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

游客 2017-06-20 09:08:25    200870 次浏览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与错过ofo有关?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

“BAT的老板们,总是觉得公司距离死亡只有一年时间。因为,颠覆者永远来自于你不知道的一个角落。” 

《中国企业家》记者焦丽莎 

马化腾又上了一次头条,因为摩拜。 

对于他来说,为被投公司站台、与“友商”投资人公开互怼,并不多见。而且,对方是互联网圈以“心直口快”出名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ofo的A轮投资人)。 

两人争辩的过程很简单,但充满火药味。导火索是摩拜和ofo谁是行业老大,高潮是智能与非智能,结尾是双方分别丢下一句“去街头看一看”“堆一堆哑终端谁不会?”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

马化腾的一句话似乎很有深意,“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投资了而歪曲,如是我们投了ofo肯定也不看好这样的模式必须要改。”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2016年5月),ofo启动B轮融资后,和戴威就有过接触,但是错过只在一个周末的时间。

6月8日,朱啸虎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说,“因为腾讯要在星期一开完例会来跟ofo谈投资,但是前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来到ofo办公室提前把协议签了。”

戴威在6月5日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也透露,“经纬比腾讯签约的早,和张颖聊的比较投缘,我们的想法比较一致吧。”在朱啸虎看来,如果晚一个周末,整个故事就变了。

但是,剧情无法假设:2016年10月,腾讯领投摩拜单车;今年3月,蚂蚁金服领投永安行,并且战略投资ofo;今年6月16日,腾讯再次领投摩拜新一轮超6亿美元融资。

众所周知,腾讯对摩拜的支持力度很大。今年2月,摩拜单车首批入驻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扫一扫”直接扫码解锁用车;3月,摩拜单车全面接入微信,入驻微信钱包“九宫格”,深度接触微信超过9亿的月活跃用户。或许,这也是马化腾说,“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原因之一。”

在朱啸虎看来,共享单车流量大,入口效应明显。腾讯对摩拜的支持力度很大,肯定也要投资一家。“去年10月份,阿里希望促成ofo和永安行合并,但是当时ofo的单量还比较小,但是涨的速度很快。如果以单量的规模来合并,ofo很吃亏。最终谈不拢,阿里就投了ofo。”戴威回忆,和阿里敲定融资也很快,只用了两周时间。“和阿里最初接触是在去年,开始只是业务层面的交流,后来越聊越深入。”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

经常有人问朱啸虎,ofo和摩拜两家未来会不会合并?他最新的回答是,合并不是投资人今年关注的焦点,焦点是先清场。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行业的窗口期只有半年,共享单车行业后面进场的玩家已经没什么机会了。接下来,小的共享单车企业会越来越艰难,因为资本只关注行业前两名,尤其是当规模差距已经拉得非常大的时候。

在2017第12期杂志中,《中国企业家》发布过一篇题为《ofo不纠结》的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马化腾在朋友圈和一个人互怼 与错过ofo有关?

两天时间,30公里的戈壁走下来,戴威有点吃不消。

6月5日,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这位风口上的ofo创始人兼CEO声音有点沙哑,“走戈壁的前一周应该跑跑步,让肌肉提前进入状态,我平时运动也不少,但还是大意了。创业也是一样,任何企业灭亡的原因都不是具体的错误,而是骄傲。”

去年5月份,ofo没有果断进城,而是推迟到10月份。在戴威看来,“当时就是骄傲了,觉得在学校跑通了,城市还没跑通,我们想先把能跑通的校园市场都做了。”

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在上海试运营,同年8月开始在北京投放,扫码、无桩、电子锁等设计引爆媒体、社交平台,共享单车的概念旋即被热议。

我问戴威:“当时压力大吗?”

他说:“当然啊,之前一年都是在学校做,从来没有竞争过。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竞争的惨烈,太多事都是被推着往前走。”摩拜惊现北京街头,ofo走出校园的脚步瞬间提速。从北京一路狂奔,如今ofo小黄车已经遍布近120个城市。

“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现在还是热身赛。”27岁的戴威留给外界的沉稳远超同龄人,他曾拒绝用“打斗、战争”一类的暴力词汇来形容眼下的态势,虽然他知道“竞争是难免的”。

从5个人到2000人,只用了两年,ofo的奔跑速度已经超过当年的滴滴。位于北大对面的老办公室的会议室也挤满了办公桌。“在强竞争下,公司的文化能不能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这是戴威现在最大的担心。

在规模和速度的天平上,戴威正在努力平衡。“创业就像打游戏升级,主要看你打多少怪、完成多少任务、攒了多少经验值,而不是在线时长。虽然ofo只发展了一年多,但是快速扩张,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是在这个过程中以战练兵。”

“不纠结”是戴威在采访中提到最多的词,很多困难和压力会砸在身上,怎么办?他说,最重要的是冷静、清醒和谦卑的心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危机意识,但不纠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最近让戴威有点纳闷的是,“现在出去参加活动,好多人跟我合影,以前没有过。”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过去一年的状态,戴威的回答是“开着飞机换引擎”。这也是之前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常说的。

“遗憾”

