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月宫一号”挑战密闭200天生存纪录

游客 2017-07-10 14:34:22    201067 次浏览

“月宫一号”挑战密闭200天生存纪录
昨天,“月宫一号”实验舱内,志愿者正在进行工作。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结束60天与“世”隔绝的独特体验之后,昨天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计划首批志愿者出舱,接替上岗的第二组4名志愿者入舱。这4名志愿者计划在“月宫一号”内连续生存200天,并开展关窗生存实验。一旦成功,他们将创下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密闭生存将创世界纪录

本次“月宫365”计划共有8名志愿者,分两组,计划以三班倒方式接力完成365天的挑战,从5月10日至今,第一组生存60天,昨天,第二组入舱后计划生存200天,如果成功,这将创下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由俄罗斯保持,为180天;最后105天,再换第一组进舱。

据了解,前两个月第一组志愿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生长情况良好。

昨天一早,第二组志愿者们就在实验舱外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组内四人也分工明确:舰长刘光辉曾参与过“月宫一号”一期的研究,他主要负责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小麦脱粒、秸秆粉碎等;副舰长伊志豪负责粮食作物的种植;褚正佩负责蔬菜种植;本科在首都医科大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的王伟是组里的健康管理员,她负责健康监测及小组物品的管理。

两组志愿者工作交接大约10个小时,包括生活细节、实验进展以及物品确认等。在此期间,8个人要共同生活在舱内,加上第二组的代谢水平高于第一组,“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坦言,系统要承担超高负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氧气、二氧化碳等平衡,系统要进行双向调节,一部分是自养单元,例如通过加大光线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产出氧气;另一部分是异养单元,通过减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来减少消耗。

新添一个月关窗实验

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志愿者将新增健康类别的实验。王伟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设计了关窗实验,将把三个舱的圆形透明窗口关闭一个月,在此期间,将记录志愿者的身高、体重、体脂率、呼吸氧耗、心率等体格指数,并将利用情绪软件、生物标志物观察心理状况。

刘红告诉记者,这200天当中,大家最关心的也是关窗实验。在正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日升日落等光的节律变化来感知时间,由此安排作息,形成生物钟。关上窗户,就是为了观察志愿者无法感知光节律、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自然光节律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实验还将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目前,“月宫一号”是在地面上进行,可以模拟的是封闭的环境。刘红分析,实际上,在外太空中还有重力、电磁场、辐射等会对生物系统产生影响,研究团队以后将设计两个很小的“月宫一号”,她用手比划着,“就像小罐子这么大,里面有不同的生物。”他们希望,小罐子“月宫一号”能借助我国的载人航天系统实现搭载,再在地上安排一个同样的系统,通过对比实验来矫正参数。

出舱者将入医院观察3天

昨天上午,面对即将出舱的生活,第一组舰长、北航博士生刘慧难掩兴奋。不过,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舱内生活也相当丰富,除了种植管理作物、记录实验数据和开展课题研究,还会喝下午茶,开展飞镖比赛。

志愿者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打理所种植的作物、开展实验。同时,他们在舱内所经历的一切活动也都构成实验,从吃喝拉撒到工作、休息,以及早晚各项生理指标,甚至心理波动状况都会转换为科学数据被记录下来。它们将会作为“月宫一号”研究的重要参数,为以后其他环境中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提供参考。

舱内志愿者的作息非常规律,一般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左右吃早饭,九点开始实验工作;午饭则安排在十一点半左右,之后是午休;下午两点开始工作,四点左右还有下午茶时间,大家一起吃东西聊天,规划之后的工作;下午五点半至七点则是晚饭时间,然后自由时间,可以娱乐,也可以阅读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等;最迟夜里十一点半,大家都要熄灯就寝了。

舱内的志愿者均有单独卧室,而他们的衣物则需要自己手洗,洗衣剂经过筛选可分解,洗衣水经净化处理后则可进入舱内植物栽培系统,循环利用。

昨天下午5时许,第一组四名志愿者结束这神秘的“月宫”生活,戴上口罩前往医院。他们将接受为期三天的医学观察以及二三十项生理指标的检查。200天后,他们将再次入舱,接力完成“月宫365”计划。

马上就访  

密闭生存如何调节情绪

与“世”隔绝60天,如何调节情绪?第一组舰长刘慧昨天在舱内向媒体记者吐露心声。

在这座面积150平方米的套间里,四位大学生还尝试为生活加点料。比如,他们在下午四点安排了下午茶,自种自采的小番茄就是“点心”;他们也会忙里偷闲,端出棋盘,来一场二人对弈;心情低落时还会投掷飞镖,来发泄情绪,偶尔也会来一场比赛,并记录排名;午饭时间的保留节目是看电视新闻。

为调节情绪,志愿者把吃也吃出了趣味。主食以面食为主,但志愿者们把面食做出了各种花样,不仅有面片汤,还有胡萝卜花卷和肉包子。大家的蛋白质主要靠黄粉虫补充,既可磨碎后拌入面粉蒸馒头,也可油炒后直接食用。这虫子啥味儿?志愿者刘佃磊回忆,“香、嫩、酥、脆,余味微苦但回味悠长!”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