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家共享单车倒闭,新玩家风口难捞钱

游客 2017-06-27 08:07:04    200870 次浏览

近日,悟空单车成了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吃瓜群众会问:“悟空单车是谁?”对于共享单车行业,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今年无论什么互联网行业都喜欢讲“头部资源”,在渠道、资本多样化竞争的环境下,“内容”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共享”,继“互联网 ”、“供给侧改革”之外,成为行业概念的“头部资源”,而共享单车,则是头部资源中的头部资源。

回过头看,为什么共享单车会成为头部资源?

首先是“天时”。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改变了衣食住行,“行”是最高频又最公开化的场景成为资本的最爱。打车软件血拼的三年,给资本与创业者设计了一条用“市场融资,用资金覆盖更多市场”滚动前进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包括估值、营销、讲故事等关键细节;同时,也成功教育了一批用手机“开车”的用户,用户习惯的切换可谓无缝对接。

更关键的是,网约车被政府监管,市场急剧萎缩,用户再提“出行难”,政府也需要一个新的、可管可控的产品来代替,单车拥有路权占用小,使用门槛低,相关利益方少等属性,完全符合政府的“新明星”,很大程度转移了消费者对网约车新政的注意力。

其次是“地利”。一个故事讲两次就不动听了,单车与打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供应链”。单车需要生产,需要实体经济,也确实带动了实体经济,完全符合创造就业,激活产能之类的主旋律。

单车老大们曾说,共享单车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退一万步说,轻资产平台没有用户只剩下几台服务器和人,而单车企业即使做不下去还有满地的单车,它包含一定的产能、运维体系以及存量产品,对于头部企业,即使收购不能1 1>2,起码1 1=2。富士达、富士康、飞鸽之类的核心产能已经被摩拜、ofo吸收,竞争白热化反而会让长尾产能提价,而不是跟纯粹互联网企业一样,“赢家通吃”。

最重要的是“人和”,即最重要的就是资本与资源。资本自不必说,团购、外卖、打车软件打完之后,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入口”,共享单车因此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腾讯与阿里在争夺“生活平台”的路上,需要更多的场景加持,这导致创业者与巨头之间的天平开始倾斜———阿里的芝麻信用一口气接入了6家单车平台,也体现其“放下身段”的一面,毕竟上一轮滴滴快的对掐败给了腾讯,曾经投资的美团也倒向了腾讯。

不过风口毕竟是风口,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头部行业”共享单车才半年时间就出现了摩拜、ofo两家“头部企业”。天时?单车新政也出台了,野蛮生长窗口已经关闭;地利?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都说了没有优质供应链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存量产能也已经关闭;人和?资本方组队对垒开始了,选拔选手、补充弹药的窗口也关闭了。可以说,对于创业者来说,此时入场的胜算基本上微乎其微。

但入场选手依然前仆后继。工商注册资料可以看到,从今年1月到现在注册名字带有“共享单车”的企业就有13家,7月份将有单车企业陆续拿到A轮融资———汤渣都没有了,为什么大家还冲进来?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看,对企业以及对人。

对企业来说,正如前文讲的,这个带有“资产属性”的产业很难出现赢家通吃。头部企业在疯狂地铺产能,扩市场,打补贴,口水战,留下来的“差异化”空间还有很大,我“聚焦四五线城市”、你“聚焦校园市场”、他“免押金”,即使不成功也能成为市场一块抢手的拼图。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人。对于许多中小型资本而言,在这个资本狂欢中露脸,带来的广告价值甚至高于项目本身的收益,同时,基于这个项目也能打通许多商务、政府资源。再不济,也积累了大场面打仗的经验。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现在是一个“失败不丢人”的时代,可以看到招聘市场上,创业失败对年轻人找工作反而是一个“金牌履历”,起码你管过一家公司,见过大场面,体验过成功与失败,这种心智成熟度远不是一个大公司螺丝钉能比的。在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多少人用创新名义投机,又有多少人躺在风口捞钱,有多少是动机不纯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