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善待广场舞大妈 就是善待未来的你自己

游客 2017-07-02 09:06:09    201226 次浏览

前段时间大爷大妈们闹了个事儿,和年轻小伙子抢篮球场跳广场舞还打了起来。

恰逢高考,又有媒体去采访大爷大妈高考是不是要停舞,一位大爷义愤填膺的说:“晚上又不高考,当然不停。你怎么不考虑考虑我们老头子一天不跳身体就不行了。”

结果可想而知了,下面又是一片骂。

善待广场舞大妈 就是善待未来的你自己

一时间,有人从城市空间划分上去分析,有人从精神文明建设上去分析,有人说这是阶级的对立,还有人说这是素质的问题……

顺着这个热点我其实本来想写一篇文章,叫《不跳广场舞的外国大爷大妈,万年生活是怎么娱乐的?》。

查了查资料,问了问海外友人,发现这个选题写不下去,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日本老人:

有钱的-满世界旅游。

没钱的-在便利店、机场打零工,70多岁工地搬砖或者帮人提行李,不然养老金只够清汤寡水哪有娱乐。

印度老人:

有钱的-瑜伽、老年大学、盼子女回来看望

没钱的-一群人围在一个小电视或小广播前聊天,挣扎反抗不进会被虐待的养老院

韩国老人:

部分地区自杀率高达37%,平均自杀率20%,韩国世界上老年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老人不是已经自杀,就是在自杀的路上。

欧美老人:

有钱的-进环境非常好的养老公寓,园艺、打牌、运动、聊天,你在里面跳广场舞也行

没钱的-守着家,等死。

广场舞是最“经济”的老年娱乐

其实广场舞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在于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扰民。

那么广场舞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综合上面的朋友圈调查来看,也是因为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广场舞才能从各国老年活动中脱颖而出。

因为一个活动,一旦分配了专门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就意味着要花钱。

老年大学是要花钱的,棋牌室里打麻将打牌是要花钱的,打球健身房瑜伽是要花钱的,看电影是要花钱的,园艺……嗯,你给老人买园子了吗?一个没有广场舞大妈的城市,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妈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而是每个大妈都只能选择在家里郁郁寡欢,孤独终老。

从现实看,广场舞很有可能是各国老年人晚年娱乐生活中最健康、最经济的一种,在现有的实际情况下很难再找到一种活动可以同时满足价格低廉、强身健体、加强社交了。

如果把广场舞当成一种“产品”,它几乎在免费的同时,满足了老年人马斯洛的需求的五个层次。不火,不在城市蔓延,不被老外羡慕都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

这么好的事情唯一的问题是,它侵犯了城市的公共空间,这让年轻人很不开心。

有一种解决方法是把老年人集中起来,比如在国内也有一些比较高端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实际上环境很好。有免费的棋牌室、免费的体育馆、游泳池、免费的老年大学、当然也有免费不限时的广场舞空间。

但至少在现阶段,从这些老年公寓的租金就能够略窥一二,这是一件非常不经济的事情。大多数老人也根本就没有经济实力能够住的进去。

善待广场舞大妈 就是善待未来的你自己就是“要把大象装冰箱,统共分几步”那个小品

老年人在城市中无所适从的窘境,早在2000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主演的小品《钟点工》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而实际情况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问题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被老年人利用起来占了上风,才让矛盾彻底激化了起来。

在之前那篇《广场舞大爷围殴篮球少年,城市空间争夺战才刚刚开始》里,有读者回复说这还是年轻人的锅。

因为年轻人没有发现广场舞里的商机,没有在城市规则和公共空间里划分出足够老年人自娱自乐的区域,并让这个区域可以在商业逻辑下正常的运转。

而另一条评论则说唯一能和广场舞媲美,同时还有商机的老年人娱乐活动,就是传销了。

两权相害取其轻,比起让老人去传销,去打工让白头发服务黑头发,去绝望的在家里等死或自杀。我还是愿意他们在广场上跳会儿舞。

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场舞可能已经达成了它的最佳经济模型,任何平添“商业模式”的行为都只会破坏它的合理性。

体面与优雅是一种强求

有些人会说:“退一步说,就算可以跳广场舞,能不能分一分时间、地点、场合?能不能不要‘为老不尊’。”

这话听起来特别理性客观,但是其实特别不讲道理。

善待广场舞大妈 就是善待未来的你自己  这话是否有道理?怎么想都没道理。但高考落榜并不会死人,但大爷死了就再也跳不成舞了。用时下流程的中产词来说,大爷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焦虑”。

中国的广场舞文化在不叫广场舞的时候就已经在民间开花,甚至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市集、在乡村,中老年抱团跳舞就已经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更详细的背景知识,可以在知乎的相关答案里找到,在这里不过多介绍。

与广场舞渊源流长的历史相对,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1982年开始才起飞,到2010年就翻了一倍多到达了49.68%。而以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基底演化出的城市道德规范和城市空间规则更是从90年代才逐渐形成。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他们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定型了,之后的人生中只可能存在微调不可能大改。在老年人眼里,突然出现的城市规则才是一条突然出现的恶犬,想要对他们咬上一口。

绝大多数在广场上不优雅不体面的老人,他们前半生可能都不曾在城市里生活。到了已经下巴入土的年纪再让他们去接受一套新的规则,才是最不近人情的事情。

更何况,这套规则的门槛很高,因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这套规则里融入的不止有新道德还有更多的新技术。

其实科技的进步对老人很不友好,几乎所有“老人也用我们产品”都是厂商的一厢情愿和老人的被逼无奈。

这并非圣母,如果你不太能接受这种换位思考,可以想象一下2067年。

那时,你已经70岁。

小区电梯里的广告是“5年内迈向无手机支付”,就连门口卖油条的都不收支付宝,问你有没有植入生体识别芯片。

点开微博,弹出了一个公告显示服务将于5年内全面下线。市面上流行全息沉浸社交,但你不行,你晕3D,这是21世纪下半页的绝症——虽然谁都没明说,但科技公司对这个病的态度是:等上世纪这波老人死光了就好了。

你微信好友里已如字面意思没有几个活人了,也就偶尔还看看朋友圈。你和儿子吵了一架,因为听说他们要把你孙子脑后插管接全身义体。你儿媳妇就是个半机械人,说这样才能用10TB/s的速度进行学习,不然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你觉得这和把活人火化了没什么区别,而且古董科幻《黑镜》看多了总认为这种技术要出事儿。但你儿子却把这个决定说的像当年你夫妻俩非要去美国生孩子一样轻巧。

你摇了摇头,有些庆幸自己可能活不过5年了。回家有感而发,写了篇文章发在自己公众号上寻找共鸣,曾经是百万大V的你现在发文章一天阅读都不过千。刚想转给你儿子,发现从不上微信的他把你拉黑了。

这几乎是一定会发生在未来一部分人身上的事情,即便这部分人现在也在跟着同龄人一起反对“大爷大妈”侵占了城市空间。

总有一天,你所熟知和认可的道德与规则也会在新技术和新社会形态的冲击下变成被人所唾弃的“格格不入”。因为,社会进步其实总是以一波又一波思想固化的人被淘汰来实现的。

是不是很绝望?对呀,现在的老人也很绝望。跳舞,已经是他们能做的最健康、积极、阳光的事情了。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