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荣耀”还是“农药”? 看看95后们都怎么说

游客 2017-07-16 12:14:13    201177 次浏览

来源:观察者网

短短几日,《王者荣耀》就被舆论卷下王位,送上了“鞭笞台”。

此前,“父亲不让玩‘王者荣耀’,男孩扬言要跳楼”、“小学生为充值王者荣耀倾家荡产”等新闻见诸报端时,社会已颇有微词;7月份,人民网(603000,诊股)连发三文直白声讨,将《王者荣耀》直推舆论风暴中心;同时段,新华社也三评“农药”,更是为批判、反思的舆论势头推波助澜了一把。 

关于《王者荣耀》的故事,观察者网有过多篇报道;围绕《王者荣耀》的“白与黑”,观察者网也已上版几篇评论。近日,观察者网迎来一批95后实习生,有“农药”的“吸食者”,也有吃瓜的围观群众。拜读完谆谆教诲,不妨再看看小年轻对“农药”的思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认知理解,或藏着不一样的理性闪光点。

“荣耀”还是“农药”? 看看95后们都怎么说《王者荣耀》官网页面 

《王者荣耀》好与坏,因人而异 

@辰砂(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大三生)  

《王者荣耀》作为手游,充不充值都可以玩,游戏体验差距不大,那么玩家们花钱买皮肤的冲动从何而来呢?为此我采访了我沉迷王者荣耀的室友,她告诉我两个词:“人情”,“显摆”。在《王者荣耀》里送皮肤是他们人情往来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拥有稀有皮肤在小学生们看来,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  

“人情往来”、“炫富”,这些词听起来都不陌生,在当下社会中这些风气时时都被抨击,却时时都在。当这些词与我们的孩子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当深刻警醒,这不是一个游戏的问题,这是我们的问题。 

成人的现实、成人的压力、成人的世故不该这么早地传递给孩子。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作为家庭与社会,我们本就应担负起比任何一方更多的责任。 

说到沉迷游戏,不仅仅是小学生,许多大学生成年人同样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游戏为何这样令人着迷?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说的是人们做某一件事,付出成本与劳力之后,获得回报,在获得这一过程中得到快感。 

为什么我们无法对学习和工作上瘾?这是因为学习与工作都处在一种长周期循环中,我们需要长时间的付出才能获得回报,这使得我们的情绪长时间处于付出的相对压抑状态。而游戏则相反,打怪,掉落材料,进攻,赢得胜利,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快速的循环带给我们强烈的快感刺激,因而令人欲罢不能,觉得上瘾。  

其实不仅仅游戏会让人上瘾,我身边有做烘焙上瘾的同学,有种花上瘾的同学,有钓鱼上瘾的同学,瘾与快乐其实只有一线之差。好的瘾让人生充实,让自我提高,而坏的瘾为了填补空虚,却只在快感之后使得人生更加空虚。 

我曾经问我的一位长辈,如何让人生没那么无聊?他的回答简单质朴,但一直鼓舞着我,使我既不成长为无趣的大人,也不停留为幼稚的孩子。 

他说:“找点事做做。”无论是游戏上瘾,还是早些时候的大学生空心病,我们社会都表现出一种空虚浮躁的气氛。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当下,我们都需沉下心来找些事情做做,为自己找些爱好,只有治好了自己的空心病,才不会让任何瘾头寻到心灵的空隙。 

@张函数(西安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大三生)  

当年QQ农场最火的时候,玩家设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更有甚者透支了身体,引发了舆论激烈的争论。我认为此次“王者荣耀”话题不过是这长久争论的延伸,它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姓王的之后,还会涌现刘者荣耀、张者农药。 

每一代少年都有自己时代的“王者荣耀”。曾经的少年沉迷于红白机、魔兽世界、CS、红色警戒。当时一定有人感叹毁了他们,就像今日抨击王者荣耀毁了当代小学生一样。但是我相信,当年那群少年的大多数如今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过着幸福充实的生活。 

一张极具年代感的农场表情包…… 

@倒刺(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系学生)  

如果仅从游戏性方面而论,手机游戏的质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绝对无法与主机游戏相抗衡的。论操作,手机的键位远远不如电脑复杂;论画质,甚至比不上现在主流的网络游戏。  

