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央财大教授:乐视应慎玩“用大众钱追自己梦”

游客 2017-07-18 09:41:21    200803 次浏览

●尽管现在尚不能断言乐视穷途末路,贾跃亭也已然在商业传奇史上留下墨迹,但乐视这些年的纷争纠葛却值得多加检讨。这不是对失意枭雄的落井下石,而是为后来之车描绘一个潜在的前车覆辙。中国商界的诸多野蛮生长景象,虽然带有历史发展阶段的宿命性,却是一个法制化的、日趋成熟市场经济应当避免的混乱。

●常青企业的崛起不能靠从资本市场不断圈钱来维持燃烧,不应把长期挤占供货商货款当作融资。这是一个正当的工商社会中所有大企业应当遵循的准则,即使是玩新科技的。

●当创始人亨利·福特在法庭上豪言自己志在为社会大众制造更多物美价廉的汽车时,密歇根州法院毫不含糊地指出,公司经营者应当把股东利益放在优先地位。中国新生代企业家要实现卓越,亦不可忘却这一本位。

长达两年、曾经一度显得你死我活的“旧经济”龙头企业万科的混战和平落幕,各方基本上都全身而退,但那边硝烟未散,这里“新经济”的明星公司乐视却似乎拉开了尾声的帷幕。

3日,由于的申请,贾跃亭及其妻子甘薇和京港三家乐视系公司的名下银行存款被上海高级法院冻结,涉及资金12.37亿元。4日,贾跃亭夫妇赴美国。但贾跃亭在乐视网信息技术公司99%的股份被冻结,按乐视4月停牌时的价格30.68元计,折合159亿元。5日,一些投资基金表示将加快推出。6日,贾跃亭辞去乐视网的董事职务,而乐视大厦涌入了讨债人。10日,据称乐视出现拖欠工资现象。1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质疑乐视是否存在欺诈。14日,乐视宣布上半年预计亏损6亿多元。17日,乐视召开股东大会,重选董事。

尽管现在尚不能断言乐视穷途末路,贾跃亭也已然在商业传奇史上留下墨迹,但乐视这些年的纷争纠葛却值得多加检讨。这不是对失意枭雄的落井下石,而是为后来之车描绘一个潜在的前车覆辙。21世纪初的中国商界的诸多野蛮生长景象,虽然带有历史发展阶段的宿命性,却是一个法制化的、日趋成熟市场经济应当避免的混乱。即便从乐视产品的诸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旦乐视垮台,也绝非值得幸灾乐祸的谈资。而当事人的大力违规操作和可能会在随后付出代价,更值得让人警醒。

借钱:银行风险小,不坏也不蠢

率先推倒商业帝国崩塌之骨牌的,往往是大债权人银行。但要说银行就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则过于苛刻。银行是商业公司,要为自己的利润和股东负责。而且银行虽大,也是受合同和法律约束的。这次率先发难、冻结12亿元资金的招商银行透露了两大要点:一是所涉贷款已经到了偿还履行期、发生了实质性欠息,而且已经多次催收未果。毕竟,诉诸司法并非无成本,而对乐视这样的百足之虫,即使从生意角度考虑,银行也不愿轻易撕破脸。

有的银行会在合同中约定:即便贷款未到期,若发生特别事项如借款人公司经营面剧变或发生其他债务拖欠情形,则银行可提前催还款。这也不算过分。因为保障本息能安全偿还是债权人的基本权利,如果债务人出现了令人堪忧的、可能无法还款的情况,债权人不坐以待毙到合同期满,是颇为正当的。此在合同法上叫做“预期违约”。反之,债务人若能提供将有效还债的担保,则银行也不会跟生意过不去,非要提前收债。

此番乐视资金风波,已经有11家银行被曝和它有资金放贷。但要嘲笑银行集体看走了眼,也大可不必。一来乐视尚未彻底玩完。二来放贷本来就是高风险的商业活动,信用风险是银行业第一大风险。而且,乐视的光环还在天际线边闪烁,6月12日,深交所创业板指数调整后,乐视还是第二大权重股,最新权重为3.51%。看客何必来做事后诸葛亮。

