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保护个人信息,“隐私面单”作用有限

游客 2017-06-28 17:34:03    200858 次浏览

今年以来,为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一些快递企业开始实施“隐私面单”——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等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但最近,不少人在朋友圈“吐槽”称,收到快递时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还在“裸奔”。专家称“隐私面单”目前的普及率不到20%。

看上去很美的“隐私面单”,却没达到预期效果,仅有不足20%的快递使用“隐私面单”,令其沦为鸡肋,难以全面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隐私面单”推出时一片掌声,实际推广却困难重重,而之所以陷入使用尴尬,主要是技术力量不足和快递员、用户的使用习惯,导致“隐私面单”的使用成本过高、手续麻烦,制约了“隐私面单”的全面普及。而且,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很多,即便堵住快递面单,还有其它方式和途径。

目前“隐私面单”依托于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对商家和快递公司的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网购用户能否收到贴有“隐私面单”的快递,取决于商家是否安装云打印组件,以及快递公司的手持信息设备普及率。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商家和快递公司都无法做到,这是“隐私面单”难以普及的前提,需要等云打印、手持信息设备全面普及后,才会促进“隐私面单”的普及。

由于使用“隐私面单”后,快递员需要扫描识别面单信息,会增加投递手续,降低工作效率,亦令快递公司和快递员缺乏动力。对于用户而言,现在快递大多被送到单位和大楼的收发室以及小区的物流驿站,快递多的时候,“隐私面单”的信息又不是很全,找起来就比较麻烦。可见,要想提高“隐私面单”的使用率,就要想办法提高识别效率,确保快递员和用户不受影响,才会吸引到更多人主动使用。

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很多,快递面单只是其中一个,且盗取面单信息成本高、效率低,并非主要途径,显然不能将“隐私面单”视为保护个人信息的利器。比如在一些发达地区,主要是少数大客户用“隐私面单”,个人用户则用得不多。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还是要从源头的电商和快递公司抓起,对后台数据库实行严格管理,强化对用户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防范信息遭到非法泄露。

同时,通过高科技编织一张严密的网,利用信息技术追踪溯源,让违法者无处藏身。最关键是要加强法律保护,提高个人信息非法泄露、窃取成本,让违法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