可是,手机游戏的优势体现在方便快捷、对闲暇时间的消耗、以及无与伦比的社交属性上,这几个方面都是主机游戏所不能企及的。 

重中之重在于,如果说相较于方便快捷、消磨时间的特性,主机游戏尚且有硬核的内容可以吸引大部分玩家,手机游戏社交层面的价值是主机游戏所不能媲美的优势。 

王者荣耀的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它把握住了手机游戏的社交属性,将MOBA类游戏移植到了手机平台。……现在的处境是,游戏的“好玩”由于部分人的沉迷成为了原罪,如果按照“弘扬正能量”这样的标准去研发,那么游戏发展只能永远带着镣铐跳舞。 

游戏理应保有其纯粹性——好玩,王者荣耀作为一款游戏,没有任何义务在开发中为了避免沉迷,将其设计得“不那么好玩”。 

王者荣耀引发的沉迷游戏现象绝不应该归咎于“怪游戏太好玩导致孩子沉迷”,这种论调就像“谴责女性穿着不保守导致男性强奸”一样毫无逻辑且不负责任。即便没有出现王者荣耀,也会出现“英雄荣耀”、“大侠荣耀”等等其他吸引未成年人的游戏。 

@夜浦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二生)  

“成瘾”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及,追剧追上“瘾”、工作成“瘾”、做家务成“瘾”等新形式的“瘾”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笔者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人在用各种方式填满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害怕停下来,停下来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停下来他们可能要面对的是孤独。 

而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手游则被孩子们用来填补他们的生活。当孩子发现放下游戏后的是空空的房子、是孤独和寂寞、是如山的作业后,而在游戏里有队友、有人聊天、有人陪伴,他们选择躲避在游戏中是可以预料的。而孩子本来就心智薄弱,长时间游戏容易上瘾也就可想而知。 

现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普及,手机成为家长打发孩子最方便的工具,而手游则成为孩子们让自己不孤独的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如果不是《王者荣耀》,也可能是其他任何一款手游,只不过《王者荣耀》在众多手游中成功脱颖而出。 

与其指责游戏公司,家长不如反省自己,是不是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至于金钱观念,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手机支付功能的普及,让一张张热乎乎的人民币变为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别说孩子,有时候甚至连大人自己花起钱来也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甚至产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的错觉。因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在当下的教育中尤为重要。  

这金钱观……分场合,不都对 

@何弈(浙江大学新闻学大二生)  

我并不是一个十分热衷于游戏的人,但是身边在玩手游的朋友不少,《王者荣耀》是他们日常生活休闲的一部分。 

游戏满足了玩家的某种需求,使得玩家投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游戏之中。任何一项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娱乐活动都能让这项娱乐活动得到追捧。换句话说,任何休闲娱乐活动都有沉迷的风险,甚至不仅仅是休闲娱乐,许多日常活动都有“沉迷”一说。 

但实际上,对于一些活动的“沉迷”会被大肆宣扬褒赞,例如时常被冠以“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户外运动“沉迷者”,这一活动其实也具有高风险性,每一年丧生于极限运动的人数远远高于沉迷游戏导致的跳楼致死等极端事件。 

那为什么户外运动等活动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对行为本身的认定就会有善恶是非对错吗?导致玩家沉迷游戏并不只是游戏一方的过错。这种沉迷是相互的。比如我自己对游戏完全不感兴趣,那这样的游戏即使有天花乱坠的宣传也无法吸引我。 

游戏不应该承担来自玩家本身的问题。 

《王者荣耀》,参与自有其荣耀…… 

@穆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研一生)  

王者荣耀是一个团队游戏,需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当队友们都在战场鏖战的时候,哪怕是多几次等秒复活,也不能一个人跑了或者挂机等消极应对。于是玩家就设定有了一个无形的游戏道德在里面:齐心协力,共赢此局。 

作为一种社交媒介,它用虚拟的游戏方式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合理的宣泄。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往往是利弊均兼,某些媒体在自己的立场看到其中的弊,乘着政策风头,带着政治目的的声音总是这样硬朗、强势,而实际上缺乏一种温和的态度、客观的眼光,这在后真相时代的潮流中,面对开放先进的事物,无疑也是一种观念的不包容和桎梏。 

@卓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大二统计金融系学生)  

