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里,国际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价格迎来了今年内的第二轮暴涨,一度突破历史新高2万元每枚。虽然比特币从来没有得到国际货币当局的认可,但是以其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却在金融世界风靡。
近日,企业和投资银行部亚太区银行科技主管Abhijit Gupta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比特币带来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有巨大的运用前景。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并非旨在去中介化,反而能够促进合作,减少了验证环节,提高效率。
摩根大通企业和投资银行部亚太区银行科技主管Abhijit Gupta区块链 去中介化
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恰值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建立一种独立于银行体系外,不受到货币当局监管,不会出现滥发货币的虚拟货币试验品。
设计比特币的核心是解决如何在没有中央清算系统的前提下完成支付结算,这要归功于区块链技术。
Gupta认为,区块链并非去中心化的工具。目前区块广泛应用在三个不同的领域,首先是网络货币,比如比特币,第二是智能合约,第三是分布式的记账系统。
“在摩根大通,我们更关注第二种和三种功能,比如将区块链视为‘记录’系统和分布式记账系统。”他进一步强调称,区块链并非去中心化的工具而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他以摩根大通现在与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合作的一个项目--Ubin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摩根大通和其他8家银行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将分布式记账应用在银行间支付当中,以评估新加坡元符号化后的应用。“在这个项目中,你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在应用分布式记帐的过程中并没有将MAS拿掉,只是将整个流程变得更高效、减少了各个环节的验证。” Gupta补充称。
在他看来,未来即使出现新的数字货币,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管控与对实物货币的管控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数字货币只是为经济运行节省不少成本。电子支付在反洗钱等监管方面更具有优势,因为电子支付是网上留痕的,比实物货币交易更容易被追踪到。
银行也能在区块链账户体系中大显身手。传统上,银行只掌握交易的有限信息,主要是资金的流向。区块链技术能够将信息流和资金流集合在每个区块中,这使得银行能够像互联网电商一样掌握有关交易的更多细节。
当金融遇到科技
近年来,在科技推动下,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向金融领域进军,在新兴市场推广支付、汇款服务,Google计划打造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国内的BAT等互联网企业也都成立了金融业务板块,金融创新更多发生在科技公司而不是大银行。
互联网公司金融创新高涨热情也在倒逼传统银行的创新。Gupta表示,很多改变是金融科技公司带入市场的,因此我们会将其视为机会而非威胁。
不过,在他看来,银行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是主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技术公司只是提供部分金融服务,而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银行可以提供他们进入市场的入口。“我们赞助了很多Fintech公司,或者跟他们合作、使用他们的系统或者对其进行投资。所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何在技术领域投入巨资的原因,2016年我们在全球层面投入了95亿美元用于技术发展,其中的30多亿美元用在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当中。”
至于在未来金融行业,技术会否彻底取代人类,Gupta的看法是,机器仍然大有可为,但是除非客户被机器代替,否则银行并不会由机器来取代。
“比如摩根大通开发了一个系统--COIN(Contract Intelligence),该系统就是用来检验我们大大小小极为耗时的合同的,这些合同检验每年大概要耗费律师和贷款业务员工36万小时的工作量,但使用COIN,合同检验工作只需要在几秒当中就完成,而且错误率很低,当然合同检验完最终还是需要人来确认。所以还需要人与机器之间的合作。”Gupta告诉记者。
新兴市场借金融科技弯道超车
在西方,由于银行覆盖市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客户倾向于固有的消费习惯。但在新兴市场,金融科技似乎更加得心应手。近日,印度向其国内电信公司发放支付牌照,只要买一台手机,就可以拥有一个电子银行账号。
对此,Gupta表示,新兴市场国家的客户对新技术接受速度更快,非常乐于采用新技术。
“在新兴市场,特别是对很大的经济体,技术应用发展非常快,人们从连银行账户都没有的状态突然进入了电子钱包时代,街上人人都有手机,通过手机,人们便易且高效地参与到经济发展当中。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你突然能在增长如此之迅速的市场上快速地接触到这么多客户。所以我们把环太平洋地区看作是一个主要业务增长区域。”他表示。
以虚拟银行为例,这在美国或者英国并非必要,但在亚洲国家却能施展拳脚。Gupta表示,摩根大通在亚洲多个市场启动了虚拟银行业务,包括在中国。虚拟银行(在中国叫“虚拟柜台”)可以完成基本上所有的业务,而不需要实体的营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