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近来,“牌照”正在成为个人征信行业的敏感词汇。
自2015年初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点名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之日算起,两年多已经过去,曾经似乎触手可及的个人征信牌照变得遥遥无期,相关机构则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谨慎和低调。
6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了两家曾被点名要求准备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对方不约而同以时间和话题太敏感为由拒绝了采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年初以来官方频繁而态度鲜明的表态。有关牌照问题,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就先后通过演讲和发文的方式,反复明确8家机构与监管要求相差甚远,至今没有一家合格。
一位接近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看来,个人征信牌照肯定会发的,但是数量不会太多,应该只有两三家,至于什么时候发、发给谁则要看行业发展的情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发给独立的第三方,芝麻信用、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曾被钦定的机构因为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独立拿牌已经无望,而他们是否愿意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机构申请牌照还未可知,毕竟万存知曾在文章中表示“由第三方机构牵头,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是可行的”。
6月23日,业内则在流传一则消息,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在内的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以及、、360、小米、滴滴、宜信等行业相关机构,已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个人征信机构,在传统金融之外,实现个人征信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的全面覆盖。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向包括上述机构在内的多家机构求证,得到的回答均是并不清楚此事是否属实。
频繁表态定行业基调
万存知最近一次公开表态,是在6月17日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他提出征信机构要有底线意识,征信信息必须合法合规使用,如有机构在这方面踩到红线,要承担法律责任。
事实上,由于我国民间征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内可谓鱼龙混杂,以征信为名从事个人信息倒卖等业务的机构比比皆是,万存知以征信局局长身份提醒行业要有底线意识,也不难看出监管机构对目前征信行业发展的不满。
事实上,今年年初,万存知就已经在央行主管杂志《中国金融》上发文,详述其对目前行业内所谓征信行业的不同意见,并指出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现状,犹如站在丛林上面看地下茫茫的市场,找不到路。
他分析,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所谓大数据大体上10%来自信用交易数据、10%来自商品和服务交易数据及行为数据、30%为收集的公开数据、20%是通过非正常手段窃取的数据及30%通过技术手段爬取的数据,通过这种渠道形成的所谓大数据非常复杂,几乎成为大垃圾,与《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严重相悖,致使大数据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严重缺失。
技术层面之外,万存知还在4月21日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作总结演讲时明确表示, 综合判断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共性的原因则是,每一家都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与征信行业信息共享的要求不符;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也不太遵守,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有限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
明确8家机构个人征信准备不合格之后,5月31日万存知再次发文,重申8家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个人征信行业需要遵循的5点共识。即征信与资金有关,需要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征信机构准入门槛较高,数量不能太多;必须坚持政治上的正确性,一些机构对个人画像,将社会公众分成三六九等,有悖公平正义;征信机构不能滥用客户信息,不能一次授权反复试用;征信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信贷。
芝麻信用成反面典型?
为行业立规之外,万存知有关5点共识的表述还被分析人士解读为暗指芝麻信用。对此,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就表示,万存知文中有关应用场景等的表述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通过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脉关系、信用历史、履约能力五个维度来给用户评分,并通过评分给一部分用户提供免押金骑共享单车、租汽车、租手机、住酒店、借伞、借充电宝和借书等种种方面。此前马云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所有用我们服务的人,我们都给他一个信用评级。另外,信用也可以做谈恋爱的资本,丈母娘可以对未来女婿说:你要和我女儿谈恋爱,先给我看看你的芝麻信用评分!这就是我们想要打造的系统。”
而这些无疑都与万存知提到的政治正确、不能一次授权反复使用及应用场景主要是信贷相背离。事实上,文中万存知还明确提出共享单车领域以信用的名义约束租车人防止自行车被损坏有点本末倒置,而没有租车人本人的授权,征信机构是无权自动对外提供租车人信用信息的,否则就属于征信信息滥用。
此前,芝麻信用还曾因“高分能走机场快速通道”和“高分能给支付宝圈子评论”等引发众议,近日又因力推芝麻信用700分及以上可以凭签证报告简化办理日本5年多次签证后无法兑现而公开发致歉信,被质疑偏离征信行业轨道。
事实上,不仅芝麻信用,监管部门明确定义之下,人们突然发现,曾经如火如荼的征信行业大多数机构做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征信。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市场上真正做征信的企业只有个位数,很多所谓征信公司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征信。
“征信蓝海”梦断
监管机构明确表示出的不满让有望拿到牌照的机构噤若寒蝉。但此前,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监管机构曾明确表示将要下发个人征信牌照,这一行业一度发展得如火如荼。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企业名称或业务范围中含“征信”字样的公司,有50多万家。而万存知表示,这50多万家公司中,有大约20万家想从事个人征信。2016年有大量“大数据征信”公司获得融资,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风险投资经理认为征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不过这或许只是市场的错觉。对此,年初万存知就明确表示,互联网大数据企业钟情于将自己的业务形成闭环是因为人们的想象力预先就沉浸在所谓的“征信蓝海”即将来临的巨大预期收益中,认为征信是一个可获利巨丰的行业,进而把征信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概念或噱头加以想象和利用,这是对征信的极大误解和误用。
对此,曾在国内首家征信公司担任研发中心负责人并见证了中国征信行业发展的蒋庆军告诉记者,征信行业是一个规模相对有限的行业,即使是他创立的算话征信,4个创始人都来中国第一家征信公司,对行业非常了解且人脉深厚,短期内个人征信业务仍然需要通过其他业务来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