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悟空第一个退出共享单车 行业洗牌等不到大圣再归来

游客 2017-06-28 02:45:33    201111 次浏览
悟空第一个退出共享单车 行业洗牌等不到大圣再归来

每经记者 孙皓翎 每经编辑 陈俊杰

红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是共享单车平台开辟的另一个“战场”。在有人担心颜色不够用,甚至出现“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终有一天他会骑着七彩自行车来娶我……”之类的调侃时,其实,整个行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由悟空单车带来——全国第一个退出行业的共享单车平台,小红车军团就此少了一员。这折射出的是当前的行业的现状:巨头力量笼罩下,小公司步履维艰。

悟空单车的退场是偶发个例,还是行业“清场”迎来洗牌的前奏?当行业面临拐点时,类似悟空单车结局的企业应该还将出现。

 ●行业出现首个退出者

这个6月,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或许是个分水岭:一边是巨头的地位更加稳固;一边是已有小公司黯淡离场。

6月16日,摩拜宣布再获超6亿美元融资,几乎同时,悟空单车宣布退出:“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其也成为行业首家退出的企业。

6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的重庆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悟空单车母体公司)。“我们投放了1000多辆,最后只找回几十辆。”前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职员有50人左右,此前回收的一小部分共享单车作为福利分发给了员工。”

而在位于重庆大学城核心区的熙街商业街及其周边高校,记者发现共享单车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几乎都被摩拜和ofo所占据,悟空单车踪迹难觅。

回溯悟空单车的创立,其在重庆的起步较早。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介绍,悟空单车是最早宣布在重庆这座山城做共享单车的,今年1月7日进入重庆大学城,和ofo等几乎同时投车。

令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何这个重庆市场的先入者最终并未站稳脚跟?

“因为ofo等巨头自2015年便开始在多个城市探索商业模式,完善了供应链,打通了各个环节,所以他们在重庆搞共享单车只是‘1到N’,把其已有的成熟模式复制过来,而我们却是‘0到1’,还在探索,而且他们资金、供应链资源都多。”雷厚义说,“我们怎么能比呢?”

  ●“兔死狐悲”或触行业拐点

记者了解到,悟空单车前后运营的4个月里,累积了10000多用户,收了押金100万元。最高的时候,每天日活两三千,截至项目关闭,总计亏损300万元左右。

“我们最开始对盈亏也有一定预判。当时是抱着能做大的心态,想做到行业前几名,等到行业清场了,慢慢实现盈利。”雷厚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结果没想到被清场的是我们。”

值得一提的是,6月24日,有消息称由你单车将被摩拜收购,摩拜CEO王晓峰对此传闻的回应颇为微妙,“目前没有收购其他单车的计划。”(“其他单车”是否是指“除由你单车之外的”其他单车尚不明确。)有分析认为,若摩拜收购由你,或将推倒单车“并购潮”的第一张多米洛骨牌。

“由你单车被收购传闻如果是属实,那可能有更多的小公司走向‘被收购’的出路,也不排除会有和悟空单车一样退出的。”雷厚义说,“恰好共享单车行业处在一个转折点,我们就站在这个位置上。”

让行业投资者不得不警惕的是,悟空单车的退出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资本市场分析师唐川林认为,基于互联网概念的共享单车模式,必须砸钱抢市场做规模,而共享单车行业头部集中效应太严重。对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单车行业面临残酷竞争,小公司资金不足,规模做不起来,后起的单车品牌成长空间并不大,类似悟空单车遭遇的企业还将出现。

“我们公司很小,但我们的失败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雷厚义说,“其他一些小公司看到我们的结局之后,也许会觉得行业的拐点到了,要么开始退出,要么开始找后路。”

 ●小公司突围面临瓶颈

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位用户的骑行,每一次骑行沉淀的数据本身或许就是财富。因此,共享单车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却依然受到资本热捧。小蓝单车副总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更表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00多家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公司,行业已发展到中场阶段。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全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接近2000万,预计2017年用户数将大幅增长,达到4965万人,同比增加163.2%。这么大的共享单车市场,日订单量将超过千万。目前,共享单车市场还主要由摩拜和ofo两家主导,两家合计占当前市场份额的91%。与此同时,还不断有新加入者,如近期获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的七彩单车。

财经学者布娜新告诉记者,“共享单车行业竞争者很多,但当下阶段拼的是资金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规模的企业最终会倒下,所有的资源都会向头部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甚至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

