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C-8B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资料图片
6月19日至25日,第52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以下简称“巴黎航展”)在法国巴黎布尔歇机场隆重举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4所(以下简称“14所”)展出了十余款军用和民用雷达电子系统装备,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雷达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
14所作为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被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近年来因为研制空警-2000、“海之星”雷达、量子雷达等明星产品而备受关注。如今,中国多型雷达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打造中国雷达名片
隐身目标是现代战争中需要面对的核心威胁之一,“反隐身”也就成为各国雷达技术发展的焦点。
巴黎航展上,14所的反隐身雷达成为最大看点。首度对外亮相的YLC-29无源雷达,可以通过民用广播调频信号对隐身飞机等目标实现探测、定位、跟踪,并保证自己不被发现,其他雷达都针对反隐身性能进行了重点优化,针对不同频段可以组网形成可靠的防空预警探测体系,保证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并引导防空系统对目标进行打击。
此外,巡航导弹的应对也是14所这次展出的一个重点。
巡航导弹的拦截重点在于导弹的发现,而14所展出的这些雷达能够形成完整的预警探测体系,为己方导弹、火炮拦截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本次参展产品都采用了雷达电子技术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可以说代表我国整体电子工业水平。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这意味着我国国防电子工业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14所已经向20多个国家出售了雷达系统装备。这些装备在部分国家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和洗礼,获得了国际用户的好评。某中东国家在购买雷达装备时,一起试用了14所与欧美多个国家的雷达产品。最终,14所的产品全面满足对方的需求,脱颖而出。14所所长胡明春说:“以前我们靠价格优势、服务优势获得国际订单,现在我们有自信依靠技术和性能优势赢得用户。”
如今,中国雷达已成为中国电科在国际竞争中的一张名片。
一举突破同类雷达的探测极限
2015年秋,青海湖畔,中国量子雷达研究团队对量子雷达样机进行了远程探测试验,一举突破了同类雷达的探测极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量子原理的远程雷达探测。
从“两弹一星”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不断“飞”上新高度,而在无数次“飞天”任务中,多型精密测控雷达始终聚精会神守望苍穹,为“航天梦”、“探月梦”默默助力。
14所先后研制出国内威力最大的单脉冲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第一套宽带成像测量雷达、第一套超大型相控阵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等尖端装备,始终引领高精度空天探测技术发展,全程参与历次发射任务。
雷达作为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空间位置的设备,对其的研制能力是衡量国家国防军事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雷达技术突飞猛进,在新型雷达技术的开发上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不论是天空、陆地还是海洋,中国雷达“无所不察”。
5年来,中国预警机谱系逐渐完善,预警雷达作为“空中警眼”,其“眼力”也不断精进,技术性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5年来,“战机”之眼机载火控雷达技术不断突破,整体技术水平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
5年来,新型舰载雷达“海之星”让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以其快速跟踪能力在遥远海域保卫国家利益;
5年来,防空警戒雷达勇担重任,在空中用无线电波编织了一张国土防空雷达情报网;
5年来,机械化武器系统配套雷达绘就了发展新篇,使传统的机械化武器再现生机;
5年来,超低空雷达发展迅猛,便捷式多功能侦察雷达“蜘蛛网”在低空安全保障、防止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领域大展身手……
胡明春说,这5年来,我国雷达正逐步实现“战场单向透明化”“信息火力一体化”,在陆、海、空、天四大领域全面实现对电磁信息的感知、处理、使用和反馈。
打造智慧研究所
每次国内外航展,14所的产品都会成为国际关注焦点。“我们是根据自身技术发展,根据对未来作战需求的研究,决定该设计怎样的雷达,走我们自主研发的道路。”胡明春说。
这些变化背后,14所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不断学习欧美先进产品的设计理念、琢磨新体制新技术的工程化。
站在国际前沿,用最先进的技术研制最新的产品,需要最先进的管理方式、最先进的研发手段、最先进的制造工艺、最先进的保障体系。这些都是14所一直研究的课题。
胡明春说:“原来靠经验,现在靠大数据、靠模型、靠智能。”通过5年努力,14所逐渐从一家传统研究所,升级为一家信息化研究所。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成为智慧型研究所,把智慧应用于科研、生产、管理、保障的各个方面。
5年时间让产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胡明春说,新的作战环境要求装备除了对特殊环境有感知和识别能力之外,还要求智能处理,要具备自动优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次遇到的状况,装备会在线自动决策,离线后自主学习,当下一次再遇到时,会采用最优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研究所,14所正积极转型,努力建设成现代化智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