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亚马逊中国砍掉旗舰Kindle:原因唏嘘

游客 2017-07-17 22:07:55    201439 次浏览

2010 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兼执行总监 Nicholas Negroponte 做过一个预测,他说 5 年后纸质书将消失。

然而,这都 2017 年了,7 年过去了,电子书并没有取代纸质书,而且电子书对纸质书的革命,似乎越来越慢甚至有所停滞。

2016 年 4 月份,亚马逊发布了全新一代的 Kindle 旗舰 Kindle Oasis。在保持原有显示素质的基础下,将整机的设计做的更加轻薄且适合握持,并且还将能够提升翻页手感的实体按键带回到了 Kindle 上。

但这款定价 2499 元的 Kindle 在中国似乎卖的并不好,6 月 20 日就有媒体报道称亚马逊官方下架了这款旗舰电子书,直到今天 7 月 17 号将近一个月过去了,亚马逊似乎还是没有将这款设备在中国重新上架的打算,在 Kindle 的宣传页里,Kindle Oasis 完全不见踪影。

与国内亚马逊不同的是,美国亚马逊的 Kindle Oasis 依然在售,也就是说,此次国内的下架,并非是亚马逊即将更新旗舰阅读器的信号。销量不佳可能是最主要原因。

2012 年应该算是电子书的灾难一年,那一年 iPad mini 这款 7.9 寸平板电脑在年底上市,全球电子书的出货量从 2011 年的 2320 万台,直接下降到了 1490 万台。平板电脑的出现对电子书的冲击,就像是 iPhone 出现后,iPod 的逐渐陨落,尽管在单一的看书这件事上,电子书能提供给人更加沉浸的体验,但似乎并没有太多人,想要真正沉浸的阅读体验,同样的千元价位,人们更想要能做更多的平板电脑。

根据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显示,30 岁以上阅读电子书的人中,不到一半的人用电子书阅读器;30 岁以下阅读电子书的人中,用电子书阅读器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显然,电子书阅读器在年轻的群体中更不受欢迎。

从硬件设备销量来看,电子书阅读器的销量在 2011 年达到顶峰,从 2011 年开始逐年递减。2011 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的出货量为 2320 万台,2015 年下滑到 780 万台,2016 年下滑到 710 万台。

而这样的增长乏力,其实与近些年电子书近乎几家垄断的模式不无关系。根据 Author Earnings Report 的数字,从硬件设备来看,电子书阅读器基本上 Kindle 一家独大,在全球占据 65% 的份额;电子书销量亚马逊占比更大,达到了 74%,随后是 iBooks,大约 10%-12% 的份额(其它几家能数得上份额的为巴诺占比7%-8%,Kobo 大约3%-4%,Google Play Books 占比为1%-2%)。

没了竞争,自然难以有创新,没了创新,就很难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对于出版商来说,电子版的地位仅为出纸质版同时的附属产品;出版商仍会将出版重心仍放在纸质版的策略,跟分发有关:纸质图书已经数百年,商业化运作也有百多年,这百多年内所建立的宣传、分销和物流体系,不是三五年就能革掉命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买一台电子书,可能三四年都不会有更新的欲望,自然会拖累新款设备的销售。不止是电子书,iPad 热度逐渐降低其实也与这个有些关联,电子设备不耐用不行,太耐用更不行。

归根结底,是人们不爱读书了。

反观国内,Kindle 为了能推进自己的销量,已经开始和网络文学进行合作,6 月底的时候,亚马逊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定制版的入门款 Kindle。硬件就是 558 元起售的入门款 Kindle,捆绑上 300 元的咪咕劵和 12 月 Prime 会员后,定制款 Kindle 售价提升到了 658 元。

电子书整体增量不够景气,亚马逊也开始深挖细分市场,并且还要硬挺着读者对中国移动网络文学服务的差评继续挖掘细分市场,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国内,除了中移动,其他有提供网络文学内容能力的内容提供方,都做了自己的电子书,而且这些国产电子书的性能参数与 Kindle 类似,却比 Kindle 便宜不少。

能够为 Kindle 这种纯粹阅读体验买单的消费者少了,会愿意为纯粹阅读体验选择 Kindle 用户还被同行吃走了不少,亚马逊 Kindle 在国内的销量下降也是合理的。

最后再来说说 Kindle Oasis 这款亚马逊旗舰。原售价 2499 元,几乎已经可以买到一台主流国产旗舰手机,尽管我仍是愿意为更加轻薄的电子书,集充电和保护作用的保护壳以及提升手感的实体按键买单,但恐怕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花这样的价钱买一台电子书,确实性价比不高。但因为国行地区的下架,在个别第三方渠道上,Kindle Oasis 已经涨价到了三千元以上。

虎嗅在 Kindle Oasis 下架后针对此事咨询了亚马逊公关团队,并未得到回复。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