实际上,在白热化的竞争下,众多小公司运营的共享单车平台受资金短缺影响,力不从心只是时间问题,其收购价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雷厚义也表示,“小公司追风口很难,还是适合小切口,至少要有收购价值。比如定位的差异化,由你单车专心做校园就是定位的差异化,你占领一个碉堡人家打不下来,或者打下来需要钱,才可能并购你,悟空就不具备这样的价值。”

此外,记者注意到,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正趋于饱和(日前上海叫停了向城区投放更多共享单车)。有观点认为,当前三四线城市中共享单车出行覆盖率仍有较大不足,这是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是小公司的机会。

但雷厚义并不看好这个市场。他认为,除本地企业外,三四线城市市场对于小公司损耗更大,因道路设施差等产生的限制因素太多。

“这个事件(悟空单车退出)给创业企业带来的启发是,一定不要盲目跟风,产品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特点。”布娜新坦言,“不得不承认的是,资本也好人才也罢,最后都会向头部集中,中小企业需要认清形势。”

 行业思考

  合伙人模式败给市场 悟空单车“轻资产”梦破碎

每经记者 孙皓翎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从开始运营到退出行业只有不到半年,悟空单车的命运令人唏嘘。其运营始末,留给市场的除了“首家退出”,还有一个标签,那就是“合伙人模式”。

据了解,悟空单车推行的这一“轻资产”运营模式,其意向投资资金和最终实际投资差额高达50倍。有分析认为,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已不单单是资金的比拼,更是供应链、市场等多重博弈的战场。在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同悟空单车一样的“参赛者”再想用小投入发展同类产品,最终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曾创“合伙人模式”

摩拜单车选择自主设计、生产,制造成本相对比较大,经典车型在2000元左右;ofo则相对亲民,利用传统自行车厂商的产能优势,大规模制造成本在300元左右的普通自行车,以铺车规模来获取市场份额。

但不管两者区别如何,当前,我国共享单车领域几乎所有品牌都属于重资产模式。

“我们是第一家在共享单车领域提出轻资产理念并尝试去做的,去年提出并在今年1月实施。”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轻资产理念的载体即为“合伙人模式”。雷厚义说,当时团队要做共享单车,但资金问题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首座大山,其为此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我们把它称为合伙人模式,每辆单车投入1100元享有单车的100%所有权,以及永久的单车收益权及3年广告收益权。”

悟空单车的合伙人模式性质就是众筹,而众筹的根本目的正是融资,以搞活资金链、为打产业规模仗提供后方保障。

记者注意到,打造“合伙人”概念的并非悟空一家。今年1月,杭州骑呗也启动了“城市合伙人”计划。但骑呗的合伙模式更侧重于供应链方面,和整车厂商、传统零部件商等合作;而悟空单车的合伙人人模式则侧重于资金链方面。

此外,骑呗入局时就背靠系,引入芝麻信用,将信用体系与共享单车的租赁进行融合。今年3月,ofo还宣布和骑呗合作,向后者采购定制车。

“合伙人是我们首创,其他有效仿我们模式做的。”雷厚义称,“人人单车好像也要推行这种模式,但能不能做成还有待市场检验。”

 融资失败难以支撑

今年3月22日,在重庆市渝北区上丁公园对面的欧瑞锦江大饭店,雷厚义发布了被他寄予厚望的“合伙人”计划。

“当时,我还很乐观,目标几十亿元,甚至也想过上百亿元。”雷厚义告诉记者,几场推广活动下来,悟空单车合伙人模式的意向投资金额只有3000万元,最终真正投进来的资金还不到60万元。一盆冷水将其浇了个透心凉,“轻资产”共享单车运营模式不得不面临破产。

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意向投资额和实际投资竟相差50倍之多?合伙人模式失败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经济逻辑?

对于失败的原因,雷厚义表示,“关键问题在于共享单车是个新事物,风险未知,因此意向合伙人缺乏信心。中国中小商户的安全意识很高,需要证明这个东西能盈利,但我们是第一家提出这个理念的,此前没有一个成功的范本,他们可能跃跃欲试却又保持观望,最终投过来的资金还是有限,所以在融资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的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论坛上,金沙江创投董事、ofo投资人朱啸虎公开表示,“现在是互联网经济,如果想单纯依靠融资扼杀对手是不可能的。”

诚如朱啸虎所言,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已不单单是资金的比拼,更是供应链、市场等多重博弈的战场。

“共享单车看似商业模式易于复制,其实不然。”财经学者布娜新告诉记者,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共享单车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到了后期,优质的资源会被集中占领。

