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游客 2017-07-21 16:17:55    201218 次浏览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7 月 18 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一份文件,声明从 2017 年底开始,中国将禁止 4 类 24 种固体废物入境,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

这些污染物,通常被称作「洋垃圾」。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进口到中国的「洋垃圾」,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之一,接收了全球 56% 的垃圾。2016 年,仅中国进口的废弃塑料就达 730 万吨,总值达 37 亿美元(约合 250 亿元人民币)。

数百万吨的「洋垃圾」,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漂洋过海的「洋垃圾」

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市的生态中心垃圾回收部,每天都有成吨的生活垃圾送到这里,废弃瓶罐、零食包装、弃置纸巾比比皆是……

大货车把一箱箱的垃圾倒进回收站,再经由传送带运输到工厂内部,传送带边上的分拣工人们将会负责给垃圾分类。有的人负责挑出各种塑料,有的人则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瓶分类,至于那些笨重的金属废料,由于不便运输,只好就近处理。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美国的垃圾回收站,图片来源:YouTube

最终,那些未经分拣的塑料垃圾,会成吨成吨地压成大方块,装上货轮远渡重洋,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中国人。为什么是卖给中国呢?生态中心回收部门的经理丹尼尔·马赫(Daniel Maher)表示:

因为中国市场实在太好了,中国的买主能出别人两倍以上的价钱。

这是纪录片《塑料王国》(媒体版)(Plastic China)的开篇部分,导演王久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花了整整五年时间。2017 年初,《塑料王国》拿到了第 29 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的新晋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每年都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而这些垃圾在中国再生之后,又变成商品流回美国。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塑料王国》导演王久良,图片来源:Plastic China

野蛮生长的废物回收产业

在发达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稀缺、法律管控严格,垃圾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当这些垃圾到了中国,便是另一番景象。

在北京周边的村庄里,不少非法经营的小作坊生态极其恶劣,来自世界各地的废弃物堆满了整个村庄。这里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明亮的厂房、干净的设备,垃圾无处安放,只能堆在毛坯房里。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户外,漫天黑雾,触目惊心。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图片来源:Plastic China

在这里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底层人民,割一斤塑料只能赚到一毛钱,废弃塑料回收的利润,大部分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当地的一对年轻夫妻,每个月除去生活费后,能挣 2000 多块钱。然而这已经是当地为数不多能够挣钱的工作了。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图片来源:YouTube

这样大大小小的「洋垃圾」回收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不论是在内陆地区,还是在水运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部的贵屿镇,被称作「世界垃圾场」。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广东贵屿镇开始涉及旧五金电器的拆解生意,由于获利丰厚,整个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国外的电子废物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的转运点大规模地进入贵屿。

传统的收旧利废行业逐渐发展为贵屿人的主业,大面积的土地开始抛荒。贵屿镇区 80% 的家庭都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并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一个家庭作坊的年收入甚至能够高达百万元人民币,有媒体将这种致富的方法称为「贵屿模式」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贵屿,图片来源:Green Peace

由于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因此电子垃圾的拆解与冶炼流程极其野蛮:依靠人力进行分拣、通过焚烧电子产品来提炼稀有金属。

当地的环境污染极其严重,河流遍布污水,空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地下水资源完全无法饮用。2002 年,《21 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称

当地卫生院对其中一条村全村学生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80% 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有 5 个学生则被证实患了血癌。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贵屿镇的家庭作坊冶金,图片来源:IPS News

电子垃圾之殇

贵屿赖以发展的电子垃圾来自全球各地,The Verge 在 2016 年时曾预计,到 2017 年,全球范围内每年丢弃的电子垃圾将达到约 920 亿磅(约合 4173 万吨),相当于 126 座帝国大厦那么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输出国,也是唯一没有签署《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的发达国家。这是一份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目前已经有上百个国家签署了这份条约。1995 年通过的《巴塞尔公约修订案》规定,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有害废弃物。

在美国,联邦法律并没有要求必须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因此只有 25 个州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而在其他的 25 个州,把有毒的电子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是完全合法的事情。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美国电子垃圾回收中心,图片来源:The Verge

ERI(Electronics Recyclers International)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公司之一,他们负责收集美国各地的废弃电子产品,并把这些电子产品倒入三层楼高的粉碎机里。在流水线上,会有专门的工人负责消除电子产品上残留的数据。

