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蚂蚁金服副总裁漆远:AI是中立的,关键看怎么用

游客 2017-07-23 07:47:07    201144 次浏览

雷锋网AI科技评论按:7月2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集团&蚂蚁金服主办,CSDN、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承办的 2017 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7)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如期召开。雷锋网(记者将会对大会内容进行全程报道。

“AI威胁论”从人工智能出现那一天,就不断换着说法轮番上演。从担心AI会导致全球大面积人员失业到AI机器人反噬人类,甚至说将来会有邪恶机器人出现统治人类,造成人类灭绝等等类似这样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轮的AI热潮是造成这类言论传播甚广的原因之一。此次参会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说:“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不是万能,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不能,我觉得设定科学的、可实现的目标非常重要。”

蚂蚁金服副总裁兼AI团队负责人漆远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博士、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他对“AI威胁论”也有自己的看法。

针对AI对人类劳动力市场的威胁论:

漆远博士认为未来(以及现在),AI将帮助人类完成那些重复性脑力工作,比如支付宝的智能客服的解决率已经超过人工客服,换句话说,AI已经比人类更胜任客服工作了。

但以下三类工作,过去、现在、未来依然会有人类的贡献。一是创造性工作,比如对科学与艺术和对未来的探索等;二是设置KPI和价值观的工作,AlphaGo围棋上战胜人类,但是它赢棋的目标是由人来设定;三是情绪劳动,这个与爱和同理心有关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提出。

以医生为例,医生日常80%左右的工作都是在重复,比如对一般性疾病的诊断、配药、给病人拍X光片、甚至做常规的手术等等,这部分的工作,将来必然会逐步被AI取代,将医生从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中解放出来,去学习研究更复杂的医疗问题,探索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再比如说老师。人工智如果系统性地替代老师完成阅卷、评分、设计课程等重复性工作,老师就可以花更多时间花在个性化地创造性教学思考和学生身上。

未来围绕创造性、社交、“情绪劳动”也许会迸发全新的职业。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戴明2015年发表文章指出,从1980年到2012年之间,美国几乎所有新就业岗位,都是对社交技能要求比较高的。

人类不该花精力去和机器与AI比效率、比计算力,这是在用人类的短处去PK机器与AI的长处,而应该用AI把人类从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干人类应该干的事 – 去爱,去服务,去探索与创造,去给生活和世界赋予意义。

针对AI与人类隐私问题威胁论:

漆远博士认为用隐私来否定大数据的价值,如同杜绝交通事故的办法是把人类推回到原始社会。

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今天AI的迅猛发展和AI对金融服务的提升。以蚂蚁金服为例,无论是智能客服,还是三分钟填申请、一分钟放贷、零人工干预的小额贷款,还是智能图像定损,还是基金智能推荐,这些背后的金融AI技术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与图像的基础上。

如果说以保护用户隐私或者数据安全之名来杜绝大数据的使用,这就忽略了大数据对AI科技和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就如同说要降低或杜绝交通事故,方法是把所有汽车都销毁一般。

对于金融平台来说,保护数据安全一定是至关重要和关键的,但是保护隐私和人工智能并不一定是矛盾,可以从技术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并研发保护数据安全的AI技术。

总之,既要警惕技术无边界,无敬畏,也要提防原教旨的数据保护主义。

对于AI和人类未来

小结:科技是中立的,但人类有选择。比如可以选择用AI去挣很多钱,但是选择用AI去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降低金融的门槛,让卖鸡蛋的老太太和卖楼的老板享受同样的金融服务,才是AI的正确之举。也可以选择AI用来诈骗,但是用它来分析今天社会经济体系中系统性风险或信用的好坏,从而推动一个好的金融社会的发展,才是对社会有益的。

“AI威胁论”起起伏伏的循环从AI诞生至今60多年来就从来没停过。在今天AI取得社会关注时,更应该冷静客观的看待AI的发展,尽量短期不要高估,长期不要低估。不管是高兴还是担忧,支持还是反对,AI都已经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并继续对人类和世界产生深远改变和影响。

雷锋网编辑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