“任何行业都有着二八定律,当前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有相对‘坐稳’的巨头,小公司和新加入公司的机会已不多。”资本分析师唐川林认为。

“市场本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适者生存逻辑,像悟空单车这样在竞争中倒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毕竟在共享单车企业中,一是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太多;二是正处在发展中的烧钱阶段,三是由非文明用户造成的投入损耗比例又太高。”一位分析人士直言。

 公司回应

  运营时没火反而“一败成名” 悟空单车否认炒作

每经记者 孙皓翎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今年6月,运营不到半年的悟空单车成为首个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平台。其创始人、“90后”创业者雷厚义也因此引来各方关注,一时竟以创业失败为梗被炒为“网红”。

不过,或是因祸得福,据雷厚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近日不止一家公司意图收购悟空单车品牌。颇为玩味的是,在悟空单车运营期间,雷厚义曾主动同ofo等业内大佬洽谈收购,但均吃了闭门羹。

“一败成名”背后,雷厚义否认炒作,也表示这半年来自己并非“玩票”。

 已有公司表露收购意向

6月中旬,悟空单车在其官方黯然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因“首个退出”的标签,短短一周内,强烈的话题性和集中曝光,让这个共享单车平台热度居高不下。

不仅如此,悟空单车的创始人雷厚义,更是以其“90后”、“退学做北大保安”等多个抢人眼球的标签被炒为“网红”。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前,雷厚义才在某直播平台做客,畅谈悟空单车的创业始末。

在外界看来,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似乎很乐于接受媒体的曝光。更有观点认为,其是在借此提升话题度,以失败为梗进行炒作,或为今后转行新业务做铺垫。毕竟此前选择在重庆投放共享单车,雷厚义就曾表示,有“蹭传播点”的考虑。

“不是我乐于……是媒体一个劲主动找我,直播平台也是主动找的我。”雷厚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从来没主动去找媒体,这事情之所以有热度,是因为共享单车行业与人们生活出行相关,而我们是第一家宣布放弃的,有话题性。”

对于悟空单车的“一败成名”,雷厚义表示颇为意外,“宣布放弃,名气反而高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做的时候不温不火,你不做了大家反而知道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资本市场分析师唐川林表示,市场上的事情难以定论,资本有时是青睐热点的,悟空因失败而产生的“名气”,或许反而能使其具有一定的收购价值。

“已经有存在收购意向的公司了,或许也是看中这个热度。”雷厚义向记者肯定了这一猜想,“具体暂时不便透露,是行业外的公司。”

而据记者了解,悟空单车此前主动找过ofo等业内大佬,希望被并购,但对方并无意向。

 创始人否认“玩票”

公开资料显示,悟空单车的运营主体是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战国科技)。工商资料显示,战国科技成立于2016年9月30日,注册资本仅10万元;而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的重庆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是战国科技的投资方。上述两公司均由大股东雷厚义持股95%,另一个股东刘科持股5%。

雷厚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此前以自有资金投入做悟空单车时,就是纵情向前向战国科技输血。

而在这之前,雷厚义和其团队本是做消费金融领域的小额现金贷,不过该项目因资金等问题无疾而终,后来其转型做贷款流量分发,虽稍有起色但缺乏用户黏性,雷厚义又半路转型做起了共享单车。

雷厚义称,在启动悟空单车前,有人劝说摩拜和ofo的风头正劲,他做成的概率很小;还有人建议其做垂直领域,比如山地自行车或者景区单车。但雷表示那时自己愿意去“赌大的”。结果众所周知,运营不到半年的悟空单车终究还是倒下了。

外界对雷厚义褒贬不一,有赞扬其是探路者的,也有言论指其是行业搅局者的,或多或少带有“玩票”性质。

对此,雷厚义笑言,“还没有太大的能量去搅局。我们自始至终就局限在重庆,没有走出去,在业务开展时对全国市场影响不大,只是现在退出的这件事,对行业的影响不小。”

实际上,不管雷厚义是被动或是主动,现在悟空单车的热度都上去了。有观点认为,雷厚义和其团队或可趁势借这个热度转型做其他。

“这个现在还在考虑当中,大家太热情,还没反应过来。”雷厚义表示,“消费金融这一块,是我们老业务,我们会继续把这个业务优化。此外也在斟酌新的方向,怎么合理的去消化这个流量也是会考虑的。”

(实习生王琳对本版稿件亦有贡献)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