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中国制造迎来新契机

游客 2017-07-14 08:08:42    200985 次浏览

10年前,中国高铁在正式运行前,要在弯道上不断地进行测试,车厢里有人拿着分贝仪时刻检测车内噪音,测试后再改进设计。而现在,中国高铁已经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模拟高铁行进到弯道时发出的噪音情况,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降低成本”,这是云计算带来的利好,也是云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之一。

“云平台将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最重要载体。据统计,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带来15%—25%的提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

在数据爆发的年代,云计算将逐渐成为各行业最基础的需求。

“云”是数据和应用的存储空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很好地理解“云”:以前,每个工厂都要自备发电机供电,但自从发电厂出现后,大家都改用电厂的电,不必再自己发电了。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各行各业将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服务。

波士顿咨询曾发布报告指出,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中国制造业额外创造附加值4万-6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很多地方、企业对“云”的兴趣浓厚,也印证了“云”的发展趋势。山东、浙江、贵州、江苏等多地政府提出建设“数据强省”、推进“企业上云”计划。

中国“云”出海挑战不小

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云”会带来很大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复杂生产过程中的多元参数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提升良品率,破解生产效率难题;其次,云计算可以协调制造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信息;再次,云计算可以打通需求侧与供给侧,让制造活动围绕消费者需求展开。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加速“出海”。但是,中国“云”在“出海”时也面临着挑战。业内人士表示,当中国云产业在海外建立数据中心时,会面临各个国家对数据合规要求各不相同的问题。其次,在比较封闭的国家,本地硬件和网络设施不开放,想要在当地建立数据中心,需要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这样前期准备时间成本较高。除此之外,相比亚马逊和微软等云计算先驱,中国“云”还缺乏对欧美客户的了解。未来,还要针对每个区域的地方要求、用户习惯、市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建立完善的合作伙伴体系。“阿里云会提供英语、中文和日文3种语言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服务。”刘松说,“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支持,中国‘云’才能走长远。”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