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约租车平台首汽约车宣布敲定B轮融资,并将于择日公布B轮融资具体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融资启动的是国资程序。
相比滴滴去年的叱咤风云,今年的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除了要面临网约车新政的压力外,还要与神州、易到这些老牌对手继续竞争外,现在又多了一个“国字号”选手-首汽约车。
从B端再到C端 首汽逐步“蚕食”滴滴市场
首汽约车为首汽集团旗下产品,于2015年9月16日在北京正式上线,主打高端商务用车,虽然首汽约车的融资速度无法与当年的滴滴、快的相比,但现在的网约车市场早已过了拼融资的时期。作为“国家对选手”,首汽约车自上线以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在北京投放的车辆和司机均为政府许可的出租车和司机,因而也被称为“官方用车”。
截止2016年底,首汽约车平台上约有1.5万辆车,在自营业务逐渐完善后,首汽开放“B端加盟”战略,将全国各地符合当地网约车实施细则的客运企业、出租车企业及租赁公司等机构进行加盟合作,首汽约车终于在自营战略之外,开始引入外部车辆,首汽为其提供车队和司机管理方法,输出相应营销扶持。随后,首汽将目光放在了潜力更大的C端市场。
2017年五月份,首汽成立“首汽约车品质出行学院”,正式向社会招募个人司机,开放C端加盟,计划在北京培养第一批上千名社会加盟的合规网约车。截至目前,首汽约车的车队规模已超过30000辆,月活用户数突破240万,服务开通城市超过40个。并宣布成为北京首个全民合规网约车平台。
首汽约车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已经让资本看到了回报,成为继神舟专车之后品牌知名度最高的专车服务品牌。这无疑给因网约车新政而元气大伤的滴滴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滴滴,这次你怕了吗?
“外表光鲜”的滴滴实则“内核紊乱”
滴滴此前获得了新一轮55亿美元的融资,企业估值更是高达550亿美元。但是,从2016年底各地网约车新政出台开始,滴滴的路一直走的不顺。政策的限制导致滴滴之前大规模整合的C端市场资源已经成为“鸡肋”。此外,专注B2C业务的神州和首汽纷纷开始接入出租车和私家车,准备和滴滴打一场持久战。
滴滴550亿美元的高估值如何给资本回报一张完满的成绩单,资本不可能永无止境的投入,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滴滴的压力所在。
用户体验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老大,是否接客,是否加价的主动权都落在了滴滴手中,导致现在的滴滴打车越来越难,越来越贵。此前。微博大V作家六六在微博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滴滴这种流氓企业存在的理由有什么?》,直指滴滴经常垄断加价。一段20公里左右的路程,滴滴打车价格上浮1.5倍,估价162.6元。自滴滴垄断打车市场以来,乘客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约车难、价格高等呼声层出不穷,导致用户体验越来越差,滴滴的口碑也似乎从之前的一片大好转为更多的质疑与不满。
说到用户体验,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滴滴和Uber的产品操作逻辑。Uber的产品逻辑很简单,乘客叫车只用按一个按钮,不可以选司机,不能加价,司机也不可以挑选单子,派单中的所有逻辑算法直接由系统完成。
而滴滴的产品就给了用户太多的操作空间,系统不需要计算动态加价的具体价格,只需设置相对宽泛的阈值和一些推荐加价额,这样滴滴的产品设计更加省事儿,系统承载的算法量要小得多。也就有了上面20公里加价到162元的案例。
提升用户体验除了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留住用户才是根本所在。除了客服电话,滴滴微博上面的投诉是出了名的多,这说明用户在客服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得以跑到微博下面留言申诉,如果滴滴用这样的解决方式的话,那用户的流失率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用户体验上面,滴滴还是任重而道远。
盈利之路