三来银行并非在大冒险,贾氏夫妇和若干乐视系公司现在作为招行对乐视移动的贷款担保人被卷入,正是银行未雨绸缪的风控之功。再如,中信银行公告称,对乐视的贷款有当今最有升值潜力的房产予以抵押。而且,常规的银行担保会另加有一定的空间,即不会只拿市价100元的财产担保100元的债务,以防止波动风险。

相比之下,乐视网2015年发行的2只共19亿元的三年期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可能更高。两年前的乐视网基本盘比现在好,此公司债的利率也高达7.5%、8.5%,故应该是按主流模式操作的无担保债券,即只能以乐视网自有资产偿还,而不包括乐视网股东的资产,且必须扣除所有担保债权人所主张的财产。

募钱:刻舟求剑的资产泡沫

比起债权人,更窝心的应该是股权人。春江水暖,对比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度报,三个月内持有乐视网的证券投资基金已经从170家减少到39家。4月16日,乐视的核心企业乐视网停牌,闸门掉落,价格锁定在了30.68元。我国证券监管者和交易所对停牌限制较松,一般预计乐视网为了自身利益,还会继续坚持停牌,维持这个看上去很好,但已经如刻舟求剑般无意义的资产单位价格。毕竟,乐视近期重大负面新闻缠身,30.68元的静态市盈率为123倍,比当前深圳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的3倍还高,一经复牌,大概率会暴跌。

乐视网维持着表面的体面,股东和以股权为担保的债权人却憋到内伤。前述39家不离不弃的基金中,有7家属于中邮基金公司,该公司所管理的相关基金的份额持有人损失可期待,8日,中邮等三家基金已经对乐视网的估值下调了三个跌停板到22.37元,意思是预期乐视网复牌会连跌停3天。现在赎回相关基金份额的投资者立时会跟着出血,但不赎回可能损失更大。

持股有锁定期的新股东们更无撤退机会。除了2016年8月以45元定向增发认购的几家基金,本来预定今年8月股份可流通,现在却一来流通无望,二来流通后受损有望。而2016年9月启动、今年到期的乐视员工持股计划由于成本价更高,而更令人沮丧。不过,较之裁员方案和拖欠工资的风险,这已经不是乐视人最大的梦魇了吧。

用钱:伟大企业花钱时要不忘“如何赚钱”的初心

乐视近年最令人醉心之处在于贾跃亭的宏大产业蓝图,从电视、影业、云到手机,门类繁多,号称“生态”,特别是提出耗资巨大的汽车制造计划,水平比炒房家们不知道要高出多少。然而,使乐视陷入泥淖的首要问题,也正是无穷无尽的资金黑洞。据一项宽口径统计,乐视系近几年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多达700多亿元,各项已投资额、投资计划或达1500亿元。我们可以说贾跃亭是一位怀有豪情的商人,在智能电视行业制造了颠覆性的革命,并努力在更重要的行业开疆拓土。但如果企业家不是用自有资金来追梦,而是借了别人的钱却无力偿还,甚至挪用了别人的钱来赌明天,那这个梦再大再美,也不能多增添半分光彩。

事实正是如此残酷,一贯能自造热点的明星公司乐视被动地成了大热点。供货方和债权人在明处,竞争对手在暗处,乐视的付款还债能力乃至持续运营能力备受质疑。去年百亿级市值蒸发后,乐视曾怒发冲冠,甚至提出要对爆出对它不利言论的有关媒体采取刑事措施,但终究偃旗息鼓。

无疑,这些指责未必不都公平,的确有人怀着恶意,但它们也非无的放矢。一波波大新闻之所以能出现,首先是因为乐视已然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并怀有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企业之梦想活跃在市场的前沿。大部分“吃瓜群众”之所以对这些纷纷扰扰的传言“喜闻乐见”,并非只是由于他们爱看闲话,而恰恰是由于大家关心乐视、关注乐视。乐视是一家上市大型公众公司,乐视的产品业已入驻了千家万户,并在汽车等更重要的产业中初试啼声。乐视不是一个生死存亡无关大家痛痒的公司。乐视如果像德隆一样砰然倒地,于社会绝非好事。如果乐视还有明年,正应当汲取教训,在战略扩张中保持冷静与审慎,平衡好远大愿景与眼前实绩、创业梦想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若乐视汽车生态的新任全球董事长秉性难改,只会成为后来创业者的反面借鉴。

