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间,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国芯公告称,决定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紫光国芯表示,主要是因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长江存储的存储器芯片工厂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短期内无法产生销售收入,公司认为收购长江存储股权的条件尚不够成熟,同意终止本次股权收购。此外,公司与拟新增资产交易的标的谈判,在目前仍没有达成最终意向,且预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确实可行的方案。因此,公司也决定同时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对于此次终止收购,紫光集团昨日(7月17日)还发布官方声明称,为避免误读,特澄清有关情况。
紫光集团在声明中称,紫光国芯终止收购,对长江存储的建设、运营、发展没有任何影响。紫光控股及其他股东计划注资长江控股的386亿元已全部到位。自2016年12月30日开工以来,长江存储承担的国家存储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进展顺利。紫光集团将继续实施“从芯到云”的产业发展战略,持续对长江存储的投资,切实完成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任务。
再度重组仍存可能
据2016年12月份公布的计划,紫光集团旗下紫光控股将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国芯投资和湖北省科投共同出资设立长江控股。长江控股注册资本386亿元,其中紫光控股拟出资197亿元,占股约51%。长江存储是长江控股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紫光集团实现了对长江存储的控制。
长江存储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而国家存储基地项目被业内冠以“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摆脱芯片受制于人”的评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芯片制造、产业链配套等,计划5年投资约16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2030年实现月产能100万片。半导体行业人士认为,长江存储的成立将为后续中国布局自主性存储器产业带来进展,利于整合国家资源,提高项目成功率。
对于为什么长江存储不是由被当做半导体上市平台的紫光国芯投资成立,紫光国芯曾在2016年12月22日的公告中表示,由于投资金额巨大、时间有限,而紫光国芯资金有限且需要通过非公开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进行投资,要面临周期较长的审核,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投资由紫光控股进行。
不过,计划中曾明确标注,为促进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紫光国芯拥有收购长江存储股权的权利。
而且,长江存储若不由紫光国芯完成重组,还将会变成紫光国芯的潜在竞争者。因为长江存储旗下武汉新芯主业也为存储器芯片、感光芯片的生产制造,与紫光国芯未来拟规划投资进入的存储器芯片制造领域“不谋而合”。
针对这个问题,紫光集团曾发布公告称,未来规划发展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务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紫光国芯有权通过非公开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对长江存储进行产业整合;若紫光国芯不再规划发展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务,则紫光国芯与长江存储的潜在同业竞争自然消除。
而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昨日对媒体的表示来看,今后紫光国芯重组长江存储仍有可能。赵伟国称,紫光本身是长江存储的控股股东,此次停止收购的原因是时机不成熟。
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通信业分析师和芯片产业研究员表示,紫光国芯还有可能再度收购长江存储。
收购项目屡屡落空
不过,紫光国芯收购项目屡屡落空,确是事实。
紫光国芯在 2015 年推出人民币 800亿元定额增资计划,拟将投向存储芯片工厂、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以及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这三个项目。其中,600亿元拟投入存储芯片工厂,37.9亿元拟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162亿元拟投入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收购。
2016年1月份和2月份,紫光国芯分别与台湾力成科技、南茂科技签订《认股协议书》,按照当时的汇率,拟以共计约61.5亿元分别收购力成科技、南茂科技25%的股权,成为力成科技第一大股东、南茂科技第二大股东。据紫光国芯此前披露的信息,力成科技在全球半导体的封装测试(半导体生产的重要环节)服务厂商中居于全球领导地位,是全球最大内存封测厂,为全球排名第五名的外包封装测试服务厂商,而南茂科技2014年度营业收入居台湾封测行业第四名。
然而,这两个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相继“流产”。2016年12月1日,紫光国芯宣布终止与南茂科技签署的《认股协议书》。仅仅过了一个月,又发布公告称,与力成科技的重组项目终止。
重组失败后,公司股价出现下跌,与当时宣布800亿元定增投资者的热情截然不同。
此后,紫光集团遂将整合力道逐渐转向内部,但此次重组长江存储也再度折戟。紫光国芯股价也在昨日复牌后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