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谷歌用FB对Snap方式对付FB

游客 2017-07-30 14:05:14    201199 次浏览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谷歌用FB对Snap方式对付FB

7 月 30 日,Alphabet 旗下的谷歌部门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Facebook 针对 Snap 的方式来对付 Facebook,即效仿 Facebook 的部分功能,从而与其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Facebook 业已效仿 Snap 推出了诸多相似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Snap 用户数量的增长。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在最近两周,谷歌也采用了 Facebook 的这种方式来对付 Facebook。谷歌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对其移动应用的数据和功能进行了更新,让此移动应用看上去与 Facebook 的“动态消息(News Feed)”产品非常相似。谷歌甚至宣称,此更新版移动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的“动态消息”产品。

其二,推出了“SOS 预警”工具,这一工具可以向谷歌地图和搜索应用的用户及时发送隐情相关消息,特别是在用户面临危机的情况之下,还能够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求救方法。不过,谷歌的这一新功能几乎是在 Facebook 推出类似的“安全(Safety)”功能三年之后。Facebook 的安全功能可以让用户在遭遇恐怖主义袭击、自然灾害或其它可能的险情之后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

其三,开始向桌面 Gmail 应用用户推送通知,建议用户尝试使用谷歌公司的移动版应用。这种营销技巧早已为人所知,因为这与 Facebook 用来通知数亿用户尝试使用 Instagram 的方式如出一辙。Instagram 是一种社交服务,在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这一服务的用户数量增长了 40%,达到 7 亿人。

谷歌的这些措施表明,尽管该公司已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让自己的社交网络产品 Google 追赶 Facebook 的希望,但是,谷歌仍然认为效仿部分 Facebook 的部分功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不是一个坏想法,这一点从 Facebook 的盈利和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来。

市场研究机构 CFRA 的资产研究项目负责人斯科特-凯斯勒(Scott Kessler)表示,“在过去的 5 年中,还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总体表现超越 Facebook。”目前,CFRA 都将 Facebook 和谷歌的股票评级定为“买入”。

谷歌更新的移动消息应用如今也加入了天气、活动、餐馆等本地化的数据,而且还伴有媒体合作伙伴的相关文章。不过,这些举措也需要谷歌多加注意,因为这恰恰也暴露了该公司的最大担忧——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部分用户不再使用网络搜索来获取相关的信息,而是通过好友、家人以及他们喜欢的发行商等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内容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凯斯勒周五在接受 CNBC 的采访时表示,“世界正在远离传统的搜索概念。”

在用户向搜索框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之前,为移动应用用户提供相关的合适的消息,这种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凯斯勒对此表示,“谷歌正在努力让搜索体验更具活力,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和动态消息来帮助他们这样做。”

不同的价格轨道

当然,要说互联网用户已经停止使用谷歌开展网络搜索业务,这绝不可能。

今年第二季度,谷歌的付费点击数量同比增长了 52%,这一业绩拉动了谷歌的在线广告营收增加到业界领先的 227 亿美元这一水平。对此,凯斯勒表示,“人们可能会在 Facebook 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一旦他们想要了解什么事情,他们可能还得再使用谷歌应用。”

然而,今年第二季度,谷歌的每次点击成本——广告主向用户每次点击广告内容所支付的平均费用却同比下滑了 23%,远远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测的范围。这主要是由于广告主不再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置入的小型广告支付更多的费用,而是将更多的费用支付到 PC 上的大型广告。

受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谷歌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后的股价一度下跌了3%。

与谷歌迥然不同的是,Facebook 广告的平均价格却同比增长 24%。由于季度营收和利润以及开支等都好于市场预期,Facebook 在近一周的股价一度涨至史上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Facebook 的移动广告营收同比增长了 53%,而且已经占到该公司整个广告营收的 87%。当然,Facebook5 的核心产品更加适合移动广告业务,因为这些广告与 Facebook 的“动态消息”产品非常契合,特别是,这些广告更加适合状态更新、新闻文章、家庭视频以及用户之间分享的其它内容。因此,目前来看,向移动网页浏览转型的这种变化趋势对 Facebook 的创收更加有利。

谷歌与 Facebook 今年第二季度期间的业绩增长详情表明,谷歌可能需要尝试更多 Facebook 的措施。

总而言之,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效仿其他公司的一些积极措施并不是什么坏事情。(编译/金全)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