2005 年 4 月份,ERI 大概只回收了 10000 磅(约合 4.5 吨)的电子垃圾,而到了 2015 的 4 月份,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 230000 磅(约合 10000 吨)。每个月回收的电子垃圾里,可以提炼出 170000 磅(约合 77 吨)铜以及 525 磅(约合 0.27 吨)的金、银、钯等贵金属,为了提炼出这些金属,无数的电子垃圾将会被送到焚化炉里。

然而,近几年美国的冶炼业并不景气。十五年前,美国有 23 家活跃的冶炼厂,如今只剩下 6 家。不难想象,未来美国所有的冶炼业都会外包给中国以及俄罗斯等地区,因为在这些地方,安全标准要宽松得多。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大型粉碎机处理电子垃圾,图片来源:The Verge

ERI 表示,他们回收的电子垃圾有 98% 都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循环再利用,其首席执行官约翰·施格里安(John Shegerian)称

负责任地回收电子垃圾是一个大型企业应该肩负起的责任……我们每年回收上亿磅的电子垃圾,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回收了超过十亿磅,然而这仅仅是九牛一毛。

还有无数来不及回收,或者没有技术公司去处理电子垃圾,则统统流向了海外。

新闻媒体《香港 01》曾经与美国环保组织 Basel Action Network(BAN)合作过一个调查:跨国追踪电子垃圾的去向。

他们把 200 个追踪器放到了美国的废弃电子产品上,最终发现有 66 件离境,大部分跨海来到了亚洲的欠发达国家,其中有 10 件来到中国大陆,让人吃惊的是,竟有 36 件留在了香港!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电子垃圾流向图,图片来源:KCTS9

BAN 创办人吉姆·帕奎特(Jim Puckett)估计,每天至少有 50-100 个装着电子垃圾的货柜从美国来到香港,按一个货柜 20 吨计,每天至少有 1000 吨电子垃圾散落到香港各大垃圾回收厂。

由于中国大陆近年来严打「洋垃圾」进口,因此不法商贩们已经逐渐把目光转移到香港地区。从前,香港仅仅是「洋垃圾」进入中国的一个中转站,但如今,不少电子垃圾的拆解流程也在香港进行。这次事件曝光后,BAN 曾在公益请愿网站 Change.org 上发起联名,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往落后地区倾倒电子垃圾——只不过,一年过去了,这项联名活动的支持者仅有寥寥 10000 人,而至少要达到 15000 人才算请愿成功。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香港的电子垃圾处理厂,图片来源:香港 01

谁能解决「洋垃圾」难题?

最近几年,「洋垃圾」已经是政府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正如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所言:

洋垃圾和固体废物的进口应用,在过去的特定发展阶段,有一部分进口原料的固体废物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问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洋垃圾」问题难以根治,与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密切相关。为此,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相关法案。2017 年 4 月 18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仅 2017 上半年,国内就已惩治了多起「洋垃圾」事件:

  • 3 月 17 日,拱北海关破获近 3 万吨固体废物走私大案
  • 4 月 5 日,深圳蛇口海关截获一批多达千吨、伪装成「人造石墨材料」的工业废料
  • 6 月 1 3 日,汕头海关查获 8.5 万吨固体废物走私入境,涉案金额高达 10 亿元
  • ……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中国海关查获「洋垃圾」,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除了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技公司也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实际上,不少科技公司如 IBM、微软、华为、苹果等都有推出环保回收服务,但靠消费者主动把废弃的电子产品寄回原厂废弃显然不是解决办法。

2016 年 3 月,苹果在春季发布会上展示了最新的回收机器人 Liam——拆解一台 iPhone 仅仅需要 11 秒,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各种零件。如果像 Liam 机器人这样高效的回收技术能够用在电子垃圾的处理上,想必能让效率提升不少。

中国的「洋垃圾」拉锯战

(Apple Liam,图片来源:YouTube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洋垃圾」实际上体现了全球化体系下的层层剥削。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王久良曾提出自己对「洋垃圾」问题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现有的国际社会框架里是不能解决的。中国现在是垃圾进口大国,我们能怎么办?继续发展经济,早日成为垃圾输出国?这个垃圾必须要有地方去,按照经济规律就是要给更穷的国家,不是中国就还会有更下游的国家来接,总有人受害。我认为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社会的症结,是一种顽疾。

尽管,今天中国已经把数百万吨的「洋垃圾」拒之门外,但「洋垃圾」的治理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题图来源:Plastic China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