“ofo应该更早一点进城。”这是戴威过去一年最大的遗憾。

“5月份,没有更果断的坚定进城,拖到了10月份,晚了五六个月。我本来的策略是做完2000个大学再进城市。”戴威回忆。

ofo的A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当时力主ofo稳住校园后再进城。现在他觉得自己有点保守,“可以进得更早。那个时候没有认识到共享单车的效应这么大。要是ofo早一个季度进军城市,可能更容易取得优势。”

如果时光倒流,戴威一定会选择“提前进城”。在ofo联合创始人薛鼎看来,“如果那个时间点开了城市,或许摩拜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一旦车丢了,没有投资跟进了怎么办?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进城这件事,最大的变量就是丢车。朱啸虎也认可,“这个确实没办法预测,因为学校相对来说还是封闭的。不过回顾来看,城市的成长数据还是很好的,丢车的比例是可控的。”

对于戴威来说,任何商业的本质都是数学。目前,ofo每辆车的成本控制在七百块钱左右。成本提高了,维护成本就降低了。“被破坏的车也有一定概率,只需要把这个概率算清楚,再综合考虑到成本里面。总体是可控的,被破坏了我们就去修,ofo的修车师傅有一万多人。”

“经过半年多,城市的经济模型、运营等方面,大概90%的层面已经走通了,剩下的就是打磨细节。”戴威举例说,有一些流量大的地铁站,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红包车能优化效率,但是还不够。

结局无法假设,虽然ofo未能速战速决清扫战场,但是两年时间已经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ofo已经进入120个城市,现在每天的单量在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周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三千多万,日活跃在一千万左右。”戴威说。

资本狂欢

“ofo的融资节奏是什么?”

“就是一直融。”戴威不假思索。

这样的融资思路同样适用于摩拜。共享单车,一度被外界解读为“资本吹起来的风口”。戴威对此并不认同,“项目本身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早晚都是会爆发的。资本只是让我们成长的节奏更快了,以前三天解决一个问题,现在一天要解决三个问题。”

在更早之前,ofo和摩拜在2016年9月的融资僵持了半个多月。

一位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6年9月,整个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比较大,投资人分别见了ofo和摩拜,但都不敢出手;两家公司也很难受,虽然见了很多投资人,也有人表示兴趣,但真正白纸黑字敢投的不多。”投资人认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滴滴自己做。

作为程维和戴威的“红娘”,朱啸虎称,“当初我们投ofo的时候就跟滴滴说过,共享单车这个事情是和滴滴的业务有相关性的。”他和滴滴商量的结果是,先做早期布局,等时机成熟了滴滴再进入。

滴滴的投资,给了ofo一颗定心丸。除了资本层面,滴滴很多人工智能的算法,也对ofo非常重要。“ofo已经接入滴滴一个多月,后台的算法和策略还在打磨,订单的数据一直在往上走。”戴威说。

共享单车市场的“橙黄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但是五颜六色的单车依然在陆续进场。在朱啸虎看来,“互联网行业的窗口期只有半年,共享单车行业后面进场的玩家已经没什么机会了。接下来,小的企业会越来越艰难,因为资本只关注行业前两名,尤其是当规模差距已经拉得非常大的时候。”

但是,总有投资人怕错过风口,想投进去赌第三、四名能不能被收购。朱啸虎说,当主流基金已经基本都进场。收购第三、四名已经改变不了竞争格局,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共享单车火了,老牌自行车厂也随之复活。

6月1日,一则“重磅乌龙”砸向市场。程维爆料,ofo即将收购捷安特。

戴威也被砸懵了,他第一时间找到程维,“我问程维,他说可能是速记的人记错了,他的原话是,像传统自行车企业(比如捷安特)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甚至未来有可能倒闭或者走向灭亡,有可能会被收购。”

虽然最终被考证是“乌龙”,但是过去两年间,传统自行车厂商的确被激发了“第二春”。戴威说,ofo已经与飞鸽、凤凰、富士达等都有合作,每家每年都有几百万的规模。

2016年,飞鸽为ofo提供过80万辆自行车,占其总产能的1/3。飞鸽的小黄车生产线上,15秒就下线一辆自行车,一天可以生产出2400辆自行车。预计未来一年,凤凰将为ofo提供500万辆自行车,这一数字几乎是凤凰2016年年销量的两倍。

戴威说,ofo的急速成长甚至超过投资人的预料。“发展目标都是我们自己提,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计划年底前做到日单量2700万,投资人觉得今年年底能做1000万单就不错了。”结果是,今年6月份ofo就实现了日单量2700万。

创业,戴威坚信要“专注”。在他看来,未来共享单车整个行业能做多大,决定了ofo未来的空间有多大。“单品类规模很重要,就像盖房子,地基挖的有多深,就决定了房子能建多高、多稳。做搜索就有25亿用户,靠一瓶可乐每年卖几百亿美金。那些所谓的生态圈布局,都不靠谱。”

戴威从不怀疑共享单车是一次引领全球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两家(ofo和摩拜)在打仗。戴威说,ofo更想做安卓一样的开源平台。

“BAT的老板们,总是觉得公司距离死亡只有一年时间。因为,颠覆者永远来自于你不知道的一个角落。”戴威承认,自己危机感很重,“这是每个创业者都逃不过的。当你意识到风险,就要第一时间消灭他。”

内容加载中