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宣亚国际宣布将协议以现金收购映客直播创始团队在内的蜜来坞48.2478%的股权。据公告中显示,这部分股权分别来自奉佑生、廖洁鸣、侯广凌、映客常青、映客远达和映客欢众,并不涉及原映客的资本方。而针对外界流传的“映客投资人即将套现离场”的传言,映客方表示并不属实。不过这似乎并不能阻碍外界唱衰映客的声音。
宣亚国际与映客估值相当,“以蛇吞象”能否实现?
一直以来,资本对于行业动向的把握总是有前瞻性的。在中国,提到资本,必然要说BAT。2016年直播火的一塌糊涂,有人预言,直播最终也将会被BAT收割。而作为2016年迅速崛起的映客,却是游离在BAT资本之外成长起来的直播行业巨头。去年昆仑万维出售映客股权意外暴露了映客的身价,70亿的估值令业界哗然。
70亿不是一个小数目,想要从这样一家体量的公司收购近50%的股权,资本方不是BAT这个级别的,至少也应该是体量较大的专业风投公司吧。但与这类企业相比,宣亚国际是名不见经传,甚至可以说是“横空出世”的。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关公司上市仅4个月时间。根据宣亚国际2016年年报显示,其净利润为5831万元。截至今年4月10日停牌时,宣亚国际估值约为72亿。另外宣亚国际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国际账上的货币基金只有3.3亿。而按照映客去年的估值来看,宣亚国际至少要准备30亿以上的资金才能完成收购。
一时间,宣亚国际30亿资金从何而来成为业界讨论的话题。显然,以现在的体量及财务状况,宣亚国际无法独立拿出这部分资金完成收购。那么可行的办法就只有公开募股集资。如此大规模的募资恐怕找到投资方也并不容易。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映客的估值有所下降。
直播下半场映客疲态初现:月活下降,商业化受阻
2015年,直播风口之前,映客就率先完成了三轮融资,并在当年实现了167万的盈利。2016年1月,昆仑万维以8000万人民币买下映客18%的股权,此时映客的估值仅有3.78亿。同年9月,昆仑万维以2.1亿价格转让映客3%的股权,数月之间,映客估值就达到了70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映客的用户量已超过1.4亿,日活用户突破1700万。这个时候,映客已经坐稳了直播行业的“头把交椅”。
但随着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不少平台因资金难以为继先后关停,竞争的优胜劣汰让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直播行业的金字塔尖。随着斗鱼、花椒等大的直播平台陆续完成融资,行业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除了拼资本之外,抢资源、拼内容也成为取胜的关键。
然而在这个时候,映客却开始掉队了。根据易观千帆的监测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开始,包括映客、YY Live、花椒直播等在内多家排名靠前的直播平台,月活用户数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一个月期间就减少了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其中,映客的下滑幅度最大,月活跃用户从1686.28降到1386.28。根据猎豹智库4月发布的《2017一季度中国直播类App排行榜》显示,从周人均打开次数来看,映客已经从之前的第一名跌至第四,被垂直于游戏直播的斗鱼直播、虎牙直播反超。
这虽然与直播行业整体增长趋缓有关之外,与映客本身的定位与发展策略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映客的素人直播战略让它在风口初期迎来了用户的疯狂涌入。但映客坚持不签约主播的策略让它在后续竞争中流量跟不上,再加上花椒、一直播等多家泛娱乐直播平台的追赶,全民直播的热潮逐渐褪去,用户流量被瓜分,映客在几家平台中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宣亚国际收购映客欲开发广告业务?资金、流量问题恐将两败俱伤
有传言称,宣亚国际收购映客股权很可能是希望通过映客布局其广告业务。这种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在此之前映客就与宣亚尝试过直播 广告的合作模式。据了解,今年3月29日,映客与宣亚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适合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也就是说,映客已经做出了直播 广告的尝试。
但映客要面临的问题是,在自身用户逐渐流失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种模式顺利运行。很显然,映客在保持自身用户粘性上已经自顾不暇,直播 广告的模式很可能会带来用户的进一步流失,又拿什么去帮助宣亚国际拓展业务呢?
另一方面,若传言属实,宣亚国际首先要砸钱买入映客股权,即便映客估值有一定幅度缩水,宣亚国际想要完成这么大份额的收购要花的钱也不会是一笔小数目。如此看来,宣亚国际重金买进映客股权却不能助其拓展业务,这笔生意谁也占不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