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学生卡走了,校园贷来了

游客 2017-07-11 13:56:54    200697 次浏览

曾经风行一时的学生信用卡(下称“学生卡”)如今已经面临几近消失的窘境。

7月5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关于银行发展学生信用卡业务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各银行的学生卡业务目前普遍处于萎缩状态,多家银行已暂停发卡,工农中建四大行等少数银行虽仍在坚守,但均明显放缓了该类卡的发展步伐。

有观点认为,学生信用卡是校园贷的雏形,如今的校园贷在自助申请、循环出借、全额提现等特征上仍然与传统信用卡业务十分相似。而这形似的业务特征让不少人不禁起疑,新版的银行校园贷是否也会走上学生卡的旧路,以至重蹈覆辙呢? 

对此,交通银行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如今的校园贷的确和传统信用卡有相似之处,商业银行在布局校园贷的同时,如何不重蹈当年校园信用卡的覆辙,对银行来说是风险把控能力的考验。

学生卡市场萎靡不振

谈起学生卡,业内人士并不陌生。它是是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下称“学生”)发行的信用卡,被看作“校园贷”的雏形。

早在本世纪初,不少商业银行就开始“跑马圈地”,推出针对学生的信用卡业务。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持卡比例达到15.1%,2007年上升到24%,这让很多缺少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迅速沦为“卡奴”。

学生过度透支信用卡、家长被迫还债事件频发,增加了银行发卡风险,也引发学生家长不满。最终监管部门不得不收紧对校园信用卡业务的管理,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目前,除建行、中行少数几家银行的名校校友卡能在填写“第二还款源”的前提下申请少量额度外,农行、工行、招商银行的学生卡均只能作为“储蓄卡”使用。

招行某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学生毕业前,该行学生卡的信用额度将暂时封存,但学生可通过先存款后消费正常享受积分累积等招行信用卡权益以及费用减免等校园卡专属优惠。至于额度,只能待持卡人毕业后到发卡机构申请将学生卡转为标准版信用卡后,才能申请。

发卡行少了,听过并用过这类卡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上述报告显示,在其采取的样本中,18.6%的学生“没听说过或不了解信用卡”,29.3%的学生“觉得信用卡没什么用处或者不好用”(交叉分析发现,这部分学生大都没有申办或使用过信用卡)。

而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访几家大学时也发现,不少大学生对“学生卡”基本没有概念。没听过更没用过是他们较为普遍的态度。而一些听说过这类卡的学生对此并无开卡欲望。

“听说额度小到没朋友,功能也不是不能代替,感觉很鸡肋。”一位在校大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银行重返“校园贷”

学生卡退,校园贷进。

近几年,学生卡虽然逐渐退出了市场,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却没有减少。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大学生的总体消费规模已提升到4500亿元左右,规模庞大。

在旺盛需求下,各类非正规金融近几年逐步进入校园市场快速发展,衍生出高利贷等风险事件甚至恶性事件。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学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满足,是近年来“校园贷”乱象滋生的重要土壤。因此,在政策上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把正门打开”,让银行重返大学校园,满足学生合理的生活、消费和融资需求。

为此,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同时,为满足大学生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

兴业银行某零售部负责人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鼓励“正规军”进军校园贷体现了监管部门疏堵结合的决心,希望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正规金融将“正门打开”,把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事实上,各大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校园贷”项目。比如,建设银行发布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信用贷款平台——“金蜜蜂校园快贷”;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目标是为高校学生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招商银行也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大学生闪电贷”产品;另外,工商银行与分期乐推出了双方合作的“工银分期乐联名卡”等。

周昆平表示,银行重新布局校园金融,无疑能起到净化行业环境的作用。目前,银行的校园贷年利率多为5%至6%,比此前网贷平台的校园贷利率至少减半,银行的低利率产品将倒逼校园高利贷退出,对有限改变当前“校园贷”混乱现象。

借助大数据防范风险

学生信用卡是校园贷的雏形。如今的校园贷,虽然是以贷款的形式发行,但其自助申请、循环出借、全额提现等特征,却与传统信用卡业务十分相似,因此,仍然存在着过度消费、违规使用、无力偿还的业务特征。

这让不少人不禁起疑,新版的银行校园贷是否也会走上学生卡的旧路?

对此,周昆平表示,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和方法来防范这种风险。而且银行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电商场景掌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而为防控过度消费、违规使用等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因此,银行利用大数据来解决“校园贷”这个难题还是值得期待的。

资深金融人士史晨昱也撰文表示,重返校园市场的银行势必应将风控放在首位,在准入门槛、申请流程、授信额度等方面更加谨慎,如对于签订贷款协议或发生贷款的学生,系统每半年对学籍信息进行批量核查;实施阶梯式贷款授信等。

史晨昱进一步补充,银行应总结前期网贷平台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适应大学生市场的风险控制流程,从而严格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

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认为,做到以下三点,不仅是银行新版校园贷产品,政策也可鼓励学生卡重返大学校园。这三点分别是:进一步扩充征信数据源;利用大数据提高风控水平;建立与高校之间的联动机制。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