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无人超市:讨论技术比讨论素质更靠谱

游客 2017-07-12 10:24:02    201464 次浏览

最近,马云的“无人商店”火了。店内无人看守,货品拿起就走,机器自动识别,出门即走即付。对此不少人担心,有“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面对无人超市这类全靠自觉的新事物,市民素质恐怕经不起考验。令人意外的是,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没败给市民素质,却输给了持续高温”。(据昨日《南方都市报》)

事情是这样的,上海最近气温高达35℃,无人便利店由于选址没经验,未配备防晒设备,导致店内温度高达40℃,像甜甜圈、巧克力、糖霜一类产品,全部融化。无人便利店也被迫暂时停运。看来,无人商店概念虽火,但真实落地之后,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商家应未雨绸缪,有所准备。

无人超市出现后,媒体对于“考验素质还是考验技术”这个问题,焦点多放在前者;而目前看来,无人商店面临的技术上的问题也很突出。败给高温的上海首家无人商店,这个例子很典型,连马云的“淘宝会员店”,运行初始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据报道,目前淘宝开发的无人运营系统,身份识别的错误率是0.02%,商品识别错误率为0.1%,识别精度尚有提升空间。个人识别上,如果用户同时戴太阳镜、口罩、帽子,或者商品被身体紧紧捂住,识别就会比较困难。而且“结账门”目前只能单人依次通过,若购物人数过多,会造成排队现象。还有,双胞胎、“整容脸”购物,如何进行有效识别?若顾客使出“损招”,打开饮料喝完再把瓶子放回去,技术上如何防范和处置仍是未知之数。

当然,在素质尚未过关,技术也亟待完备的时候,不可能等到素质过关了才来试验推广新技术。实际上,所谓的“素质堪忧”,也不是中国才有的问题。国外早就有无人收银,顾客自行扫码付款的超市。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普通超市每年因偷盗产生的损失是营收的1%-2%,管控较 严 的 沃 尔 玛 可 以 做 到0.8%,但无人收银领域,产生的偷盗率明显升高。2015年6月间,阿里巴巴曾经在杭州和北京进行无人超市一日实验,结果杭州的实验超市当日只收回了八成应收货款,损失3000元。

有时你还不得不承认,爱贪小便宜这类人性弱点,长期内很难消除。顺手牵羊的人不是买不起,而是趋利本能让他觉得,别人能拿为啥我不能拿。这决定了光靠道德的力量难以令所有人自律。那么通过技术的办法来督导鞭策,未尝不是一条推动市民素质提升的新路。当然,大数据会让个人隐私无所遁形,消费者一举一动都在电商和数据公司“全天候”监控之下,这样的担心有其合理性。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涉及个人金融信誉的范围内,大数据如果扮演类似“上帝”角色,让人内心有所敬畏,惩恶扬善,令占小便宜、网络欺诈、欠债不还者,上超市出不了大门,诈骗账户被银行冻结,老赖不让买飞机高铁票,站在利益受损一方的立场上,的确是大快人心的事。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技术跟素质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如果总是以“素质太低”的不变解释来回应万变现实,共享单车恐怕也不会有今日的可观局面了。与其以“素质”预见一切,不如关注技术如何影响人、塑造人,并鼓励企业研发更具人性温度的技术。倘若有一天,无人超市能为报纸上登过的那位“偷鸡腿给孩子过节的母亲”打开一扇门,网开一面———正如任何有同情心的超市老板会做的那样,人们会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超市。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