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人民日报:算法唯市场论使新闻行业成输家

游客 2017-07-31 09:01:01    200964 次浏览
人民日报:算法唯市场论使新闻行业成输家

来源:传媒大观察

研究人士丁丁在《以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媒体融合健康发展》的观察文章中指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为促进媒体融合健康发展,亟须构建中国特色媒体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衡量新闻传播效果的标尺,是检验新闻传播目的的试纸,是校正新闻传播行为的参照。评价体系具有导向作用,其指标设计是否坚持正确方向、是否紧贴我国媒体实际、是否合理有效,关系到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职责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舆论支撑。

确保媒体评价政治方向正确,“两个巩固”、48字职责和使命、“四个牢牢坚持”,是构建中国特色媒体评价体系的基本遵循。实践中,应把坚定的政治定力和强烈的政治敏感贯穿于媒体评价体系构建全过程,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体现政治把关能力指标的权重。

构建中国特色媒体评价体系,要紧贴我国媒体发展实际。对于国外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形成的一些评价方法,可以取其精华,但绝不能照抄照搬。紧贴我国媒体发展实际构建媒体评价体系,需要处理好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单篇评价和总体评价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丁丁同时提出要与时俱进创新媒体评价。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媒体评价相应地从传统媒体拓展到新媒体,“报、网、端、微”无所不包。其次,传播载体变了,评价内涵随之而变。现在,传播载体不仅有版面、频道、屏幕,还有网页和各种移动终端;原来关注阅读率、收听率、收视率,现在更要考量到达率、转载率、评论率。最后,传播形态变了,评价体裁随之而变。新闻报道的样式不再限于消息、通讯、评论等传统体裁,增加了微电影、H5、长图等新的样式。在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评价融合过程中制作的新闻产品,如何检验融合传播的实际效果,都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张天培提出主要围绕“四力”构建媒体评价体系。包括:传播力(有理能说、说了能传)、引导力(举旗定向、树正纠偏)、影响力(潜移默化、成风化人)、公信力(言而有信、有信则立)。

张天培也总结了媒体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从媒体角度来讲,媒体的影响力指标应包括全媒体用户总数、独家信息获取的能力、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所影响的用户的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能力等。当前,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大V”的影响力也骤然提升。这部分人对媒体信息的转载与评论,对提升媒体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指标设计中也应充分考虑。

耿磊总结出国外媒体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他认为,从评价方法上说,国外媒体评价非常注重量化指标。一方面,这是因为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大部分公司都会对经营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和报告;另一方面,这也与国外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有关。在关注媒体评价基本维度的同时,一些媒体评价也会突出自身特色。国外一些媒体和学者会设计更具特色的指标,对重点领域进行专门评测。整体来看,国外媒体评价指标的设计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尤其是操作层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不过,对国外媒体评价体系,我们显然不能照抄照搬。我国媒体评价在设计指标时,应根据国内的传播环境、媒体承担的职责和使命,设计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

李凯则提出媒体评价须警惕的两大误区。一是唯数据论。另一误区是唯市场论。李凯认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算法技术的完善,现在很多新媒体都在通过提供量身定做的“花边新闻”“八卦新闻”来套牢用户、实现流量变现,这使它们在短时期内成为市场的赢家。但是,这种唯市场论会使整个新闻行业成为输家。当公众都不关心严肃新闻、都不探究事实真相时,新闻行业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媒体评价需要重视数据和市场,但数据不是万能的,市场也难免失灵。构建中国特色媒体评价体系应科学合理用好数据和市场,促进媒体融合健康有序发展,使媒体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