伟大企业的建设必然行于荆棘路,不宜盲目乐观,用宏大前景取代跬步的积累之功。激情与梦想必须有夯实的基础。可以有跳跃式的冒险,但整体上应当有踏实的路线图支撑。常青企业的崛起不能凭借PPT、“all in”鸡血式的打气,不能靠蓝图画饼来充饥,不能靠资本市场不断圈钱来维持燃烧,不应把长期挤占供货商货款当作融资。这是一个正当的工商社会中所有大企业应当遵循的准则,即使是玩新科技的。对过度扩张、产业链过长的批评,可能是燕雀之见,但也蕴含着对企业经营之道的真诚思考。

诚然,企业用钱、赚钱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家可以讲好故事,讲用更多的钱在将来赚更多的钱。但倘若无把握实现这一点,一切的故事都是枉然。现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公众资金的支持,而不是企业家自有的资产。企业家不能为自己圆梦、就无怨无悔地拿公众企业去豪赌明天。贾跃亭至今还在拿汽车愿景说事,却对如何化解眼前的乐视危机全无具体讲法。

说到汽车,说到伟大企业,一个世纪前的福特汽车公司恐怕比大多数当前的中国公司做出了更多使人类生活质量升级换代的贡献,但当创始人亨利·福特在法庭上豪言自己志在为社会大众制造更多物美价廉的汽车时,密歇根州法院毫不含糊地指出,公司经营者应当把股东利益放在优先地位。Dodge v.Henry案成为流传不朽的经典判例,此论断也成为美国公司奉行的圭臬。而这并没有阻碍它们的创造和梦想能力。相反,百年来美国企业推陈出新,引领风骚,冠绝全球。尽管美国企业拔得头筹的原因不在于比欧日公司更重视股东利益,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不容低估。即便让众多中华互联网新贵痴醉的公司亦是如此。中国新生代企业家要实现卓越,亦不可忘却这一本位。

挪钱:达摩克利斯之剑犹在

乐视拆东墙补西墙已经逐渐不再是一个秘密,会计专业毕业的贾跃亭显然深谙资本运作之道。二十年商海沉浮,自有保身之道。但随着潮水退去,是否有越过红线的资金挪用行为,仍然值得关注。

6月28日,易到租车宣布控股股东不再是乐视,2天后就线上提现全部兑现。而2015年10月,乐视以7亿美元收购易到70%股份,成为股控股东。今年4月,易到创始人、前CEO周航曾公开声明指责乐视挪用易到资金13亿元,引发口水战。最后周航等易到三位创始人集体辞职,乐视完全控制易到。但本人身边就有作为易到老用户的资深律师公开抱怨乐视入主后,易到服务一落千丈、屡兴大额充返的资金游戏,并质疑乐视转移资产、应予以法律追诉。如今易到换了新主,是否会倒翻旧账,引发悬念。

当初,乐视称2016年11月由于易到单独贷款困难,乐视控股以乐视大厦抵押,以易到为主体取得14亿元贷款,其中1亿元用于易到,13亿元用于乐视生态。但法律上对此如何认识,较为复杂,有待贷款合同条款披露。

一是贷款是流动资金贷款,还是项目贷款?前者用于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或临时性资金需要,后者是除房地产贷款以外的、用于借款人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银行对后者作资金监控,对前者则无,故会产生较大的挪用风险。

二是贷款流向是否违约。银行一般不愿意一个公司获贷后,给另外一个公司用,因为这会导致关系复杂、风险扩大。贷款担保方尽管是责任人,并不自动因此获得使用贷款的法律资格。

三是乐视控股负责出抵押物,并用了资金大头,为何仍以易到作为贷款主体?这可能由于乐视已不具备贷款资质,如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要求的、对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其净资产总额50%。如此,则可能涉嫌规避、欺诈贷款人。(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作者 缪因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