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BAT能从内卷化致死的曹魏政权身上学到什么?

游客 2017-07-05 07:28:29    201213 次浏览

《军师联盟》与其说是司马懿一个人的发迹史,不如说是曹魏“公司”的消亡史。

在第一代CEO曹操的带领下,曹魏公司经历了创业的急速崛起,曹魏集团由一个区域性的小企业,发展成天下九州有其六的巨无霸。在第二代CEO曹丕的领导下,完成借壳上市,而后曹丕大权独揽,曹魏公司很快沦为一个业绩平平内斗不断的烂摊子。到了第三代CEO曹睿上台,在一条又一条业务线上被规模小得多的蜀汉、孙吴公司肆无忌惮地挑战,左支右绌。

曹魏集团这种发展脉络,和国内某些大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脉络何其相像。

曹操时代:合伙人齐心协力创业求生

三国是个乱世,军阀连年混战,十八路诸侯旋起旋灭,最后,中原只剩下一个声音,曹操。

在曹操的一生中,公认最成功的创业策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拥立天子,利用天子,集中事权,终其一生都没有取天子而代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BAT能从内卷化致死的曹魏政权身上学到什么?

汉献帝就是东汉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曹操则是这家公司最大的子公司的总经理,他提拔荀彧,掌控荀彧,让他成为东汉集团公司的COO兼总裁,统领东汉文官集团,行使着集团公司对所有子公司法定的权力,而自己则以总公司的联席总裁身份,牢牢把控着“曹魏”这个最大子公司的业务权利,并不断将总公司的资源向自家倾斜。

用一个词儿归纳,曹操一辈子都在“化公为私”。

在这个过程中,“结盟”是曹操最重要的事功。

结盟的对象就是天下的人才,所以,曹操最自矜的能力就是能“容”人,按照他自己诗性的表达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倾心接纳的,是“人才”,不是“奴才”,是能够与他完成“共天下”伟业的事业合伙人。

就像有些人笑谈当今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已经变成笼络核心员工的头衔,真正的老大,需要加上“联合创始人”、“创始人”才能够标定他们在创业中的地位,那么,荀彧,无疑就是“曹魏”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角色。

正是通过这种联合,曹操才聚集了人才,集中了事权,完成了中原一统。

如果曹操沉不住气,失去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哪会有什么天下九州有其六的局面。内部还纠缠不清楚呢。所以,用合伙人制度,维持好一个内部安定团结的局面,对曹操而言,才是上策。

这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枭雄的处事风格,我知道你们各自的需要,但我能通过手腕把你们整合在一起,我觊觎天下,但我也知道把谁摆上去才能“安天下”,“安天下”才能令团体利益最大化。

自己完成不了的事,“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让自己的下一代去完成,活得足够通透。

曹丕时代:只有骨干员工和普通员工

 

咱们把视线挪到《军师联盟》,前二十多集的主线,一直围绕着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位之争。曹操明显偏袒着曹植,剧里给的答案是,曹植的诗文被曹操激赏,曹植的心性被曹操喜欢,以至于曹丕在等到曹操的肯定后,说这句肯定等了二十多年,涕泗交流,多少年的委屈都一倾而出。

BAT能从内卷化致死的曹魏政权身上学到什么?

但要论文章里包含的英雄气概,曹丕还写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你能说他才气意蕴差吗?曹操作为一个政治枭雄,用这么诗性的理由来定夺谁继承世子之位,还是有点太儿戏了。

不过别忘了,在剧里,曹操也提醒过司马懿,子桓(曹丕)将来只会比我更严苛。

知子莫若父,曹丕八岁能作文,博览古今经史之书,擅骑射,好击剑,十四岁已经随父经历战阵血腥,耳濡目染国家政治三十年,说是文武全才毫不为过。

然而,当他真正独掌大权,迫不及待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逼汉献帝禅让,无比贪婪地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化私为公”、“化家为国”,是何等的急不可耐。曹操当年无比珍视的“合伙人”制度被曹丕的私有化举措彻底淹没,整个公司的高层,充斥着曹丕身边的近臣,职业经理人文化完全替代了“合伙人”文化。

曹操对于这一切有没有预见?有,所以他才在称魏王之后,对于太子的人选举棋不定,他知道,曹丕是个完美的独裁者,却不是合格的乱世领袖,而曹植虽然诸多缺陷,却更能容人,把自己的“合伙人”制度的开放性和活力保持下去。

事实证明,他的犹豫没有错,曹丕大量任用身边近臣,使他的公司,连一家家族企业都算不上,亲兄弟曹植和曹彰都被严密防范,曹氏宗亲的任用也受到控制,及至他壮年去世之时,唯一能与司马懿抗衡的竟然是在血缘上疏离无比的“族子”曹真,而曹真拥有超乎其他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唯一的原因,则是与曹丕一起长大的特殊经历。

