50元;所以,很多电商采取了简易的“保温箱 冰块”的模式,保温泡沫箱价格只有几块钱,降温冰袋成本更加低廉,每单物流费能节省三分之二。但由此就可能导致前述的保鲜不够好的情况。

而且不同的生鲜产品,保鲜温度有所不同,比如樱桃(车厘子)需要0℃-4℃的精确保温,但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变质;而有的水果可能对温度要求不高,这使得冷链配送的时候需要分区保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成本。

鉴于成本偏高,目前敢拍着胸脯说赚钱的生鲜电商没有几家。已经有公开数据显示,全国大概4000家农产品电商中,7%巨额亏损、88%小额亏损、4%持平,大概只有1%左右的生鲜电商才能盈利。与BAT巨头大举进入电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两年还有很多电商正在关闭电商业务。“本来生活”CEO喻华锋在公开采访中谈到,预计到2018年才可能实现盈亏平衡,意即现在还在“赔钱赚吆喝”的阶段。行业内部测算,生鲜电商如果要实现盈亏平衡,商品毛利率要在32%左右;如果订单数量偏少,即便毛利率达到38%,都很难说盈亏平衡。

体现在消费者一端,价格偏高就很难避免了。尽管生鲜电商不断借着各种市场大促搞促销,但整体均价偏高是不争的事实。生鲜消费模式,显然更适合于喜好尝鲜或者有品牌忠诚度、有着强烈消费需求的人士,给他们贴上“非富即贵”的标签并不为过。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