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班上经常会发生少数派被多数派排挤的事情吧?放在《王者荣耀》这也是一个道理。一些不玩或者被父母告诫不许玩《王者荣耀》的小朋友在班上极有可能会受到多数玩《王者荣耀》的同学们的排挤。为了合群,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玩,玩了一段时间后便沉迷进去了。因此,想要解决王者荣耀痴迷症,学校的老师也要努力监管。 

《王者荣耀》的“罪与罚”,不能只让背 

@东八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大三生)  

从传播学的角度,“怼”不会让《王者荣耀》“降火”,反而会让这款游戏打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裹挟着国家级媒体的流量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游戏,其中包括了人民网和新华社所担心的未成年人。 

《王者荣耀》,你可以认为它是新时代下的“《三国演义》”,把帽子扣得大了,它也戴不起。游戏只要不触碰到底线、不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我们就应该宽容些,无需游戏来承担道德教化的重要任务。 

人们对于任何事物都会成瘾,甚至有些小朋友从小就喜欢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一天花上两个小时观察昆虫的形态和活动的都有。游戏成瘾为何成为了一种原罪?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教育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游戏的“戏”与“嬉”同音,游戏代表了一种荒废时光的行为,这自然是不可取的。 

在科举取士的传统社会里,游戏确实难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在今天,时代变了,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改变,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从来都是相对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玩电竞可能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这是一条无法预测的“成功道路”,有成功的例子可能目前来说还是少,最起码没有比读书来得安全稳妥 一些。 

但是不能因为如此,而把游戏贬低成一种“低级趣味”。对游戏成瘾也并没有像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可怕,极端的例子总是少数的,更多人会因为现实面临的问题而转变自己对游戏的态度,权当做消遣而不是沉迷。 

少数成功者能够做到以游戏为生。未成年人自制力差一些,沉迷上瘾在所难免,把引导的责任推到隔着屏幕的游戏开发商,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不是真正地在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来自师长的教育、引导是不是会更实际一些呢? 

@陬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大三生)  

人民日报对这款游戏的很多具体的批评是建立在与这款游戏相关的各种猎奇性的社会新闻上的。比如,小学生充值三万玩游戏的事件,或者是人民日报转载《新京报》的小孩玩游戏后的跳楼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只是这些社会趣闻的导火索,背后的社会问题,比如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不足,教育不足可能才是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在《新京报》的采访中,有家长认为孩子玩这款游戏理所应当,充值玩游戏也理所应当,则可见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过于简单粗暴、缺乏深入性才是问题。 

如果进一步调查,我相信留守儿童的手机游戏沉迷比例可能会更高,可能背后的国家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会被揭露出来。《王者荣耀》当然要为这些社会问题负责,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表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王者荣耀》,国的荣耀 

@李一一 (四川社科院政治所研一生)  

每个时代都会有引起年轻人追捧的东西,区别在于是网络小说、武侠小说,还是网络游戏?老一辈常常批评爱好新事物的新一代“玩物丧志”,新鲜世代也常常被称之为“共和国垮掉的一代”,然而从改革开放至今,有哪一个世代曾经垮掉?对比日本韩国,大陆并没有。 

世界网络游戏市场方兴未艾,东亚地区更以日韩为翘楚,日韩以之宣扬本国文化,达到对外扩散文化软实力的效果。我国的游戏产业发展滞后,集数年之功才出现一个风靡全国的游戏,如果贸然打压,对整个游戏产业的后续发展也会有所影响。“继续观察,要求改正”反而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直接进场作干预,“公亲变事主”可能造成市场的恐慌,至少是信任度下降。 

据估计,网络游戏市场还将持续扩大,这个领域我们自己不占领,他国也会占领,封杀自己的游戏,不过是让本就孱弱的游戏产业更为弱小。近日,《王者荣耀》宣布西进欧洲,打开国际化的第一步,既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缺失,又从某一程度上扩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回溯中国电子游戏史,似乎没有哪一款游戏像今日《王者荣耀》般,面临着如此汹涌的舆论浪潮。它的成功,是现象级的;它所遭遇的社会批判,也是现象级的。

它,最终会成为一场“荣耀”,还是演化成毒“农药”,难以定论;但这波浪潮中接二连三被抛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反思,给予解答,并达成共识。

游戏、玩家、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该如何合力行走在娱乐与责任间?这题,无法回避,也不可回避。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