曹丕,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他的公司只有一个声音,一个虚弱无比的声音。

曹睿时代:无人可用无人可依的烂摊子

等到曹睿执政时,曹睿四周的臣子,几乎全部是曹丕遗留下来的老人。这直接导致到了曹睿时期,曹睿“久欲得亲人”而不可得,曹睿几乎无人可用——他想要用亲人,但经过曹丕的折腾,这时也无亲人可用。

想用自己人,又因为太年轻,来不及去培养自己人。用曹丕的人,他们几乎资历都比他老。所以,他注定就陷入了两头都不着调的势单力薄的僵局。

曹丕的专制时代,让他之后的整个曹魏集团公司变成了一个“内卷化”的组织,所有职业经理人都为了生存而战,斗争的对象,不再是蜀国、吴国、辽东公孙氏,而是身边的同事,曾经的亲友。

比如曹真对司马懿;曹爽(曹真之子)对曹宇(曹操之子);孙资、刘放(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大秘)对曹肇(曹休之子)、夏侯献(曹操族人);司马懿对夏侯玄(夏侯渊之侄孙),所有的精力都在内斗中消耗殆尽。

作为人口、地盘都相当于东吴、西蜀总和的曹魏集团公司,在这个“内卷化”组织的控制之下,非但没能秋风扫落叶一样消灭那些看似孱弱的敌人,反而在诸葛亮扫清仓库底子拼命的北伐之下狼狈应战,空有几倍、十几倍于对手的资源,却只能被动防守,稍有不慎,甚至有社稷倾覆之危。

等到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篡权,其实顺理成章——因为曹操、曹丕留下的那帮老人,只认他。

现在回顾短命曹魏政权,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曹操,倚重合伙人制度,维持多边平衡,打天下创业。

 

第二代,曹丕,借壳上市,完成IPO,倚重职业经理人制度,收拢权力到自己手里,巩固自己的地位,奈何英年早逝。

 

第三代曹睿,合伙人制度已在曹丕那已经被终结,曹丕遗留下来的职业经理人这时候都已经变成了尾大不掉的老资历。

如果再不改弦更张,互相撕咬的狼群,要么在内耗中回归分裂,要么就被僻处东南和西南的猎人分而食之。

BAT能从短命的曹魏政权身上学到什么?

 

我们现在回到B A T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借助对曹魏政权的演变讨论,来思考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分析曹魏政权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权力一定是需要平衡的,权力体系内部一定要有可升迁的通道。一个刚愎自用的领导者,如果过于贪权,一定会在完成自己权力布局的同时,堵塞其他利益集团在系统内的流通。

这样造成的最严重的伤害是管理层的迅速官僚化,整个系统的“内卷化”。

中层上升空间的堵塞,就是今天中国老牌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遍地野狗似的创业者队伍中,原来大公司的高层几乎是凤毛麟角,即便有也是在大公司内斗失利抑或领命开拓新业务佯装独立出来的,这浩浩汤汤的队伍里,占比最多的是原来大公司的中层,在系统内没有上升的空间,只能出来另辟蹊径。

这些中层的流失,造成了各种大公司的内卷化。具体的业务,再没有了能带领团队锐意进取的领头羊,高层的官僚化又导致业务思路的不接地气和窄化,永远都不缺的是那部分干活的底层员工,因为没有新业务,就必须变得很忙,忙起来才能被需要,才能不被淘汰。

但业务模式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越忙越没有成果,越忙越需要增加更多的运营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信心的挫伤。要不你去看看那些一遍遍嚷着要回归创业状态的大公司,不都陷入这个状态自嗨到不能自拔吗?

虽然这些中国老牌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还风华正茂,但他们其实也大都在自己身上经历了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的蜕化。

某些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公司,在核心业务一飞冲天之后,这套组织模式在今天催生出什么新的强有力的业务线了吗?不都最终堕落成了忙忙碌碌只为自己领导负责的内卷化Team了吗?百度在过了N年躺着赚钱的日子之后,还有什么清晰的业务思考能力吗?最终都沦落为谷歌搞AI,就跟着搞AI,谷歌搞汽车,就跟着搞汽车,但谷歌搞安卓那会,却是浑然不知的,以至于连后辈祭出个内容分发都要让李彦宏开始觉得烦恼,就这种无头苍蝇一样的状态,你能不觉得这只巨兽是浑浑噩噩的吗?

只有前不久的摩拜和ofo之争,让人欣慰的看到,到马化腾至今还保持着一个“曹操”的状态。多说一句,至于网易,我觉得他特别幸运,就像东吴一样,很富足,偏安一隅。

"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推荐那些经常把回归创业状态勿忘初心挂在嘴上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抽空看看《军师联盟》。或许能从这当中找到新的思想资源,走出今天卡在历史三峡中的焦灼状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