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互联网的技术活也要下基层

游客 2017-07-14 13:53:23    200985 次浏览

“中国制造2025”自两年前提出,在各地的积极推行中,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生产环节,“身临其境”地发挥作用。拥有设备和制造技术的工业企业正在与拥有新科技的互联网公司正向互动,互联网技术做到了真正落地车间。

作为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的实践者,互联网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新尝试,树立了新一轮工作方法的典范。以阿里云为例,项目直接相关的程序员离开了办公桌,真正走到工业企业的车间,向车间师傅请教工业制造的流程、规则,做到为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找到切合的痛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基层,往往体现在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帮助干部了解群众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下基层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能够找到符合基层实际、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近30年里,下基层是干部工作行之有效的办法。而现在,这一成功的方法论正在由更多行业采用,工作方式灵活、更敢于创新的互联网公司成为这一波浪潮里的排头兵。

互联网公司下基层要干什么?

首先,下基层意味着能了解更多行业的专业知识,拥有第一手资料。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不再局限于满足单纯的线上需求,正在与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产生火花。工业、医疗、环境……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隔行如隔山,作为牵线程序代码与业务实际的程序员,也面临了新的职业挑战,原本的互联网技术知识,远远无法满足他们对这些行业的理解。

其次,下基层意味着能大大缩短得到解决办法的时间,尽快拿出实招。缺乏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仅靠伏案工作,本质上与盲人摸象没有太大的区别,看不到全局就无法了解全貌。以工业为例,以日计算,工业环节每天产生TB级的海量数据,工作方式的错误将导致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晚一步实现,最终导致整个实现过程的滞后,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波士顿咨询曾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工业4.0新技术将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带去15-25%的提升,额外创造附加值4-6万亿元。

得益于不断扩大的云计算产业规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周边效应也在不断扩大。除工业领域外,还将有更多的行业从新技术中获利,而随着互联网企业转向下基层的工作方式,从技术到生产成果的最后一公里也将被快速打通。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