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ofo张巳丁:市场需求一直在变不存在饱和一说

游客 2017-07-21 11:03:57    201157 次浏览

作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共享经济亮点的共享单车,在短时间里发展速度惊人,成为城市街头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

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进位于北京海淀区的ofo(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与其联合创始人张巳丁面对面对话共享单车。

  多久会进入饱和期?

  谈市场扩张

  记者:按现在共享单车的扩张速度,市场多久会进入饱和期?

  张巳丁:业内有个笑话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现在想入局共享单车,恐怕颜色不太够了。但实际上,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饱和这个说法有个逻辑误区。

共享单车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往城市疯狂投放车辆,达到100万辆或1000万辆就算饱和了,这个数量永远在因人们的日常代步需求而变化。这涉及精细化管理,比如我们把北京划分为一个个网格,地面运营团队分布到这些网格,并按网格内车辆流动效率、车辆报修频率、用户使用频率等多项指标叠加形成考核指标,每天基于网格数据进行调整、调度,以此让城市一点点达到动态平衡。从数据来看,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体量相对一致,成都、天津、昆明、厦门等二线城市也较相似。

  记者:未来中国会否真的无人购买自行车?共享单车对自行车制造业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拯救?

  张巳丁:中国自行车行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生产制造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为此,我们不生产自行车,而是选择与行业内优秀的生产商进行合作,比如凤凰、飞鸽、富士达,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优势促发共享单车的诞生。通过合作,传统制造行业也正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和优势,发挥新能量、迎来新春天,让自行车重新回归城市街头。

按照目前共享单车这波发展,在短途出行代步方面,个人购买自行车的需求或必要性在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的发展也激发了新需求的产生,比如年轻人对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的购买需求。

ofo张巳丁:市场需求一直在变不存在饱和一说2017年4月5日,昆明市一名ofo单车的工作人员在规范车辆停放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如何不让堆积如山的坏车成为新的“城市垃圾”?

  谈城市规划管理

  记者:共享单车这个创新产物与政策之间有哪些冲突的地方,是否给城市规划管理出了一个难题?

  张巳丁:城市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么多共享单车,这是之前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的,而且企业前期投入可能存在产品与城市需求不协调等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

我们一直在通过技术与政府积极配合。比如,近期,我们就跟北京通州区政府在做一个封闭区停车位技术,只有把车辆规范地停放在围栏里才能正常闭锁。共享单车是个新产物,从无序到有序需要一个过程。什么样的自行车适合分享、符合需求又能确保安全,以前都是不知道的,需要不断去试验。这也需要企业与政府、专家、社会团体等不断研究探讨,共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门槛,把具体规范确定下来。

 记者:人们担忧,大量坏车堆积如山,影响城市秩序和环境,或将成为新的“城市垃圾”。

  张巳丁:新事物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看到用户不规范使用甚至破坏共享单车,我们是很痛心的。

我们给自行车做“生命地图”,通过给自行车所有零部件制作编码,非常准确地知道每辆车是哪天被哪个工厂生产的、被投放到哪里、被使用了多少次、被哪些用户使用、是否有损坏等。一旦这些数据达到我们规定的数量级,比如服务用户上千上万次或跑了十万公里,那这辆车就按报废流程处理了。

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涉及到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作为企业,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运营能力。在政府层面,希望未来城市规划设计更多考虑骑行者的需求,重新思考如何对自行车更加友好。而用户也要自发形成良好的用车意识。

ofo张巳丁:市场需求一直在变不存在饱和一说停车管理

2017年3月6日,上海黄浦区制造局路停车场,共享单车公司工作人员将发还的车辆装车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