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豌豆荚的七周年:7年分发数据记录所有App的兴衰起落

游客 2017-07-13 07:40:38    201187 次浏览

新浪科技 谭宵寒

“当年WIFI还不发达,智能机也很新鲜,最喜欢手机连接电脑,打开豌豆荚,升级App、清理垃圾,然后浏览几个小时的App,现在想来还挺怀念。”一位知乎网友说道。

2009 年年底,豌豆荚工程师写下了第一行代码,从正式上线至今已走过7年。对于豌豆荚,感性派怀念它崛起的年代,理性派批评它的改变与不愿改变,而在客观上,2014年豌豆荚成为中国最大的Android应用商店,拥有3亿用户,日应用分发量超3000万,这个起于PC与移动互联网交接时代的主打安卓移动应用分发的市场,也记录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从无到有。

过去7年App的变迁:从工具产品到服务产品 BAT占领的领域逐渐扩大

豌豆荚的七周年:7年分发数据记录所有App的兴衰起落

据豌豆荚方面介绍,这七年间,新增应用的趋势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工具产品、娱乐产品、消费产品、服务产品。

2012年以前的移动互联网是工具类产品的春天,包括应用商店、浏览器、社交工具。2010年,受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等细分行业良好的市场表现,基于手机应用商店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的初步形成。Android系统成为最为火热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一些研究机构甚至预测, Android在智能手机平台争霸战中就会成为全球第一。

在2011年,发布了微信,这是继米聊之后的国内又一款类Kik的免费应用产品,此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360也相继发布此类型的移动IM产品,国内移动IM市场异常火热,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2012-2013年的热门领域为娱乐产品,包括视频、音乐、游戏、朋友圈等。伴随视频、音乐等传统PC热门产品的移动端产品体验成熟,随身娱乐成为趋势。同时继神庙逃亡、植物大战僵尸等国外热门游戏大热后,手游开发进入新阶段。另外,微博、微信朋友圈则成就了自媒体式的新娱乐时代。

2014-2015年为消费产品的时代,垂直电商、O2O、电子支付类应用不断增加。用户习惯了在移动端使用电商的消费模式,出现了一批垂直电商平台,同时也出现了围绕女性群体的App,包括经期记录、商品导购、美图、女性社区、母婴等应用;O2O领域出现了大量公司,同时电子支付成功渗透线上线下消费场景;2014年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元年,P2P网贷、宝类基金、众筹等多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

从2016年至今最火热的领域则在服务产品领域,一些传统领域也在发生转型。

豌豆荚的七周年:7年分发数据记录所有App的兴衰起落(数据由豌豆荚提供)

通过2010年至今每年分发量排名前20和七年分发量累计前50的App排行榜,可以发现:

1)BAT掌控的领域不断扩大

过去的移动互联网七年,是BAT尤其是和腾讯不断扩展掌控领域的过程。

2010年应用分发量排名前20名中,属于BAT系的仅有腾讯旗下的QQ和旗下的魔图精灵,另外,还有阿里巴巴在2010年投资的搜狗;但随着各家移动战略的推进,到2013年,当年应用分发量前20名中,腾讯系已有微信、QQ、QQ空间以及投资的搜狗,阿里系包括淘宝、支付宝钱包以及投资的微博和搜狗,百度系包括投资的去哪儿。

随后的几年间,BAT对分发量前列的占领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移动为先的战略继续推进,但更多的原因是它们的大举投资甚至是收购。在2014年,阿里收购UC、投资优酷、,并再次投资了美团,腾讯投资了大众点评、等公司。而在这一年,据CNND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手机使用率达到了83.4%,首次超过传统PC(80.9%)。

此后的2015年、2016年,并购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17年第一季度,应用分发量前20中,除WIFI万能钥匙、360手机卫士外,其他App都为BAT旗下公司或与之有股权关系。而除了收购,从BAT体系中也不断脱胎出新的产品,比如在2017第一季度进入分发量前20的全民K歌。

从数据上来看,BAT通过不断地收购实现对流量的占领和掌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无论他们过去投资了多少公司,也依旧会有争夺互联网流量产品的出现,而对付这些新产品的方法只有投资,比如今日头条、快手的出现;当然,对后来者而言,BAT系产品的流量和地位日益稳固,也导致后来者想闯入前20也更加艰难。

2)应用更替背后的技术迭代

各家这七年间在移动端的布局、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以及领域的扩张,也改变了如今的格局。

从行业巨头的布局来看,七年分发量累计排行榜前50中,除去8个游戏类产品外,腾讯旗下、腾讯收购或投资公司的应用共有13个,阿里有10个,而百度仅有4个。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中,腾讯通过微信和QQ抢占了入口,百度则稍显缓慢,到2014年,手机百度进入了年度分发量前20。

豌豆荚的七周年:7年分发数据记录所有App的兴衰起落七年分发量累计排行榜前50中与BAT有股权关系的App(除游戏应用外)

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升级,移动互联网早期工具类产品,如任务管理器、蓝牙助手、安卓优化大师等软件也已经退出舞台,暴风影音这类此前被用户依赖的视频播放器功能也渐渐被系统内置的软件所取代。

未来:传统领域继续转型 新项目崛起背后的技术浪潮

从最近的2016年-2017年Q1分发量前20的App排名来看,BAT的地位更加稳固,技术的应用与成熟带动了新项目的崛起,文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在扩大。

1)工具产品向内容平台转型

从2016年至今,一方面是服务应用的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早期的应用也在进行着转型,方向之一就是工具产品向内容平台转型。

根据豌豆荚数据,在用户喜爱应用排名中,新闻资讯类排第二,手机网民有获取更丰富的资讯渠道的需求,并乐于对新闻资讯发表评论。

2016年8月,UC宣布“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向“大数据新型媒体平台”转型,同时还发布独立资讯应用“UC头条”;在2015年底,决定内容战略转型,工具为入口、内容为核心、大数据为高地,并在次年8月,收购新闻应用News Republic,此外,在美国推出社交直播应用Live.me;更早之前,美图推出美拍,从图片进入短视频领域,现在也在尝试电商业务。

2)娱乐产品细分化

在2017Q1分发量前20的榜单上,一方面是早期的视频平台和音乐平台,包括爱奇艺、优酷、QQ音乐,酷狗音乐,同时也出现了快手、全民K歌等新型平台。

在2014年,电商平台出现了细分化、垂直化的发展趋势,而从2016年以来,娱乐产品也在细分化。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在行业内较为稳固的地位,但同时也在进行品牌升级和转型,布局直播、短视频等细分领域,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快手这类的垂直领域的独角兽平台,自2015 年至 2016 年先后上线了趣蛙视频、小咖秀、开眼Eyepetizer、逗拍、小红唇、火山小视频、VUE、快更视频、梨视频八角星等多款短视频App,此外,二次元、运动、花艺、家居、烘焙等市场也不断扩大,消费升级与娱乐化的趋势继续加强。

3)新项目崛起背后的技术推动

从2016年度和2017年第一季度的分发数据来看,今日头条从2016年度的分发量第20名到2017Q1的第7名;WiFi万能钥匙从第七名到第四名,2016年6月,WiFi万能钥匙方面还宣布全球用户数突破9亿;此外,在2017第一季度,快手也首次出现在分发量前20的榜单中。

而这些应用崛起的是基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UC、猎豹等转型向内容转型中也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因素。在2016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个风口已经过去,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方面。在未来,出现在分发量排行榜单上的,或许有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类的技术公司。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