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游客 2017-06-26 22:45:32    201180 次浏览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社区 O2O 经过 2014 到 2016 年的犬马喧嚣,终于在 2017 年上半年偃旗息鼓。

包括恒大、万科、碧桂园、花样年、雅居乐、龙湖等公司也对自己的社区 O2O 平台项目进行了业务调整和紧缩,但是在社区痛点依然不明确,闭环无法形成,平台仍旧无法满足社区用户的复合需求局面下,物业 O2O 平台是应该转型创新商业模式?还是借助大数据重回万亿市场?

现有社区 O2O 平台除了部分以社区电商和人工智能设备为服务模式的小众平台,主要分为两类平台,一种是是社区 O2O 生活服务平台。当小区无忧、实惠、365 小区宝、社区 001 等平台进入发展瓶颈的时候,资本的风口就开始转向物业公司的社区 O2O 平台,因为和纯平台 O2O 比较,只有物业平台才有打通线上线下“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优势,尤其随着这几年人们消费升级,AI 技术在家居方面的应用,让很多创业者发现社区未来的盈利方向不仅只有服务,还可以延伸至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

  一、物业公司做社区 O2O 平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绝大多数大型物业公司着力打造社区生态,围绕社区用户提供物业基础服务、社区 O2O 平台以及物联网智能设备服务。

其中物业基础服务依然属于传统物业服务模式,社区 O2O 则是通过线上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物业费缴纳、业主投诉、居家维修、日用品和生鲜食品购买等服务,而物联网智能设备则一部分为物业公司提供日常设备维护、能耗管理、远程监控服务。

另外一部分则为业主提供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等服务。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物业的大数据进行的前期的数据收集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社区里的“万亿市场”。

既然市场前景如此美好,那为何文章开篇提到物业公司打造的社区 O2O 平台面临紧缩?是因为物业公司本身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还是因为这些公司都逃不开社区 O2O 里面的几个伪命题?

 第一个伪命题:社区万亿市场

中国指数研究院在《2017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报告》里提到:

“2020 年社区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物业服务企业具有贴近用户的天然优势,将大有可为。预计 2017 年中国社区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4545.1 亿元,2014-2017 年 4 年复合增长率为 27.55%,按照这一复合增长率计算,到 2020 年市场容量将增加 5000 多亿的规模,达到 10122.8 亿元,社区增值服务拥有亿万的市场空间。”

可是这个万亿市场里面既包含已经被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独占的出行、外卖等几大垂直领域,也有房产中介、交易等资金流水较大的领域,还有一些业务领域物业公司本身无法为市场提供相应服务。除了以上市场份额,还要去掉那些品牌成熟的垂直市场如区域性的家装、家政,那么围绕人的基本衣食住行物业还能从这万亿市场里面挤出多少?

  第二个伪命题:社区共享经济

2014 年 3 月 12 日自从 uber 进入中国以后,伴随着国内出行软件滴滴打车的出现,互联网行业处处都被“共享经济”这个热词充斥着。

可是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共享主要共享的是信息和闲置社会资源,也就是将传统用户的出行需求信息放到某个平台上面,而这个平台上面也有大量的服务供方信息,当双方信息经过基于 LBS 的匹配和算法以后实现闭环。

很多理解共享经济的人,将共享经济的核心放在了闲置社会资源的共享以及服务供方抢单模式,将这个服务资源共享模式生搬硬套进社区 O2O 平台,可是他们没有想过这些简单现象后面的逻辑。

首先培育服务供方的习惯需要从线下开始,滴滴打车、美团外卖、最后 3 公里配送这些互联网公司前期为了良好的用户体验,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对服务供方进行标准化培训,当然这个标准化过程是相对简单的,所以在需求市场成熟的后期才能快速形成规模。

而社区 O2O 为用户提供的居家维修、家政服务的标准化过程较为复杂,物业公司在没有海量资本支持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打造专业的运营团队来进行标准化的培训工作,从而导致用户体验差,平台粘性逐步降低。

就算某些物业公司针对共享闲置的社会化服务供应方进行了标准化培训,可是投入的人力物力最终很可能是给别人做嫁衣,因为物业各自的区域壁垒导致服务供应与订单量不匹配,服务供应方与物业本身没有劳务关系,最终还是离开了平台。

但是传统行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供方在用户服务领域反而凸显了自身优势,往往传统领域开拓市场是以片区划分,他们将自己服务半径 3 公里以内的社区全部达成合作,同时在把控服务人力的成本进行人员优化,实现盈利。例如某个维修服务公司与某片区 5 家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合作项目中包含 10 个楼盘,户数约 10000 户需要配置 4 名维修技工。

  第三个伪命题:社区 O2O 闭环

社区 O2O 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闭环包括需求和服务,首先社区用户的需求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是结合了衣食住行甚至其他增值服务的复合性需求,社区 O2O 平台无法同时满足。

其次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社区 O2O 所有业务都是将社区内用户的传统服务业务放到了社区,在没有互联网工具的前几年,并不是由物业为社区用户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打造社区 O2O 平台只是为用户和传统服务供应方之间提供了信息,对自己本身的增值业务并无助力。

 二、物业公司的社区 O2O 平台面临商业模式转型

以上只是简单的描述了物业公司打造社区 O2O 平台的问题,绝大部分物业公司在打造社区 O2O 平台的时候都经历过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物业公司只是想简单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工具为业主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实现物业 互联网的行业转型。

中期阶段在社区 O2O 平台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需要大量资金维持平台运营,物业公司则希望通过平台来迈向资本市场,就算无法引入资本也能为物业本身附属的地产品牌助力。

后期阶段物业公司以社区 O2O 平台作为孵化器,将多业务型的社区 O2O 平台逐渐转为单一垂直领域的深耕和孵化,并在商业合作上进行模式转型,同时以物联网智能设备和社区 O2O 平台的数据作为将来的大数据沉淀,为了 2020 年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物业公司由于本身的物业基因根深蒂固,无法以互联网运营模式来推动平台业务发展,同时由于用户需求和服务力无法达到高度匹配的情况下,订单匹配服务资源短缺,服务品牌在市场毫无竞争力,而且几大业务线同时发展,根本无法进行专业和精细化运营。

以上的种种都表明了物业公司社区 O2O 平台必须转型深挖垂直领域,同时也要将过去的社区共享经济进行重新洗牌。

 三、大数据能否拯救社区 O2O

我们一直不断的提到大数据,可是大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些用户行为数字化的堆砌,大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如何利用社区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和变现才是社区大数据的根本。既然提到了大数据,我们可以来看看社区里面有哪些大数据?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物业公司是社区O2O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救命稻草?

从大数据的角度可以将物业公司的用户数据进行收集,众所周知百度是搜索引擎,可是用户通过百度搜索并不能够直接产生交易,而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确是可以将用户搜索内容变现的搜索引擎,那么物业公司的用户大数据能否从“百度”变成“天猫、京东”呢?

图中的以上数据均可以通过物业日常服务的系统来实现,可是数据收集之后如何形成消费行为分析、用户画像和变现?我们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实现,数据分析不光是简单的统计,而是要通过类似 ALPHAGO 的人工智能分析来使得数据能够预估用户将来的消费行为,而物业服务和社区 O2O 平台则提前为用户提供高匹配度的消费服务。

2017 年是我们所有搭建了社区 O2O 平台和 SAAS 系统的物业公司都面临深刻思考的一年,如何在市场蛋糕已经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维持平台的基本生存?如何通过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转型来实现平台到大数据的过渡?如何通过大数据的积累来实现 2020 年后社区市场的爆发?除了在缩紧自身平台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放慢脚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