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前途一片大好,但是今年,滴滴被一系列的网约车政策拉回了现实,非北京车牌不能在北京接单的政策更是干掉了一大批滴滴的司机资源,限制了滴滴快车的市场接入数量,而快车恰恰是滴滴最能盈利的一个板块,在需求那么大,外来人口那么多的北京,滴滴引以为傲的庞大司机资源已成为“鸡肋”,网约车新政无疑给本就面临盈利困难的滴滴当头一棒。
打车业务作为滴滴的主营业务,当前正在经历着补贴降低和网约车新政的双重打击,价格上升、用户流失、司机转行,滴滴正在试图通过对服务和安全的投入来重新取得消费者的信赖,但进展缓慢。抽成模式在低油价、低车价、高客单价的欧美等发达国家无法盈利,在中国仅仅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出路也不明朗。
综上所述,当前看似稳定的滴滴出行和程维,同Uber和他的掌舵人一样,仍然在寻找盈利的道路上举足无措,这个看似无坚不摧的庞然大物实际危机重重,就像程维说的那样:如果滴滴无法在盈利和业务开拓,这两方面中的任意一个之间谋得突破,也许下一秒就会死掉。
寻找风口
滴滴终究是一个网约车平台,而出行是一个品类。滴滴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寻找新的风口满足人们更多的出行需求。
毫无疑问,现在出行的最大风口已经变成了共享单车。Ofo与摩拜等企业的出现让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上拥有更多选择。滴滴曾统计过这样一个数据:大约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左右,出行频率约为两次。共享单车凭借更便宜、更自由、等待时间更短的优势让滴滴的订单量不断下降,成为了滴滴意料之外的敌人。短距离出行的共享单车比汽车出行拥有更高频率的刚需,如今滴滴战略投资ofo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据悉,除了共享单车外,滴滴也加注于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新业务的拓展,以形成自己的生态体系。
运营模式
前不久,Uber在大本营——美国本土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不断下滑,最终导致了投资人的联合逼宫,卡兰尼克黯然下台,失去了这家他一手创立的公司的领导权。
同卡拉尼克相比,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显然要轻松许多。4月28日,滴滴拿到了来自软银领投的55亿美金,并且通过投资人透露,虽然管理团队股份被稀释到了8.4%,但是主要投资方已将投票权委托给滴滴管理层,加强了管理层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也就是说,程维的管理团队仍然保持着对滴滴的控制。
然而,卡兰尼克在一年前同样对Uber保持着绝对控制的时候,又何曾想过今日今时呢?资本永远是嗜血的,一旦让资本嗅到失败的味道,他们有无数种方式取回自己的表决权,将程维和他的管理团队清除出局,这毋庸置疑。问题是,滴滴会不会重蹈Uber的覆辙?
网约车下半场的规则各个玩家都已摸清,滴滴要想继续做下半场的老大,稳定内部团队,保持绝对控制权是滴滴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
网约车的下半场 游戏规则已“今非昔比
自网约车新政出台后,表明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实则暗流涌动。打着“国字号”出身的首汽约车不紧不慢,一步一个脚印的蚕食着网约车的市场占有率。首汽约车的优势在于自运营模式受到政策的支持和肯定,但首汽作为国企,转型相对保守,与滴滴相比错失了许多机会。作为才入局共享出行不久的新玩家,首汽约车无论从规模、估值还是市场占有率上仍不能与滴滴相比。
相比首汽约车,滴滴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订单量和交易量,海量的路况数据信息资源,企业实力有目共睹,但在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滴滴似乎遇到了瓶颈期。任何一个企业能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不可否认,滴滴是前半场的老大,但不代表后半场也是。如何摆脱资本的输入,调整企业战略,凭借真正的实力上市是滴滴面临的最大难题。
现今,网约车市场鱼龙混杂,早已过了烧钱大战的阶段,未来的网约车行业拼的是平台的续航能力。就滴滴和首汽两位玩家的发展状况来看,各有所长,一个拥有庞大资源,一个拥有政策红利,下半场的局势尚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