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虚假证书“网上可查”

游客 2017-07-14 10:52:56    201293 次浏览

不用培训、考试,只要交钱,就能“买到”各类职称、学历等证件……近日,在公安部指挥下,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仿冒人社、教育等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证诈骗案。

公安机关日前查明涉案人员近百人,查扣涉案资金350余万元,假证22000余本,查清一条包含虚假官方网站建设维护、网上宣传接单、线下假证办理等环节的特大诈骗产业链,摧毁一个长期利用互联网制售各类虚假证件的特大团伙。初步发现办假证人员3.4万余人,假证涵盖劳动人事、科教文化、卫生医药、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仿照官方网站开发虚假网站

2016年9月,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工作中发现,有不法网民仿照有关部门官方网站建立虚假的“中国教育网”“江苏省人社厅工作网”和“江苏省人社厅职称网”等,发布各类官方“通知通告”等信息,遂将该线索交由南通市公安局负责侦办。

“虚假网站与官网极度相似,普通人很难区分真伪,极具欺骗性。”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说,犯罪嫌疑人针对考生等特定网民进行办证宣传,声称“免考办真证,可以官方网站查询”,将办证网民身份信息录入虚假网站,以备办证网民验证查询。

办案民警唐煜煜说,培训公司接到业务后,就把资料整理后发给制证环节,两三个月之后,就可以把证件和查询网站发给办证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犯罪嫌疑人马某一人就帮助这个团伙制作了12个仿照官方网站的虚假网站。“网站做好后,他们陆续上传了一些办证人和证书的基本信息。”唐煜煜说,办证人只要登录他们提供的网址,就能查到自己证件的信息,所以有的办证人直到警方找过去才知道证件是假的。

“培训”机构招揽生意 形成办理假证一条龙

“中级职称是9800元,高级职称是19800元,如果对方还价,可以便宜一两千元。”犯罪嫌疑人苏某交代说,他之前经营一家培训公司,2013年开始做假职称证件。“当时,有客户提出办证需求,看有利益可赚,就开始在网上搜集和关注这方面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当时苏某在网上一个建筑群里结识了吴某新,对方说可以帮着做职称。2013年,两人做了第一笔“生意”,“当时我收了那个办证人18000元的费用,给了他5000元。”苏某说。

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沙俊斌说,办理“证件”的市场需求不小,这种需求会被各种培训机构,教育公司之类的单位发现,然后在网络上有共同需求的群体就会聚集,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的最下游是需求方,最上游是有能力办证和把假证信息挂到网上的人,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钱赚。”沙俊斌说。

“从‘摆地摊’转为‘精品店’”是办案民警对这类诈骗活动的形象比喻,现在不再是简单地在墙上喷上“办证 电话号码”,而是转战到网络上,团伙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网状化结构,除核心成员外,外围人员结构松散,更为隐蔽。

经侦查,该团伙的诈骗活动流程为:培训机构向中转人员提出办证需求,将办证人员资料传给中转人员。中转人员接到需求后,一方面将办证人员资料汇总,通过安排线下专人进行制作;另一方面将办证人员资料发给虚假网站的制作人员,由虚假网站制作人员完成虚假网站的制作以及办证人员数据的上传、维护。

“从业资质”虚假 埋下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这一案件揭开了一条规模庞大、人员复杂、行动诡秘、获利丰厚,包含虚假官方网站建设维护、网上宣传接单、线下假证办理等环节的特大诈骗活动产业链。

“本案中查获的虚假证书和印章数量惊人,一些人员通过办理假证获取所谓‘从业资质’,一旦投机得逞,将严重威胁社会诚信底线和公平正义,如果进入相关重要行业领域,还将给国家和社会政治稳定带来重大隐患。”专案组组长、南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吴忠灿说,不法人员投机取巧,通过办理假证获取从业资质,损害了通过正规考试人员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对仿冒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证相关活动依法进行全链条打击,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切勿心存侥幸,不要试图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相应资格证明、证书,更不要触碰法律底线。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